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离不开那些战功卓著的将领。特别是在敌我力量悬殊,战争形势不明朗,抗战决心动摇的时刻,军事指挥家的意志要更加坚决。中国解放军有很多优秀将领,但是他的存在,让人们形成了一个印象,凡是他指挥的战斗无一败绩,已经达到了运兵打仗的最高境界。他就是刘伯承口中那个百战百胜的战神,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粟裕大将。
粟裕,很多人都了解。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战功赫赫,战争指挥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奉行集中优质力量歼灭敌军优势兵力的思想,率领华中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与从头到脚全为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正规军在苏中战线进行面对面拼杀,先后指挥了苏中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取得“七战七捷”,歼灭国民党七个师。值得一提的是,在鲁中山区,更善于利用地形的华东野战军消灭了国民党引以为豪的王牌部队整编师74师,最终华东战区成为吸引敌军最多、消灭敌军最多的战区。
1948年9月,粟裕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总指挥,组织了更大规模的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特别是淮海战役中,粟裕带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在地方部队和老百姓的无私帮助下,尽管装备和人数不占优势,歼灭国民党军队44万人,取得了淮海战役决定性胜利。毛主席对粟裕此役评价极高,激赏他“淮海战役立了第一功”。
粟裕与陈毅
但人们很少知道的是,粟裕在淮海战役胜利背后自己付出了很多。淮海战役发生在大雪纷飞的冬天,由于天气寒冷,加上对即将到来的大决战兴奋异常,粟裕的高血压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据他的秘书透露,当时随军大夫测量血压,高压200多,低压100多,脸通红通红的,胀的难受。头疼了,他会将脸贴在冰冷的玻璃上意图降温,甚至随手抓起一把雪涂擦在脸上,让自己舒服一些。
从上面的概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小规模的战斗还是大规模的战役,伴随粟裕将军的永远都是胜利。这与他对军事、战场天然的敏感和极其高超的指挥智慧有莫大的关系。即使面临不利的状况,粟裕也是“不战则已,战之必胜”,心中拥有无比强烈的必胜信念,这个素质即使在强将如云的解放军内部也是极其罕见。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被党中央委以重任,担任对台解放任务的总负责人。但多年来的戎马生涯,曾在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中都曾晕倒过的粟裕,身体扛不住了,中央同意粟裕前往苏联治疗和修养,回国后又升任中国政府最高军事管辖机关---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参谋长职务,体现了党中央对粟裕军事才能的极大信任。在职期间,对新中国军队建设、军区建设及国防体系建设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战斗中,粟裕不会让一个伤员掉队;和平时,他也很细致的关心参谋们的生活,晚上研究战略战术时,特意让厨房给参谋们加一碗面。他被战士们亲切的成为“奶奶司令”。
1955年9月27日,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庄严而隆重的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授衔仪式。最早拟定授衔名单时,粟裕曾被毛主席点名封为元帅,但被粟裕拒绝了。当时,社会中有很多人公开支持粟裕被授予元帅,他都告诫秘书不要将这些事拿出来说。他说:“授我大将,我都觉得高了,我只嫌高不嫌低。”最终,粟裕被授衔为大将之首,粟裕是开国将星中最为夺目的一个,被称为“共和国第一将”。
粟裕对军衔看得很淡,也没有像其他军官那样对舒适的生活趋之如骛。他对跳舞、下棋、喝酒交际毫无兴趣,尽管处在没有作战任务的和平年代,但他仍然枕戈待旦,每日睡觉之前,都会将衣服鞋子一一整理好,放在自己够得着的地方,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偶尔去街上买东西,被人看着商场、商品等品头论足,粟裕却将街区当成战场来琢磨,哪里应该布点,哪里应该安排伏击,可以说军事思维已经深入骨髓,这让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其他人身上不具有的战斗状态。
这种战斗状态和战斗思维影响了粟裕大将的一生,在他生命垂危之时,他仍然要求家人将自己的军装穿好,严格按照军人风纪要求将衬衣、毛衣扎进裤腰。这与古人讲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规矩如出一辙。
粟裕在生命的尽头仍然是一根熊熊燃烧的火炬,军人的使命就是通过战斗来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在别人后退之时,军人却勇往直前,留下一个个令人民心安的背影。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辉煌,也能忍受和平年代的寂寞。就像粟裕大将那样,枕戈待旦,不辱军人使命,一旦需要,充满斩钉截铁的杀敌意志,挥斥方遒,决胜千里。
战神粟裕,永垂不朽!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