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老子》还是《南华经》,我们似乎都能从中窥得一丝“和谐”的影子。在如今,什么“和谐创造美”“和谐世界”等标语数见不鲜,甚至还有网络语言叫“某某被和谐了”。可以说,“和谐”这一词已被我们所熟悉,但在文化多元并存的今天,“和谐”究竟是什么?
不管是一统天下的赢氏“焚书坑儒”以愚黔首,还是全新的中国建立后为扫除异己进行阶级斗争而引发的十年浩劫,我们似乎都可以从中看到统一的影子。但它们都失败了。给人民甚至历史一个很大的无奈,因为“统一”并不是“和谐”,反而大大地有损“和谐”的。
我们都能看到,因为经济全球化而导致世界各国交往频繁,语言有别逐渐成为交流障碍。可纵然如此,也并没有人提出需要取缔本国的语言,干脆全球统一用一种新创造的语言文字算了。因为我们所追求的包容与兼并并不是没有原则的一体化,绝对的“统一”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扼杀。所谓的和谐,首先需要的就是理解与沟通。正如世界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在不同的地域经不同风俗的催进与历史的沉淀而形成的文化更是有其无可替代的魅力。为了和谐,我们需要一个开阔包容的心去看待一切。
![共建和谐世界必须坚持 共建和谐世界必须坚持 在和谐中坚持自我](http://img.aihuau.com/images/e/79557/1012060412103332183104.jpg)
既然如此,就不得不谈到另一种错误的态度——在接受中迷失自我。
我们所要强调的是“不务求一致,容不得差异”,但是由于处于错误的“和”中,对一切欣然从之而缺少自我也是不可取的。
那么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关系呢?
《论语》中,孔夫子早在几千年前指出了答案:“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谐统一是内在的和谐而不是外在的统一。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说道:“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这便是让我们不要处于被动地位,自己要主动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和而不同”也近乎如此,而且更近了一层:我们在主动选择时,还要有本真的自我。兼容也好,包并也罢,一切的前提是自我不可丢失,自身的错误需要改正,自己的长处同样不能在机械愚笨地模仿中消失殆尽。
所以,我们需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同时也需要有独立、坚定的自我。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在和谐中坚守自我,中国才能繁荣昌盛地发展。.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