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庭之我见
家庭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家在中国的文化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儒教中提到人的约束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子既是仅次于皇权的另一决定人命运的权利。而女人的三从四德几乎全是从家庭的角度限定了女人的行为。古代君子需齐家治国平天下,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称为家天下。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让中国成了以氏族宗法维系的,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社会。
家庭的和谐也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的东西。在没有科举考试的时候,乡里举荐的往往是极守孝道的名士,如我们学过的《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因孝举荐,也因孝得到皇上的嘉奖。在儒家思想中有很多与孝有关的有关的论述,如“百善孝为先”。在古代家天下的环境,孝义已经融入制度的骨血,譬如,古代官员如遇父母去世必须“丁忧”即离职。而在当代社会,纵使我们已不再恪守封建社会下僵硬的制度,但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家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仍然重于一切。
何为和谐家庭?
几年前胡主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那时其“和谐”一词频频出现。什么是“和谐”,现代汉语的解释是:和睦协调。我自己的理解是,和谐是与我国古代传统的道教文化相承的,是指一种调和的稳定的能长发展的状态。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进步、富裕安全、稳定有序、充满活力、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看起来和谐社会所指的是一种社会大和谐,目标很广阔。但实际上,“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家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目标指向的一致性,要努力实现婚姻家庭中的性别平等,构建和谐家庭。(搜狐新闻中心)”
近年来政府“和谐”之决心非常强烈,常有重拳草除“不和谐”之举,被擅于调侃的网友戏谑为“河蟹”,几成笑语。但细想,“和谐”一词其实用的很恰到好处,是一种不满不溢的稳定,包含了中国古老的智慧。北京奥运会上千人组成了一个“和”字,表达了中国要求和平的心愿,因为只有和平才有发展,才有幸福。小到家庭也一样,家和万事兴,家的和睦是每个家庭成员全面发展的基石。
“现在普遍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组织形式,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和共同生活为纽带所组成的亲属团体和社会单位,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婚姻家庭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它的发展趋势应当是健康与和谐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家庭关系协调发展正是如此: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达到家庭人际关系的充分和谐;家庭中人和资源合理利用,达到人和自然(物)的和谐;正确处理好家庭中的矛盾,心情舒畅地在家庭中生活,达到自身的和谐发展。因此,家庭和谐也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目标。”
什么样的家庭算是和谐的呢?我常看美剧,发现美国社会家庭与中国显著的差别。在美剧中描述的人物鲜有家庭美满的。中外道德观不同。欧美国家多是强调个人的发展,在家子女父母互称姓名,成年子女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并不罕见。从上到下并没有很强的道德约束,离婚率高也不足为奇。但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越来越与国际接轨,离婚率也在逐渐攀升。这既可以归咎于外来文化的侵袭,亦可看做责任感的缺失。
我认为和谐家庭的第一重要构成是责任感。也就是家庭成员间对于“家”要有足够的认同感,归属感,由此产生对家的责任感。现在常有八零后的夫妇结婚短短一段时间就离婚,婚姻草率很荒唐,面对矛盾没有大局意识,随意打破曾经许下的诺言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同时责任感也体现在父母对下一代上。父母负有养育孩子的责任,更有养好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需要为孩子付出什么,正确行使自己的责任义务,是孩子健康成长。虽说不孝子让人气愤,但若追根溯源,或许源头还在早年父母教育不力上。
其次,和谐家庭还应该是一个共同奋斗的家庭。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不互相依赖,而是在家庭中各司其职,共同进步。私以为,年老的父母与子女,夫妻之间以及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都应该是相互爱护又独立的,若是一方完全依赖另一方,或许就不应成为和谐了。如夫妻中经济大权不平均往往造成一方强势一方弱势;子女常年依赖父母造成“月光族”“啃老族”等社会问题。人,首先成为一个独立的全面发展的个体,才能爱人且让人爱,才能生活行使社会责任,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另外家庭中还要注意处理好人际关系。关爱,尊重,平等及一些小小的智慧,是各种家庭成员间和睦的关键。
对当代大学生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和谐家庭不仅意味着将来我们要组建的家庭,还意味这我们的父母。九零后的我们曾一度遭到诟病,仿佛我们是无知冷血的代名词。但那或许只是个例,或是曾经年纪小,未曾体会到父母家庭的含义。
“和谐社会,和谐家庭”“什么是和谐社会家庭,怎样
“人人网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