[摘要]:在语文课教学中,成功的上好一堂课,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妙用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导语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它像一座桥梁,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上,这座桥梁架宽了,架牢了,学生就能轻松愉悦的到达下一站。本文试从如何妙用导语谈起,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探讨。
[关键词]:导语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学习兴趣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说的是开端需要苦心经营。又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说的是开端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对于一堂课而言,开头便是导语。所谓导语,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至五分钟不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成功的上好一堂课,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妙用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上课时导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导语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在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语文课,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语的妙用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现归纳几种,以见一斑,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探讨:
一、因文制宜、精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课堂教学中,导语占用的时间要适中,一般以不超过3分钟为宜,否则学生的注意力会被误导。因为,他们会更多地关注导语本身,而不是即将被导出的教学内容。一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员是老师,观众是学生。演出中,导入新课是第一幕,如何演好第一幕,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
例如,上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避免不了别离。可这别离之情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我们透过这些诗行,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守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抒写离别之情的名作——柳永的《雨霖铃》。这样的导语针对性非常明确,抓住了课堂学习的重点——离别之情。
再如在上《再别康桥》时本人是这样导入的:古人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感受诗人独特的离别之情。这样的导入,虽然这样的创设自然无华,毫无雕饰,但是却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去理解诗人的情感。
二、巧设悬念、启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好的开场白则会使一节课起始石破天惊、先声夺人,整节课也因此会如高崖泻水,汹涌澎湃。在导语中 ,我们如果能巧提问题,启发导入,也能收到非同一般的效果。这需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来吸引学生,帮助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倾心于此,积极主动地受教,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例如讲授鲁迅的小说《药》,可以这样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用人血馒头治病的事吗?今天学习的课文《药》,就是写用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这“药”说明了什么呢?
“中国”古老的名称除了“赤县”、“神州”外,也被称作“华夏”。华夏本是一家,现在分成两家,而且华家吃夏家的血,这有说明了什么呢?
秋瑾,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为推翻腐败的清王朝,她投身反清斗争,被捕后,不幸在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秋一夏,时令相对,指姓;瑾-瑜,同为美玉,因此人们说作品中的夏瑜是暗指秋瑾烈士的。鲁迅为什么要这样暗指呢?
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满清王朝,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放中国人民。那么,无数革命先驱所要寻找的救国救民的“药方”是什么呢?
开讲设计的这几个问题,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形成他们心理上的悬念,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学生产生急于要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需要指出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卖关子、设卡子,那样就失掉了悬念的意义,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了。
三、前后联系、形式多样、轻松导入新课。
前后联系,即前后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可用的导入方法有故事导入、悬念导入、图示导入、对联导入、审题导入、民歌导入、联系旧知导入、问题导入、介绍背景导入、歌曲导入、影视导入……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上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来导入新课。因为有已学过知识及曾体验过的生活,所以在进入新课时学生会很感亲切,并自然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上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时,本人采用了这样的导入方法: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我们为毛泽东主席所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 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学生们驾轻就熟,便会顿时激起高昂的学习兴趣。
“温故而知新”,就语文课来说,不少课文之间或者在题材、思想内容,或者在体裁、表现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知识的“网眼”是相通的,因此复习、联系旧课或已有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课的开始,以故引新,以旧启新,后面复习前面的概念,新旧相连,不断拓宽加深学习内容。
上《鸿门宴》时,我用了歌曲导入法,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导语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导语使学生每节课都能很快进入状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要求。
总之,妙用导语是一门学问,在导入新课中妙用导语它能使我们的老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轻松一点,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就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而每节课的巧妙导入就是让你的学生喜欢的第一步。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含蓄的导语,要舍得在每堂新课的导语设计上下功夫。导课有一定的方法,但无定式,而且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导课方法将会不断的涌现出来,这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章小平.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的艺术手法.《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2] 汤秀花.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当代教育发展学刊》,2010年第9期.
[3] 张玮.浅谈导语设计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0年第8期.
[4] 向梅珍. 妙用导语.《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