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者》有感
教育学家说: 书是智慧的钥匙 ;经济学家说: 书是致富的信息 ;文学家说: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史学家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每当我买回一本《读者》,我都会认真地看 卷首语 ,我认为一本书的 卷首语 尤为重要,因为它会告诉人们一个深深的道理,让人过目不忘。
《读者》中的故事篇幅短小,玲珑剔透,却醒人耳目,启人深思,充满了智慧与灵性。里面有许多散文、小说,如同甘甜的泉水灌溉我的大脑,滋润我的心田。
在与《读者》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是它让我体会到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它为我端来暖暖的红茶,鼓励我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 。
就这样,在无数个与它相识的日子里,每一瞬间,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里升华成了一轮明月,一盏香茗。同时我有一种远离了浮躁和喧嚣世界的感觉,到了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这里有的是一片净土、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时的好去处。
它像一位长者,指引我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一位哲学家,在侃侃而谈中给我启迪。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它还像一泓清泉,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它让你引发对大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读者》是本感人至深的杂志,它给人以爱心、正义、睿智、纯真的引导和熏陶,让我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读祖孙情有感》
今天,无意中我到看了一个小短文叫《祖孙情》这个短文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无论冬天多冷,爷爷都在 我 小时候每当吃完晚饭后便出门走300多米的路给 我 买一串冰糖葫芦,无论夏天多热,爷爷都会在车站来接 我 。 我 初一时, 家人给 爷爷奶奶奶买了房子,他们搬走了,而作者却从初三一直忙到现在,不知老人的寂寞。放假时爷爷奶奶总想叫作者去和他们住几天,作者总是推辞说学习忙,一直没去。过了些日子,作者回到了奶奶家,奶奶给她做了许多衣服,还说: 这是奶奶给你做的睡衣,人老了,眼神不好了趁我还有精神,多给你做了一些。 看到了这句话使我感动万分,我的爷爷奶奶对我不是也是这样吗?
此时,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儿时的我,一件件往事在我脑海中浮现,我小时候也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我至今还记的爷爷那时的模样:我的爷爷,中等个儿,慈眉善目的,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和一双如蒲扇般大而干瘦有力的手。读《读者》有感。每次出门都是头戴一顶小布帽,身穿旧衫裤和一件破旧的工作服上衣,脚穿平底布鞋。人看起来瘦弱不堪,像一阵风都能把他吹个踉跄,但是说起话来声音想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连地皮都快被踏的震动了起来。爷爷对我更是呵护有佳,记的小时候我很是淘气,有一次,我去爷爷放置古董的房间里,看见爷爷平时用的一把小铁锹,便在屋里摆弄了起来,谁知一不留神把爷爷的最喜欢的茶壶砸了个粉碎,心想:这下可遭殃了,爷爷知道了可怎么办!爷爷回来后看到桌上的碎片,又看到我躲闪的眼神,一下子恍然大悟,我像一块木头呆呆的站在那里,准备接受爷爷的惩罚,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发生啦,爷爷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走到我身边摸着我的头说:没关系的,碎了就碎了只要你没事就好
我和姑姑家的表弟相差不到一岁,每当爷爷带我们出去玩儿,总是背着我让表弟在后面跟着,为此姑姑总是抱怨爷爷偏心,而爷爷总是一笑了之。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虽然爷爷现在离开了我们,但是爷爷对我的爱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爷爷对我的期望。
读《杜郎口“旋风”》有感
读《杜郎口 旋风 》有感
有人说杜郎口是一面引领潮流的革命旗帜,有人说杜郎口是一座指引方向的教育灯塔,有人说杜郎口是一阵振聋发馈的思想旋风,也有人说杜郎口是一场无与伦比的头脑风暴。
这几日有幸拜读了《杜郎口 旋风 》这本书,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是什么魔力,能让一个农村中学,在这短短的五年的时间内,有一个即将走向灭亡的学校,成为我们教育界学习的榜样呢?它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我从头到尾的想了一遍,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习惯。他们的中心,不是在学生的知识层面上,而是重在学生的习惯养成上,譬如:学生的课堂: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这是学生的一个学习习惯。学生的上课回答问题,也是先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然后是这道题的做法,最后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的错题集,也是惊人的相似,先是错题的展现,然后是错题的原因,接着是正确的做题过程,最后是做题技巧。这些不仅仅是数学课。历史课、物理课等也是同样。他们就是在无数次的学习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良好的习惯,包括自己的各个层面,他们的每个教室的标语,都是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这就是他们的根。
这时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杜郎口中学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条件艰苦,却创造了如此辉煌的奇迹,令人赞叹不已。读《读者》有感。杜郎口中学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学中许多特别的做法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而且我认为它是科学的、有效的,值得我们借鉴。
借鉴之一:我认为,追溯杜郎口的成功经验,就是把握真谛,让教育返璞归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就是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化为自身需求,在主动参与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自身的价值。
借鉴之二:在杜郎口,强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里的学生是每一位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学生最渴望得到老师关注的目光,身为人师,我们必须睁圆眼睛,将目光投向所有学生。睁圆眼睛不仅要求我们广泛看,看学生的品行,看学生的学习,看学生的生活;还要求我们认真看、时时看、事事看,看每一位学生的昨天与今天,看所有的学生而不 厚此薄彼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与重要,从而树起高度的自信。
借鉴之三:在我们的教室里,一般来说,桌椅都要排列整齐,而学生也几乎是学习好的同学会被安排到前几排,学习差的往往会被安排到后面,但在杜郎口中学,桌椅却如一个个小方阵,六张或八张小课桌一拼凑,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人员搭配也是优、中、差结合。预习新课时,小组成员一起研究分析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需要展示时,小组会选出各自的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解问题的答案和解题的思路。课堂重组,对部分教师心中传统的师道尊严带来了冲击,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融入到学生中去,起到引领的作用。这样的座位安排,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相互沟通,很好地培养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借鉴之四: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杜郎口中学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并且把自学提纲的内容及时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自己教自己,学生登上讲台讲自己的自学所得,互相交流,努力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的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确实是聪明之举、科学之道,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的体验与领悟要比教师讲授来得深刻,更易于理解。我们有许多老师喜欢把知识揉烂了、掰碎了喂给学生,实际效果却不然。所以我们要从学生长足发展的角度出发,有时候培养能力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借鉴之五:注重学生的习惯的养成。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其它的对我们来说多被淡化了。这反而使我们失掉了教育学生的最好的机会,我们何不像杜郎口中学那样,把培养学生的习惯,融入到身后的各方层面,从生活到学习,从课堂到课下,从学习到做人等等,无不渗透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使习惯能在他们的大脑中根深地固,终生受用。
借鉴之六:1、前思。教师充分前思,设计好学生预习内容;学生尝试前思,努力预习好学习内容。读《读者》有感。2、有控。放手学生的课堂,其中有教师的巧妙调控 分组、任务分配。3、敢为。教师善于学习别人长处,敢于尝试、实验,敢于自我否定,敢于设计对策,勇往直前追求改革的目标。我想,其中 敢为 才是一个教师成功的基石!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提炼《杜郎口 旋风 》,那就是教师要敢为,让学生树立自信,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自信是学生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我们应该把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点,只要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就应该热情鼓励,承认他们的进步,放大他们的优点,树起他们的自信心。
读完了《杜郎口 旋风 》这本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杜郎口的成功经验,就是把握真谛,让教育返璞归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就是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化为自身需求,在主动参与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自身的价值。
最后,我还是用著名教育家、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的话来结束全文:
杜郎口人有超人的改革勇气,兵临绝境之时,他们选择了血战突围,选择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一片争议甚至质疑声中,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最后取得了成功。其实我们也不缺探索的勇气,只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危机感,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的危机是潜在的,如果现在不拿出勇气,大胆改革与探索,那么我们将错过历史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