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闲话茶器(六)本无一物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中国本土既有“儒教”和“道教”,“儒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是礼乐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继承者;“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自从古印度大乘佛教传入中国,释迦牟尼众生平等的思想收到了广大百姓的认同,在漫长的本土化进程中吸引了众多普通民众的信奉。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历史中,逐渐三教归一,成为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

嘉德拍卖公司拍品白泥绞胎挂釉塑像

嘉德拍卖公司拍品紫泥塑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宜兴白泥胎挂天蓝釉莲花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宜兴白泥太挂月白釉荷叶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乾隆紫泥调砂钵

日本寺庙收藏大彬款隐元禅师紫砂茶壶

《紫砂印象》著录清初方衡禄款八卦钮桶型茶壶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宗教对于各个门类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制作都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因为宗教的神圣信仰和教主的崇高地位,其所定制的法器以及日用器都是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其次对于信奉的教徒来说,他们为自己的信仰制作器物,从来都不会有丝毫的怠慢,皆以虔诚笃信之内心去完成宗教器物的制作。雍正皇帝是一个佛教徒,他在位期间曾下旨清宫造办处依照宜兴刻心经紫砂钵,烧制祭兰祭红的御用单色釉瓷钵。也曾下旨依照宜兴窑制作的带有浓厚佛教寓意的合菊茶壶,制作瓷制祭红釉合菊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刻心经紫砂钵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闲话茶器(六)本无一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祭兰祭红釉瓷胎钵

清雍乾时期宜兴紫砂菊瓣茶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雍正祭红釉瓷胎菊瓣茶壶

尽管笔者不信奉任何宗教,但是和所有的信众一样都对宗教的思想、理念、文化、精神抱有一颗敬畏之心,每每个人的处世之道能够于宗教教化寻得依据之时,那一种会心的愉悦便贯穿于头脑与内心之间。在收藏赏玩的过程,也对宗教题材的器物偏爱有加,甚至一个壶钮、一个壶盖都让在把玩之后嘘唏赞叹其虔诚与精巧。

例如一个乌泥的佛手螺发式的壶钮,泥工型火无一不精,可以想象出螺发的装饰造型不仅代表着器物的等级和路份,也体现出制作者的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使用者在品茗冲泡之时,起置壶盖时加大了壶钮与手指的摩擦力,使得持握更加稳定,以此使得器物的实用性得到加强。

茶器山房收藏宜兴紫砂残器标本

再如这个残缺的壶盖,盖面是运用贴塑方式塑造的柿蒂如意造型,盖内的款识说明了它所带有的宗教性质。制作使用的紫砂材质颗粒粗大丰富,手感细腻如滑,充分说明了紫砂为什么叫紫砂,而不是紫泥、紫土、紫粉。这种朴素自然的质感和色泽用以表现宗教题材器物乃最恰当不过。

茶器山房收藏乌泥柿蒂如意纹贴塑壶盖残器标本

茶器山房收藏桃花泥贴塑莲瓣壶盖残器标本

笔者收藏了几个紫砂制作的紫砂钵,最为中意的有两持。第一个是完整带有原盖的紫砂钵,材质为乌泥调砂,窑烧到达临界点,发色为深沉内敛的紫黑色泽。盖内铃印两枚章款。一枚圆章——荆溪,一枚方章——法轮常转。通常我们看到的明末清初双印章款识,都是圆章在上、方章在下,意喻中华民族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这个紫砂钵的用印方式却一改行业习惯,把方章至于上,圆章置于下,不仅代表了对信仰的最高尊重,而且打破了行业用印的规则,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句话“艺术史上建立起来的所有的规则和法则,对于匠人来说是用来被遵守的,而对于艺术家来说则是被用来打破的”。

茶器山房收藏“法轮常转”款识乌泥调砂钵

第二持紫砂钵更是具备耐人寻味的气质。紫砂钵线条造型历来都是有底部到腰部放开,然后由腰部再向上收缩,直到口部向内成为敛口而完成。这一持紫砂钵的绝妙之处在于:制作者在口部收敛之后,又再次稍向外、向上提起口沿线条,且点到为止不事夸张。这一点小小的造型和工艺的变化,使得器物整体显得挺拔峭立,给人一种精神升华的视觉感受,更可以此表现出宗教教化人类灵魂、升华人类思想的作用,真可谓巧夺天工之作。

茶器山房收藏乌泥调砂钵

茶器山房还收藏有明末合菊茶壶一持,造型饱满、工艺精湛、全器以佛教十二菊瓣为主题,以流畅饱满的曲线构成整体的造型,只有壶钮是一个笔直的直线,仿佛定海神针稳住了器型,又使人产生宗教教义直指内心,又超然物外的审美意象。

茶器山房收藏明末清初十二菊瓣合菊茶壶

河北正定开元寺唐代砖塔的菊瓣装饰

邵大亨不但手艺技艺超群,而且还善于把精神、思想、理念转化为紫砂茶壶造型的一代名师。他制作的八卦龙头一捆竹紫砂茶壶就充分体现道教的思想观。气候邵氏家族的邵友兰、范家名工范大生也都制作过此题材的紫砂茶壶。

嘉德拍卖公司拍品邵大亨款紫泥太极八卦一捆竹茶壶

嘉德拍卖公司拍品邵友兰款紫泥太极八卦六方一捆竹茶壶

嘉德拍卖公司拍品范大生款段泥太极八卦一捆竹茶壶

茶器山房收藏段泥紫泥“圆满菩提”款识狮球茶壶

    宗教题材器物与御用宫廷器物比较起来,御用宫廷器物是优秀的工匠按照官造制定出来的标准完成器物制作的全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可能发挥个人的主观创作意识,而宗教题材器物尽管最终呈现出来的器物特征也是同时代精工细做的佳作,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匠人在保障器物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发挥个人独特的创作理念,以表达他自我对精神世界、理想王国的认知和观点,那么这样的一种制作方式,可以说是更倾向于由内而外的自省、自觉、自律、慎独的境界,因其有别于御用宫廷器物由外而内的规范、要求、他律、被动的制作方式,也必定会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表现庄严与法度的独特形式。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3951/552502941277.html

更多阅读

『ROY'S2012.05.14』邱泽日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的成名佶: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译: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意: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

心如止水者,虽繁华纷扰之世间红尘,已然空无一物 心如止水

标题是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当中描写王守仁的句子,很喜欢也很向往那种境界。但最近却惊奇地发现一些“心如止水者”,他们觉得周围的一切好像都跟自己没关系,没什么喜好,也没什么能够动心,觉得活着没意思,那种苍白远不该是这个年龄段

本来无一物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众生的心并不了解宇宙的最高法则是涅盘,于是在无明的支配下进行着痛苦的轮回。其实,从终极真理的角度来看,宇宙中的每一个形态,大到银河系、太阳系、恒星、行星,小到山岳、人类、微粒子,它们都一直恒长地处在涅盘的状态下。佛陀在证悟之

声明:《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闲话茶器(六)本无一物》为网友殘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