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 横渠易说
张载是北宋时期我国儒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的“新儒学”即理学的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和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兄弟被后世称为“北宋五子”。张载的思想和学说对于后世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张载一生留下了很多的著作,主要有《正蒙》、、《经学理窟》、《宠文集》、《横渠易说》等,其中的《崇文集》一书已经失传了。在这些著作中,除了体现他思想精华的《正蒙》之外,张载《横渠易说》也是一部研究他的思想非常重要的著作。
张载祠堂雕像
《横渠易说》这本著作是他早年所编写的著作。要论这本著作和他的《正蒙》之间的关系的话,那应该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了。张载在这本著作中主要体现的是他的三个哲学观念。先来看第一个——太极观。张载的太极观念和另一个概念“太虚”。在他看来,“太虚”是无形无象的,凭人的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但是仍然可以通过一种事物来间接认识“太虚”,这就是太极。他把太虚之气称为了太极,因为这样做能够更清楚明白地说明太虚是何物。
张载之这本书中体现的第二个观念是“神”的由来。这里的神指的并不是我们通常所了解神仙鬼怪,也不是说人类的精神意识,而是指自然界中的微妙变化,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力。
至于第三种哲学观念,则是指“时中”。在张载看来,“时中”指的是君子的言行要随着时间和场所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永远都是一副言行,不然就无法行“中庸之道”了。
张载《横渠易说》是了解他的易学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财富。
张载 为天地立心
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张载“为天地立心”其实是他的千古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的第一句。这句名言被我国当代的哲学家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这个称号的由来应该是因为张载出生在现今的陕西眉县横渠镇,而被人称为“横渠先生”,于是便有了“横渠四句”这个称呼。这段名言反映的是张载的思想学说。
张载雕像
张载“为天地立心”,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解释是这样的:首先认为天地是没有心的,但是人却有心,因此人的心也就是天地的心。“为天地立心”的意思就是要大力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能力”,这样就可以尽快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发展规律了。这种解释看似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实并不准确。首先,“天地”指的并不一定是自然界。古人更多的是把“天、地、人”看成一个整体,因此“天地”一词指的到底是生命,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而在这句话中,“天地”指的一个是人类社会,而不是自然界。因此这里的“天地”可以理解为“天下”的意思,“为天地立心”就可以说成“为天下立心”。
然后,这句话中的“心”也和天地之心并不相同。张载曾经说过“天地之心惟是生物”,这里的“天地之心”可以理解为是天地创造万物的力量,其中更多体现的是天地的一种心意。需要注意的是,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不需要人来立。因此这句话中的“心”一定是不同于“天地之心”的另一种“心”。
张载“为天地立心”中的“心”应该指的是人的精神价值,于是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要为人类社会建立一套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道德观念的精神价值系统。
北宋张载
北宋张载,生于公元1020年,字子厚,是凤翔郿县即现在的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被后世的人称为横渠先生,尊称为张子。张载在年轻的时候喜欢跟人家讨论兵法,后来又转而学习儒家的“六经”,曾经担任过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的官职。后来他辞去官职,在关中这个地方开学授课,因此他的学派被人们称为“关学”。他与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在临潼病逝,享年五十八岁。
张载画像
关于北宋张载的名字,其实是来自我国著名的易学著作《周易·坤卦》中的“厚德载物”一句,这个名字寄托的是他的家人对他的美好期望。张载自小便十分聪明睿智,在十岁的时候跟随老师学习,就展现出了自己非同一般的品格和气魄。在加上他后来遭遇了丧父之痛,这使得他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得多。
当时因为西夏国经常侵扰北宋的边境,北宋只得向他们进贡大量物资来换得一时的和平。这对于喜好读兵书的张载影响十分大,他在二十一岁那年写了一篇《边议九条》上报给当时主持西北事务的范仲淹,向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范仲淹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大为欣喜,他立即召见了才华横溢的张载。在和他经过一番详谈之后,范仲淹劝诫他应该多读一点儒家的著作,这样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于是张载开始苦读儒学著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又看了很多道家和佛学之书,渐渐领悟了儒、道、佛之间的关联,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北宋张载的一生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和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两兄弟五人一起被称为“北宋五子”,看见人们对他的评价之高。
张载人性论
张载人性论是指由北宋时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张载所提出的关于人性的学说。张载的人性论在总结了天人先秦时期以来关于人性的多种学说,在广发吸取各家学说的长处和精华的基础上,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性学说。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张载的人性论是建立在他的“气本论”基础上的,我们要想了解他的人性论就必须对他的气本论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张载雕像
张载的气本论认为,人和宇宙万物都是由“气”所产生和构成的。因为气有清澈浑浊、精粗、明亮昏暗、厚薄的不同,于是便产生了千差万别的人和事物。因此,气的本性就是世间万物的本性。而人和万物和本性就出自这个“太虚之气”。因为气是永恒存在的东西,性自然也不会凭空消亡或者产生。而性原本是纯善没有任何污秽的,因此每个人的本性也是十分良善的。但是因为人在生下来之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家庭环境这些外在的因素就和人的先天之性互相结合并影响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于是便有了千差万别的人性。张载就这样创立了人性的二元论。
张载的人性论还认为,天地之性是善的来源,而气质之性善恶皆有,是恶的由来,而这个恶正是人性欲望的体现。人如果犯了错误,这就是人性恶的一面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如果想要成为圣人或者君子,那么就必须变化气质之性,回归善的来源也就是天地之性。而方法就是接受教育,学习仁义礼德,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正直广大的浩然正气,从而达到圣贤的境界。
张载人性论既为人性的善恶找到了合乎逻辑的解释,也为天理和人性的贪婪欲望找到了理论根据,为中国古代的人性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张载为生民立命
张载为生民立命出自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张载流传千古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名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也体现和总结了张载的思想学说和终极理想。这段名言被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这个名称的由来其实很简单,因为张载出生在现今的陕西眉县横渠镇,被人叫做“横渠先生”,于是得名。
张载雕像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如果对这句话进行直译的话,应该就是“为天下的百姓确立安身立命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这样理解大体是正确的,因为这句话中的“生民”的确可以用来指人民大众,而“命”则可以理解为民众的命运。其实这里涉及到了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的话题,也有不同的命运观之间的碰撞。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命运论是这样的:认为命运是上天早就决定的东西,人是不可能违抗上天决定的命运的,只能任由上天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是张载对命运做了全新的解读:他认为人有两种命运,一种就是不可更改的命运,比如生死、贫富等;而另一种命运则完全是有个人的意志来决定的,比如说学识、修养、价值观等。换句话说,就是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的。因此,这句话最准确的解读就是要使民众接受教育,掌握各种知识,由他们自己来决定之后的命运,以此来确立生活的意义和精神价值观念。
这就是张载为生民立命的主要内涵,他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人是可以扭转自己的命运的,因为人有无穷的潜力和力量。
张载认为读书目的
在现在这个愈来愈浮躁和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有很多人被忙碌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所困扰,从而变得越来越麻木和迷茫,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当初所接受的教育,整日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在这个社会中奔波,却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何这样做的理由和意义。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从古人的著作和思想中汲取智慧,从而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认识和了解自己,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张载认为读书目的到底是什么。
张载雕像
第一点,在张载看来,学习和不学习的人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使自己每天都能有所进步的目的。具体来说,不读书的人最多只能在道德方面加强修养,最多也就能成为一个善人信士,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圣人君子。而要成为圣贤之人,那么读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张载认为“智”是学习的人所独有的特质,只有将仁义和睿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领悟并达到圣贤所处的境界。
然后是第二点,张载认为读书不只是获得一些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读书领悟哲理并改变我们的本心。通过阅读大量的经典著作,可以让德行爆出不懈怠的状态。此外,从书中所领会的义理就像是一座通往圣人的桥梁,可以让人离圣人的境界越来越近。
以上就是张载认为读书目的的主要内容,通过他的一些学说和思想,给我们现代人的最重要的启示就是:读书是一个人认识自我,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不可或缺的手段。圣人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