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博物馆
张之洞博物馆坐落在汉阳铁厂之上,是在其旧址上树立建造的一所博物馆,所以又称之为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张之洞博物馆位于武汉汉阳月湖堤畔,占地面积达700平方米,是一所仿欧式的二层建筑物。
张之洞博物馆外观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曾大力发展重工业,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张之洞博物馆是由武钢汉阳钢厂创办的,以弘扬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这个博物馆是一个主题馆,其主题就是张之洞与汉阳造。2005年起,张之洞博物馆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后人学习的绝佳地方。
说起张之洞不得不提起汉阳铁厂,说起汉阳铁厂不得不提起张之洞,这两人就是这样相辅相成,在清末年间,张之洞任职湖广总督,在他的提议下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钢铁联合企业,就是现在的汉阳铁厂。汉阳铁厂是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与母体,因而被视为中国觉醒的见证人。
张之洞博物馆中收藏着大量的珍贵照片与珍贵实物,更有张之洞个人遗物展出,其中还展示了一段钢轨,这段钢轨长二米,造于民国三年,现今保存完好,实为一个珍品。不仅如此,还有汉阳铁厂早期生产的槽钢,元钢,角钢,砖瓦等各种产品。
在张之洞博物馆展出的实物均是存世量很少的珍藏品,不仅有汉阳铁厂的产物,更有张之洞的个人作品,如其书法作品,编纂的《江汉炳灵集》等,这对研究张之洞及汉阳铁厂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张之洞博物馆通过实物,照片,图像等多种方式全面还原了一个张之洞。
张之洞故居
张之洞故居位于北京百米斜街11号,是张之洞晚年时期居住的宅院。百米斜街位于什刹海南边,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街道,却因为张之洞这个了不起的人而成为了一条名街。张之洞故居是一个大宅院,与其他的四合院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广亮大门,有着灰色照壁。
张之洞故居内景
张之洞就是在这个地方度过了他最后的时光。1907年,张之洞已经年近70了,朝廷宣召张之洞进京任大学士及军机大臣,进京后张之洞就搬入了这个大宅院。在这个宅院里住了两年后,张之洞就病逝于此,享年72岁。
张之洞故居是一座三进院落,其原址是一座富家花园,后来经过整修才有了后来张之洞居住的院落样式。据说,这座院落的门后面就是后海,可谓是好地方。但是在五十年代,这里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法,一大批翻盖房子出现,所以也很难还原曾经的最初面貌。
整体来论张之洞故居,大门正对百米斜街,后临什刹海,3幢小楼还有2间花厅,四面环廊,主体建筑是一个高台建筑,东侧建筑是2层楼5间房,西面是2层6间房。
现今的张之洞故居西面是府邸,东面是花园,东西两院通过门相连相通,其府邸的后门直接通向什刹海,但是现今的张之洞故居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属宿舍,其整体建筑风格依然保存,但是大部分已经被现代化,荡然无存了。
张之洞后人
张之洞共有13个儿子,这些儿子们后来有些结婚生子,继续延续张家香火。张之洞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也是晚清名臣,对整个教育,重工业等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张之洞于1909年去世,那么去世后其后人怎么样了呢?
张之洞后人捐赠仪式现场照
儿子:张权,后结婚生子,生有两个女儿,取名张遵颜,张遵领(张之洞的孙女)。
儿子:张仁蠡(是第十三个儿子),生有一女张厚粲,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心理系教授。
儿子:张厚珹,张厚珕,现在北京自来水集团公司担任工程师。
儿子:张厚玫,在美国发展多年,是一位计算机工程师。
曾孙:名叫张法鹤,一直在台湾发展。
张之洞后人活跃于各行各业,为着中国发展努力奉献着。100多年前,张之洞大力推行者新政,发展实业,兴办学校搞教育,练习新军提高军队战斗力,修铁路,加强市政建设,发展商务,张之洞是在湖北大力推行新政的,但是他不仅推进了武汉这一块的建设更是推进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化建设。
在张之洞1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主办单位邀请了张之洞的嫡孙女及张之洞创办的火药厂的首批负责人徐建寅的后裔来参与。
嫡孙女张厚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张厚是张仁蠡(第十三子)的女儿。张之洞去世的时候,张仁蠡还是个9岁的小男孩,现在这个9岁男孩的女儿都已经是82岁的高龄人了。张厚一直从事着心理学工作,是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不仅如此身兼多职,任过国务院参事,国际心理副主席等多个职位。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是晚晴时期的人物,一生政绩颇丰,兴办新式教育,发展军工及重工业,为整个中国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仅如此,现在武大,华农等多所高校都是张之洞创办的学校的前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张之洞的一生。
张之洞照片
1837年,张之洞出生了,生在兴义府官舍(其父亲任知县的地方),排行老四。张之洞出生于一个仕宦家庭,他的祖父及曾祖父,父亲都是通过科举入仕,任职地方官。张之洞自幼聪慧,天赋异禀,5岁的时候入私塾接受教育,13岁之前就将四书五经等在内的儒家经典学习完毕,不仅如此还学了史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类,甚至自学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多本兵学名著。
1850年,13岁的张之洞回到家乡参加县试,中秀才;15岁参加乡试,中进士资格;27岁,中第三名进士及第,成功进入翰林院,开启了仕途之路。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启用退休老将,击败法军,同年设立学堂书院,武装及文事教育共同进行。
1889年-1907年,张之洞任职湖广总督,担任洋务派首领,这段期间,大力扶持民族工业,这段期间先后开办了铁厂,兵工厂,煤矿,织布局等工业企业,还建造了芦汉铁路,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893年,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
1898年,张之洞反对戊戌变法,提出自己的理论。
1901年,张之洞开始大力支持教育业,拟定学堂章程,创办师范学堂。
1907年,被授予大学士之位,同年与袁世凯一起被授予军机大臣知之职。
1909年,张之洞去世,享年72岁。
张之洞劝学篇
历史上有两部《劝学篇》,一部是荀子的名作,另外一部就是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一部思想作品。张之洞出生于1837年,是洋务派的核心人物,其后期一直在为洋务运动与教育所努力。张之洞与曾国藩等人并称为晚晴四大名臣,名声显赫。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一部作品,这本作品是一部宣传册,主要论述了传授传统经史之学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全书灌输了张之洞的教育理念,认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张之洞劝学篇
张之洞劝学篇的基本思想就是认为教育的根本就是向学生传授中国历来传统又经典的经史之学,只有学好这些基础,才能开始其他的学问研究,所以在教育的优先上面强调应该率先学习传统经史之学,其次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其他的有用知识,来弥补知识上的不足。
在张之洞劝学篇中将中学内容划分为4大块,包括经、史、子、集,其中特别强调明纲,因为张之洞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这也提出了张之洞的观点,他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
在西学内容则将其概括为三部分:西史、西艺、西政。张之洞一直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封建君主制。张之洞的这一主张有着明显的保守型与反动性。
张之洞劝学篇提出的教育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这也是张之洞劝学篇给后人带来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