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文化圈
古代,在亚洲东部,中国的四邻国家都比较弱小,或者文化不甚发达,中国与周边各国在地域上紧紧相连,很早便有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远不如中国文化对它们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个高文化中心的存在和不断地辐射,致使朝鲜、日本、越南等国被纳入“汉字文化圈”。东南亚的华人社会自然在这个圈内,以新加坡最为典型。由于汉字的桥梁作用,这些地区和国家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面的,包括儒学、道教、汉传佛教、文学、艺术科技乃至风俗习惯。
中朝两国山水相依,历史攸关、文化渊源深厚。从箕子建国开始,直到中日甲午战争,朝鲜在政治上多依附中国。中朝人口流动也促进了文化交流,而教育与科举更是汉文化传入朝鲜的重要渠道。由于历史上的这种特殊关系,汉文化的传播比其他国家更直接,很早便进入“汉字文化圈”。
中日两国很早便有文化交流。日本原先没有文字,所以汉字输入后便用汉字作书写工具。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进入高潮,为了全面学习中国文化,日本人努力学习汉字,起初是原样照搬。然而,汉语和日语分属不同的语文系统,引入的汉字不能不受日语制约,于是渐渐改作日语读音,形成了“训读汉字”。这一改变,为日文的创立走出了第一步。
从越南的“郡县时代”开始,汉文化便源源传入越南。由于中越人民长期交往,越语中的汉语借词超过50%。自秦汉以来,官方一直使用汉字,并称之为“儒字”。大约在我国宋代,越南也开始用汉字记越语,称为“字喃”或“喃字”。法国占领越南后,改用拉丁化拼音文字。然而,在汉文化长期熏陶下,越南所受的影响广泛而且深刻,例如儒学、道教、汉传佛教、文学、史学、医学、历法乃至姓氏等等。
海外华人是汉字文化圈向外扩展的另一种形式。东南亚是华人最多的地区,他们与汉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移入东南亚的华人,他们离乡背井,飘泊海外,往往以宗祠、同 乡会、同业公会等传统组织保持联系,把中国式的社会移入东南亚。 随着大量华人移入,汉语词汇也被东南亚各国语言吸收,还形成了与当地语言结合的“巴巴马来语”及印尼的“中华—马来语”。在“华人社会”中,有许多侨报和侨刊,继续传播汉文化。
“汉字文化圈”的范围极广,朝鲜、日本、越南皆被纳入了这一文化圈,海外华人又把这种文化带到世界各地。使用汉字和类汉字的人,不下十三四亿,几乎接近全世界人口总数的1/4。可以看出,“汉字文化圈”是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庞大的文化圈。
(有删改)
1.下列对“汉字文化圈”形成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在亚洲东部,中国的四邻国家都比较弱小,或者文化不很发达。
B.中国与周边各国在地域上紧紧相连,很早便有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C.朝鲜等国没有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而中国文化对它们的影响却是全面的。
D.海外华人移居世界各地,汉语词汇也被一些国家的语言吸收,并与当地语言相结合。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中朝两国山水相依,人口流动频繁,汉文化的传播比其他国家更直接,因此朝鲜最早进入了“汉字文化圈”。
B.为了全面学习中国文化,日本人努力学习汉字,在隋唐时期,日本人一直是对汉字原样照搬照用,后来才改作日语读音。
C.从越南的“郡县时代”开始,越语中的汉语借词超过50%。自秦汉以来,越南民间一直使用汉字,并称之为“儒字”。
D.“汉字文化圈”的范围极广,朝鲜等国均被纳入其中,使用汉字和类汉字的人,约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1/4。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在“汉字文化圈”中的地区和国家,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部分原因是汉字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B.中朝两国人口流动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因此教育与科举便成为了汉文化传入朝鲜的重要渠道。
C.日本人对引入的汉字改作日语读音,形成了“训读汉字”,从而为日文的创立走出了第一步。
D.东南亚是华人最多的地区,这些华人把中国式的社会移入东南亚。因此,东南亚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阅读答案:
1.C 2.D 3.B
1. “朝鲜等国没有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的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远不如中国文化对它们的影响”)
2. A“最早进入了‘汉字文化圈’”的理解与原文“很早便进入‘汉字文化圈’”的表述不符。B“一直是对汉字原样照搬照用”的理解与原文“起初是原样照搬”的表述不符。C“民间一直使用汉字”与“官方一直使用汉字”的表述不符)
3. 根据原文“中朝人口流动也促进了文化交流,而教育与科举更是汉文化传入朝鲜的重要渠道”这句话可知,B项前后分句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