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于11月17日在上海揭晓,来自中国大陆21家出版社的22种图书荣膺本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按照惯例,它们将代表中国书籍设计界和出版界,明年3月在德国莱比锡角逐“世界最美的书”荣誉。
读书时光是最美的时光
经过12届的评选,“中国最美的书”已经有251种获奖作品。自2003年以来,先后有11批229种“中国最美的书”亮相德国莱比锡,其中13种图书荣获“世界最美的书”称号。这些“最美的书”反映了当今中国书籍设计的面貌和水平,也体现了中国的书籍设计者在与国际设计界联系交流过程中的创新和探索。
“中国最美的书”在世界上获得的奖项确实是在增长,书做得越来越美,但调查数据及我们身边的种种现实也在告诉我们,以古老文明著称的中国人已不怎么爱读书了。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以色列的64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而在这少得可怜的0.7本里面,甚至还可能包括内地青少年学生们被迫最钟爱的教辅书籍,以及那些大行其道的励志书籍、商(官)场秘籍?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这个数据很残酷,但却是活生生的现实。
确实,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体越来越大,但书店倒闭、转型的新闻也是越来越多,很多二三线城市,连书店都少得可怜,报刊书亭更是几乎没有。沉迷于看电视、网聊网游、玩麻将的人呈几何级增长,周末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已成为稀罕事。更有甚者,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多忙着拉关系找项目的学者专家也不怎么看书了,查阅资料、著书立传都是由他人代劳。
读书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与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是理智文明与野蛮愚昧的分水岭。在世界范围内,阅读被当做“总统工程”,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由元首、王室出面倡导阅读。在犹太人眼里,爱读书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犹太人小孩周岁生日那天,父母会在一本书的书页上涂上一些蜜糖,让孩子去啃书,让孩子从此知道书中自有幸福的甜蜜。王贵成在其《日本人为何说中国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一文中举了一个典型例子: “安息日”是犹太人的重要节日,那一天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但唯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以色列自然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正是靠着读书,以色列建国历史虽短,却已经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建国才几十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却已有8个,反观中国,数据让无数人汗颜。
中国的GDP一路飙升,中国人的虚骄之气也跟着飙升起来,人们在甚嚣尘上的“中国可以说不”的氛围中,沉醉于暴发以后的自我感觉良好,却不爱读书了,这不是件好事,而且还是件危险事。美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曾说过:“假如世界被毁掉了,只要图书馆没有被毁掉,我们就可以把世界重新建设起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沪司令盐泽幸一在侵华战争中刻意摧毁中国文化,他曾十分露骨地表示:“炸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将永远不能恢复。”
别国费尽心思想毁掉中国的,中国人自己却还不珍惜,这是一个多大的讽刺现实。诚然,数字阅读的迅猛发展令无数人始料未及,但数字阅读的价值和意义毕竟还是有限的,目前也不可能取代传统阅读,碎片化和浅阅读终究替代不了深阅读,时代呼唤爱读书的中国人赶快回来。
附:2014年中国最美的书
2014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封面赏析
2014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近日揭晓,来自全国各地22家出版社的22种图书荣膺本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并将代表中国参加2015年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废话不多说,下面就为大家揭开这22本获奖作品的真实风貌!
(以上摄影图片均来自丁国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