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Vincent QIU对[绝望的大学生]如何评价马佳佳在 TEDxChongqing 的演讲《绝望的大学生》?给出的答复:
五月一日,写下在这个答案近72小时之后,我终于在评论区看到了我期待中的反驳——“能忽悠社会上90%的弱智,才是大智慧”。事实上,马佳佳在《绝望的大学生》的演讲中,并没有表达她的目的是忽悠弱智(这也是为什么,为了公平起见,我在原始答案中暂时保留了最后一点直至现在)。所以以下增补的,我对《绝望的大学生》的这最后一点意见,仅针对看了这篇演讲稿以后企图达到“忽悠弱智”的大智慧的人群而言:
人们存在种种社会认知偏差,但最普遍的认知偏差,往往和自我有关。所谓“优于平均”幻觉(better than average illusion),或者广义上的“臆想优越感”(wiki词条:Illusory superiority),是指人们往往错误地估计自身的能力与智商高于平均值,或者在本答案的语境下,错误地认为自己对社会的洞见比平均人群(或者反驳中的,90%的人群)更为清晰深刻。尤其有趣的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水平高估最为严重的,往往是能力最低的人群。所以在这里,我不评论“忽悠弱智来赚钱”本身是否正当或者应该,只是希望提醒一下,保守估计来说,至少90%希望通过“忽悠社会上90%的弱智”来达到自身成功的人,本身就是他/她所希望忽悠的弱智。
这篇答案,虽然在很短的时间里收到了对我这个知乎新人来说很多的赞同,但是我个人认为它的价值并不太大,因为它充其量仅达到了“破论”的目的。现在,面对我预期中的“忽悠弱智是大智慧”的说法(事实上我很庆幸这种论调这么迟才出现),我想立下我自己这篇答案中最后的,唯一的,相对独立的观点:In most cases, you are who you try to huyou.
————————————————————
《绝》是一篇非常典型的“破—立”的文章。这种套路,十几年前有横空出世的韩,十几年后有话题度颇热的马,中间夹着无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都在试图破旧立新,重建秩序。仅就《绝望的大学生》一文而言,虽然其作者马佳佳有传说中“越滚越大的技能点”和情趣美色的噱头,其影响力和说服力如果离开了互联网这样一个快速碎片化的平台,则空虚荒谬之处一览无余:“破”论时无术,“立”论时无道。
为什么说马“破”论时无术,稍微懂一点心理学和演讲技巧的人,就能在长篇累牍的“天之骄子跳楼了”“隔壁学渣逆袭了”的论调中看出她(可能无意识中)所用的论证谬误:
1)诉诸恐惧:以“绝望”为题,以迷茫开篇(我们姑且忽视那张自拍照片),“名校又名校”的人还是要“从零开始找工作从零开始调试技能”,不得不说非常抓人眼球,尤其是可能正被期末作业/毕业校招搞得焦头烂额所以水一水微博微信的年轻人,由焦虑而产生共鸣,再加张狗脸的图旁边配上绝望无聊游手好闲的关键词,还没等看内容呢就给人吓懵圈了。
2)以偏盖全:隔壁家小丽成了时尚博主,后桌二狗子靠发广告月入五十万,只有你一个人上学上到现在拿基本工资,傻了吧。但事实上,微博上发广告的万粉大V总共可能有多少个?偏偏以你老家为圆心五十米半径均匀分布毕生任务就是赚钱来恶心你?时尚博主就更少了,当然你要是把卖面膜的微商算进来,那当我没说。
3)滑坡效应:滑坡效应指的是什么样的谬误呢?举个例子,今天老李丢了钱包,可能回家老婆要打包回娘家跟他离婚,老李一气之下提着砍刀来大街上报复社会,最后十八死八十伤。同样的逻辑:学霸名校中读书太久,光知道考试其他的什么也不会,出校门只能从零开始找工作,社会板结买不起房被时代压迫只买得起二手小米,最后一个个穷疯了博士跳楼了(公平起见还是要指出这里马还是用了“个别案例”这个修饰语),真是惨绝人寰的想象力。
4)在我粗略的阅读中,没有发现任何支持论点的论据。这个其实说起来很头痛,因为你永远没办法纠正一个没犯错的人。如果她引用了一个错误的例子或者把充分/必要条件搞混,那是很容易指出来的,但是我看到通篇的是“之前搜集了一圈问题还想做个百分比后来一看没必要了因为实在太雷同”,“大学的剩余价值在于??就不赘述了”,期间夹杂着铁骨铮铮的论点“工业社会蹦跶没出路”,“搞明白了这些就能干掉90%的无头苍蝇”,并且动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观点且不论真假,反正“大空”得可怕。
但是让我真正觉得反感以及决定和朋友圈里一切为之背书的人保持距离的,是其“立论无道”。
你可以看出《绝》一文中明显的鄙视链,赚到钱的段子手>学霸,隔壁海滩上的老王>知识分子爸妈,挣到了几百万的“任性地占有社会资源”的我马佳佳>你们这些看不清形势死读书的学霸。说到底,她和她抨击过的旧的秩序和社会没有任何不同,只不过这里考试分数换成了操作技能,国外名校换成了八十万豪车,拯救当年那个险些退学的抑郁症少女的,也是央视主持人张绍刚的一句赞扬(我其实不能想象出比张绍刚更主流的代表)。以结果来justify过程,态度,和价值,是我能想到的一个90后最可悲的地方。
更不消说其中让我(作为大学的既得利益者)觉得荒谬甚至恐惧的论点,大学里考验的是忠实度,学到的往往是“过时的知识;可被技术替代的工具类知识,比如说语言;可被搜索引擎颠覆的知识”。如果全中国绝望的大学生真的如同马一样开了天眼意识到这些知识是“过时的,可被替代的,可被颠覆的”,那真是你国药丸。工具类的语言也是要习得和练习的,你搜出来的维基百科(or百度百科)也是有人编撰的,而多少人付出多少年的努力所留下的科学上技术上文化上的努力,一句过时便被轻描淡写概括了。我期待看到下一个十年互联网成为常态的时候,知识,或者大胆来讲,传统课堂里传授的知识,和马佳佳,谁撑得更久。
然后是估计只有网络上的白岩松能说出来的忧国忧民的,发人深省的,掷地有声的论调,“我们的文化里没有契约精神的传统”,“祖国已经被你爸妈建设完了”,“这个时代已经不会再有任何钢筋水泥的气息”,然后文风一转——“我们这一代人的机会是用互联网改变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的服务升级,陌陌交友,滴滴打车”。写软文如此之拼命,月赚六位广告费也无可厚非。但是我想说的是,被马吐槽的学霸尚不敢让大家都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被马抨击的70年代生人亦不敢让大家都进入大型企业。作为与互联网行业利益相关的人,马佳佳这种吃上一口肉就开始毫无限制的忽悠的行为,实在有愧良心,尤其是考虑到能被忽悠进去的,除了个别可能踏上流量降价的春风成为新一代段(guang)子(gao)手(gou)之外,其余99%的,以智商之低下,和心术之不正,都得算弱势群体了,说得过去吗?。
当然,我承认《绝》中有其可取之处,一是资本的流通,社交的必要;二是马个人在公关或者媒体行业的成长心得,但是它们的闪光点远远经不起马这样无限地荒谬地为了个人目的服务的夸张。同时,《绝》对于马打造自身品牌极有好处,虽然她的品牌就是她自身,此文一出,捧点有,骂点有,无论是不是买的,新浪热点是上了,无论是不是忽悠,朋友圈里是传开了,而后所有的纷争和喧嚣,又会变成她新的资本,用于流通,用于积累,用于社交,是厉害啊。
最后,让我绝不带任何讽刺意味地说一句,我衷心希望马小姐能成为她想成为的意见领袖,毕竟情趣用品店也倒闭了,非诚勿扰上也没当年一句“宁在宝马车上哭”的另一个马小姐红,前段时间轰轰烈烈的女性社区尚有待观望,我是“功不唐捐”的坚定信仰者,所以我真心希望她在某一个程度上获得她想要的成功,前提是稍微提高一下姿势水平,注意一下公众吃相。
网友盐樱桃对[绝望的大学生]如何评价马佳佳在 TEDxChongqing 的演讲《绝望的大学生》?给出的答复:
我是来补刀的。
其他部分不予置评,马佳佳其实说的还是蛮有煽动力的,只不过有些部分太鸡汤,没什么逻辑可言。@kayuk Chan等已有了相关评述。
我就是单纯来给文中提到的,一个提出质疑的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撑腰的。
—————————————
我们详细说一下时代转型吧。
祖国已经被你爸妈建设完成了,没有人需要你建设祖国。另外江山好好的,也没有人需要你指点江山。
一位热心网友对我的演讲现场提出强烈批评,我问她你多大在学什么。
25岁,是学城市规划的。
非常感谢你的建议。但说句实话,我觉得你很可能此生都无法得到一个真实的亲自规划城市的机会。因为这是工业社会该干的事情。“这个立交桥不合理!拆了!换成大楼。”这件事可能市长都干不了。这个时代已经不会再有任何钢筋水泥的气息。专业和职业对口的几率,也越来越凤毛麟角。
60、70后都圈地失效了,走70后的路,只会换来70后不需要你。什么意思呢,你不具备独特性,去置换那些掌握社会资源的人手中的资源。你只有等。咱们父母还在职呢。父母退休以后,还有叔,叔退休还有表哥,表哥退休了还有二表哥。———————————————————————以上是马的原文,祖国有没有被爸妈这代建设完大家伙心里清楚,基础建设都还没搞完呢,全国都还没100%通电呢,更别提很多看似发达实则水电网问题都没解决好的城市了。
作为一个城市规划的学渣,我都觉得我在眼前的工作中一直在为城市提供进步,而且很多时候还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城市构造形态,都在被城市规划工作者日拱一卒得往前推。
马佳佳将城市建设仅仅停留于工业社会这个范畴,我就不予以批评了。但凡对身边的城市变化有所细心观察的人都能够发现,这几年,我们的交通改善了;我们的城市文明了;社会问题开始透明;了;基础建设越来越好了;甚至最简单的道路路牌,都开始变得不一样了,线条也比前几年好看了。
细节上来看,城市规划在处理更多的分支问题,因为我们的城市由于马佳佳这样的群体的存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和产业,新兴的产业也带动新兴的聚集,也对城市提出了更不一样的要求,也就是说,但凡是人类有需求,就会不断产生新的城市问题,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基础的交通啊建筑啊等规划,光是应付城市问题的解决,就很是需要一批人去处理呢。其实很吐槽一句,你以为现在那么多的创意产业园啊创业孵化器啊,都是平平白白地里长出来的啊?没一群思想跟上时代的家伙去规划,这事儿都不知道得推迟多少年。
再来谈谈处理城市问题的这些人,你不能指望他们是毫无经验贸然丢进几百个亿把城市炸平重新建设的那批人吧?社会总归会希望规划者带给他们功能更完善、体验更美好、感受更舒适的城市呀,城市总要变得比以前漂亮吧?那也就是说,这批人需要有超出现今城市的见识,有一定的美学修养,又具备基础的城市建设知识,思维缜密,又同时具备创新的能力和拓展的魄力,敢去在未曾实现过的城市形态上做出界限的突破,要知道城市规划意味着对城市进行预先的规划,谁也不知道这条路走得是对是错,而不具备以上任何一项素质的人,都没办法做出这样的改变。
我们中国现在有钱了,越来越多的人出去了,见识了其他城市发展的水平,去到欧洲感概欧洲的艺术造诣,去到日本喜欢日式的精致合理,去到湾区喜欢那的创业环境,而我们国家也在往所有我们觉得好的方向走呢,未来祖国的城市也会变得形态美好,让大家愿意在城市里拍照装逼的。
同时补充,中国的形态很快就会超出国外可见的形态,到时候我们又要走很多别人都没走过的道路。
谁说城市规划就找不到工作啦?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人上哪儿都是一块宝。
每个旧行业早就暗流涌动在前进在更新呢,哪儿是马佳佳以为的那样呀。
但哪儿有什么都不积累就能突破到高精尖领域的人呀,社会永远都是公平的。
————————————————
饭后无聊码几个字,无逻辑和主题中心可言,见谅。
——————————————
补充:
想表达的重点不是马对城市规划行业的误读,而是她还认为原始就业岗位不好替换(经济概念上有问题)。
事实上,哪怕是被她拿来开刀最多的公务员岗位,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岗位也起了很大的变动:职能政府服务体系需要很多与之相关配套素质的人,你不能指望没培训过的老大爷们去编程政府网站和组建网络办事流程。
科技会淘汰一部分旧有岗位,而产能的提升又会回馈出更大的社会职能需求。(这部分矛盾美国人经常拿来打压中国觉得中国制造夺走了他们的就业机会,然而事实上是他们腾出了更多资源来进行科技创新)不然中国拿什么去养活15亿人口,大家都去种地么?
每个行业的提升并不是依赖拍脑袋的创新,而是要有长足的知识、文化、技术、理论等累积,才能在此基础上迸发出创新。
————————————————
年轻人,能静得下心来多读书,多巩固自身专业水平,拓展知识的广度,提高自己的行动能力,才不会绝望咧。
绝望的那部分大学生,他们很清楚自己缺乏怎样的素质。
网友憨大D对[绝望的大学生]如何评价马佳佳在 TEDxChongqing 的演讲《绝望的大学生》?给出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