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风俗与禁忌 中国56个民族风俗禁忌,入乡随俗!


禁忌五湖四海皆兄弟——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对热情的主人回报,身为客人,一些重要礼节禁忌,还是要知道的!但每个民族风俗习惯各有千秋,春节临近,又要准备开始走亲访友了,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各民族风俗禁忌大全,要看仔细了!


1蒙古族蒙古族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禁忌吃肉时须用刀,给人递刀时忌刀尖冲接刀者,忌用碗在水缸中取水,忌碗口朝下扣放,忌从衣、帽、碗、桌、粮袋、锅台、磨台、井口上跨过,忌乱摸乱动有宗教意义的法器、经典、佛像、佛阁等,敖包上的石头、树枝忌随便拿走。
2回族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禁忌回族的禁忌习俗主要有三大类,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等;禁止崇拜偶像、禁止玩赌,禁止放高利贷等。
3苗族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禁忌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
4傣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禁忌不能抚摸“小和尚”的头部,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而且“小和尚”修身时间会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他们的卧室是不容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
5傈僳族傈僳(li su)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傈僳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禁忌祭鬼神或祭龙树时,忌妇女参加。产妇分娩,基家门口挂茅草叶或刺枝,防鬼闯入,若生男,客人不可带弓箭和长刀入门;生女,不可穿鞋进家。村子有人去世,全村人在葬前禁吃辣椒,只有与死者有仇的人才会故意吃辣椒。小孩夭亡,全家忌吃羊肉、葱、蒜,否则以为会冲犯鬼神,会导致更重的灾祸。
6藏族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禁忌无论到寺院的大殿经堂,还是到佛塔、转经亭、烧香台、玛尼堆等处参观旅游,都必须顺时针方向即从左到右绕行;进寺院大殿前,要脱帽;不能随手翻动玛尼堆上的石块;到寺院朝佛只能上午清早去,不得下午去朝佛;忌用食指指点佛像,应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以示崇敬;进寺院大殿经堂或家里经堂时,不得吸烟。
7壮族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


禁忌忌吃青蛙肉;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8朝鲜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少数民族风俗与禁忌 中国56个民族风俗禁忌,入乡随俗!
禁忌朝鲜族妇女怀孕后有许多禁忌,如不能吃鸭、兔、狗和猪肉。据说孕妇吃了鸭肉,生下的孩子手脚会长蹼;吃了兔肉,孩子会长出红眼睛;吃狗肉,孩子会早死;吃猪肉,孩子的皮肤粗糙。
9高山族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禁忌忌生双胞胎,迷信双胎是野兽所在,预示着灾祸将至,特殊禁忌如:女人不能接触男人使用的猎具与武器,诸如弓、箭、枪、矛等,不得擅自进入男性会所和祭祀场地;属于视觉的,如禁忌遇见横死者及其葬地等;属于触觉的,如禁忌接触神物、接触死者的器物等;属于行为的,如禁忌排气、打喷嚏等。
10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由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禁忌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不可跷二郎腿。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打主人家的狗;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吹口哨。
11布朗族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禁忌打扫寨子期间,不准人进出寨子。过新年期间出门玩耍,不准在外住宿。登入布朗族人竹楼时要脱鞋,表示尊重主人。火塘是神圣的,禁止跨越。家中有婴儿,忌带绿叶入屋内。家中有孕妇,忌带猎物进家。
12阿昌族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禁忌兄弟都结婚以后,互相不能进对方的卧室;不能让妇女住在楼上男人在楼下;妇女不能跨坐在家堂屋的门坎上,认为这样会破财。家里“运气”不好,要和尚念经,杀鸡一口,门上插一杆小红族,并在堂屋正中挂一个花圈,用一条草绳沿屋檐把院子围起来,以转“好运”。施行此法后,七天内不准外人进家,否则不吉利,要破财。
13怒族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



禁忌按照怒族的礼节,到怒族人家做客应带些烟、酒之类作礼物。儿童要禁食熊、虎、豺肉,禁食鸡爪、鸡血,妇女在40岁前不吃心肺;忌讳别人踩踏自己的影子;  火塘上方的神位不能坐人,也不得从这里经过。
14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米阔勤”节。




禁忌产妇未满月前,忌外人带枪或钥匙进屋;父母在世时,儿子不得蓄胡须;下午忌理发、刮脸;忌说“死”,若老人死,要说“成佛了”,小孩死,要说“小活了”;搬家时,忌在曾死人的地点留下不洁之物,如指甲、头发、破布包、包脚布等。
15鄂伦春族“鄂伦春”是民族自称,意思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禁忌出猎中猎取到第一只野兽,要祭祀“白那恰”;晚辈不许直呼长辈的名字,也不许把长辈名字告诉别人;带孝期间,不许剪头,不许参加娱乐活动,不许和别人吵架斗殴。
16赫哲族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赫哲族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禁忌他们规定,猎人进山后,不许说怪话和谎话。在山林中遇到大树桩子不许坐,冬季在山里狩猎,看到其他猎人的脚印不许踩;不准妇女坐在枪上或跨越猎枪、子弹以及各种渔具,甚至连男人的猎服也不准坐或随意跨过。
17门巴族“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禁忌忌讳在客人面前走动,须从客人身后绕行;客人吃饭时须让主人家的锅里、碗里剩一些食物;家里有人出远门,当天不能扫地;若家有病人,要在门口压有带刺的树枝,谢绝外人来访;门隅北部的门巴人不吃自家养的禽畜,只用于交换。
18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禁忌访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和晚间为宜;年节或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到别家串门;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续;端给客人,被视为不礼貌;妇女分娩,忌外人上门。
19保安族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禁忌保安族的禁忌渗透着伊斯兰教文化的意识。所食牛、羊、鸡肉,必须经阿訇或懂经典的穆斯林屠宰,否则禁食;严忌食猪、驴、骡、马、狗肉以及凶禽猛兽的肉、自死牲畜和一切动物的血;严忌客人进入女人的寝室;忌人坐在门坎上,尤忌妇女坐门坎。
20布依族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禁忌“扫寨”时不准外人进寨;“戊日”、“甲子日”忌生产,忌出行;正月初一至初三不能动土;十五不能动刀、干活;四月初八不能让牛犁田;每年第一次打雷后的几天之内,不能种地。
21达斡尔族“达斡尔”意即“开拓者”。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他们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禁忌达斡尔族忌在鼠日和火日开犁播种;忌行猎时直呼熊或虎的真名;忌妇女上房顶、坐灶门、睡西炕;忌用刀、剪、筷子指点人,背手或拿马鞭进入屋内;忌单日出殡;忌在祖坟内埋葬未出嫁的姑娘、孕妇、无儿无女及传染病患者;忌在小孩出麻疹时炒菜、打猫狗和做针线活。
22德昂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崩龙”是他称,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禁忌妇女不与男客同桌吃;妇女不得在男子面前跷二郎腿;忌同姓婚姻;忌唤乳名;忌产妇串门:德昂族的产妇坐月子期间不能进入灶房煮饭炒菜,更不能随便到别人家串门。
23东乡族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东乡族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



禁忌禁食猪马、驴、骡、狗、猫等肉和一切动物之血;所食牛、羊、鸡、骆驼肉,必须经阿訇或念过经的年长穆斯林的屠宰,宰者须在屠宰前小净,否则禁食;妇女在厨房掌勺炒菜时,忌尝咸淡先试口味;忌不经允许和穿鞋进入清真寺大殿。
24侗族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禁忌户内供奉祖先的神龛为最神圣之处,一切凶器(刀、松、剑、戟、戈、矛、弓、弩等)甚至棕索都不准放置其上,否则视为对神大不敬,会招致惩罚;寨内举行祭礼活动期间禁忌外人入寨。
25独龙族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禁忌独龙族的禁忌主要有产妇不得在室内分娩,认为其“不洁”之气,致使狩猎无获;分娩时,忌男人照料,否则认为不洁之气会导致男人一生不吉,甚至双目失明;主人出门打猎时客人不得来访,否则客人灵魂会把猎物夺走。
26俄罗斯族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禁忌俄罗斯人忌送黄色礼品,认为黄色表示不忠诚;去俄罗斯族人家作客时要先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屋;进屋后不能戴帽子;不能坐在主人家的床上;忌讳数字“13”,被他们称为是鬼数,最不吉利;忌食马肉、驴肉;饮酒时不可以左手举杯;喝汤不得用左手拿勺。
27哈尼族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还有火把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禁忌走路不能从老人面前走过,要从老人身后绕过;杀鸡时,鸡头、鸡肝等要敬奉给老人;当家里有客人时,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敬重,主人常把鸡头夹给客人,这时客人应以双手接过鸡头,然后把它转敬给在座的老人或年长者。
28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源远流长,“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禁忌主人割给客人吃的肉或是送给客人晚上住宿用的被褥一定不能拒绝,要愉快的接受;在哈萨克族家做客,一般不要超过两天;借用的马在归还时要卸下马鞍,否则会认为是不礼貌的;不能用手或棍棒指点人数,否则会认为你在把人当作牲畜清点。
29基诺族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禁忌祭鬼之供品忌人触摸,认为有鬼附其上;住室忌无男,大竹楼里必须有男性家长,若某家男性死光,须拆掉房子,令妇女回娘家或改嫁;婴儿满月日,父母忌讲话,忌外人、瓜菜、猎物入屋内,直至太阳落山方可解禁。
30京族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禁忌孕妇不得入哈亭,民间供奉神祗的场所。怀孕个月以上者,忌他人在其房内煎东西,否则婴儿会歪嘴。逢初一、十五忌别人进门借火、借盐腌鱼,否则,家里“水头”(钱财)会给别人借走。
31景颇族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禁忌每户都有特为鬼开辟的鬼门,忌外人通过;祭鬼的地方不可去;不许在“鬼桩”上拴马、晒衣及在附近解手;客人到村寨的“官庙”要下马;寨边祭“地物神”时,围上的石头忌人搬动和触弄;到景颇人家做客,进门必须脱鞋,到晒台处,则在过道门前脱鞋;进屋后,忌在房内久站不坐,应按一定位置入座。
32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禁忌客人在吃肉前,要先取出一些分给主人家的妇女和小孩,吃其他食品时,摆在盘里的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如吃不完,切忌将剩菜剩饭倒在地上;在客人使用的餐具里,不能剩下残羹剩饭,这一禁忌不仅非穆斯林的客人要切记,就是穆斯林的客人也不能例外。
33拉祜族“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禁忌主人杀鸡待客,客人不能主动拿鸡头吃,如主人拿给客人吃时,客人要接受,不得推辞或转让给别人。禁止打狗杀狗。禁忌每月初一、十五、三十早晨不舂米、不耕作; 外来男女不能在同一房间住宿; 生孩子不满3天不许外人进入。旧历正月布谷鸟叫时不能结婚,认为碰到布谷鸟,结婚不吉利。 
34黎族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禁忌忌头朝门口睡觉,因尸体才头朝门口待抬出埋葬。若客人犯忌,主人亦不悦,认为可能有祸事临头。同血缘禁婚。订婚忌用白鸡,以为如是会使夫妻不和睦。丧期死者亲属不得正面穿衣,须反穿;忌中午出殡,认为午葬会招灾。
35珞巴族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



禁忌珞巴村村有神石,不得手摸、搬动、坐其上边;村村有神树,不得砍伐。每年集体绕神石、神树转三圈和杀鸡、投放饭菜、酒祭祀。

36满族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禁忌满族尊老敬上,居家对父母三天请一小安,五天请一大安。满族人忌害乌鸦、喜鹊、狗,有并于崇鸦、鹊、狗的习俗。不准打狗、杀狗,不吃狗肉。满族忌讳婴儿头未睡成扁形,特别是女孩,如果枕骨部位没有睡扁,会被视为“丑姑娘”。
37毛南族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禁忌毛南族信万物有灵,道教、巫教有一定的影响,但在人们的生活中,相信祖先神灵及万物有灵甚于宗教。
38仫佬族“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禁忌 仫佬族的民间禁忌并不多,重要的是年节的十一禁忌,忌天亮才起床、忌扫地、忌吃青菜、忌吃荤、忌洗衣物。 忌打人、骂人, 忌早开门,忌劈柴忌炒豆子。
39普米族“普米”意为白人。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禁忌客人在普米族禁止打狗,忌食狗肉、青蛙肉、马肉、猫肉;忌用手摸火塘上的三架和在灶上烘烤衣服,不能用扫帚打人。晚上不能扫地,不能吹口哨。傍晚不能理发、洗头、梳头。不能将鞋放在床头了,若门口立有经幡旗杆,旗色为白色或红色,杆顶插把尖刀,表示家里有病人,外人不得入内。
40羌族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禁忌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41撒拉族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禁忌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涤衣物;与人谈话时忌咳嗽和擤鼻涕;到撒拉族做客,必须尊重其宗教信仰,餐饮时避免提及猪肉等词汇。
42畲族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禁忌男子十八岁不结婚;正月初一忌挑粪,忌抬轿,吹喇叭;忌当乞丐;忌食狗肉;不做民夫;二月十九日观音生日忌挑烘;三月三日不下田等。
43水族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水族的节日中最隆重的是端节(借端)和卯节(过卯),端节是水族民间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最初的端节在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进行。



禁忌水族人长辈称呼晚辈时,习惯用“小妹”来称呼,子女不管男女,都称为“小妹”。和水族人交往不能说“泥巴脑壳”四个字,因为这四个字水语的意思是“草包、脓包”,带有侮辱性。在水族人家中做客,不能翘二郎腿。妇女、年幼的子女不能同时和客人上桌吃饭,只能等到家长同客人吃完饭后,才能吃。
44塔吉克族“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是“王冠”的意思。塔吉克族的节日与当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节日食品也大致相似。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塔吉克人都要举行巴罗提节。奇地前笛尔节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视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多在三月举行。


禁忌禁食猪、马、驴、熊、狼、狐、狗、猫、兔和旱獭等动物的肉,以及一切动物的血,对用脚踩食盐和食品的人,被认为是罪人。禁止用脚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骑马穿过羊群或接近羊圈,并忌讳羊在产羔时去观看。如果骑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门口下马,更忌讳快马到门口下马,这意味着报丧或有其它什么不吉利的消息。
45塔塔尔族“塔塔尔”一词原意为“茅舍”,塔塔尔族信仰伊斯兰教。塔塔尔族节庆、礼仪食俗同当地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相似。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多在春天风景优美的地方举行,有歌舞,还有摔跤、拔河、赛马等集体活动。



禁忌塔塔尔族最忌讳猪,不吃猪肉。禁食驴、狗、骡肉和自死牲畜以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禁忌把猪肉带进清真食堂,禁忌在水渠、水池、水井、涝坝附近洗衣服,禁忌在涝坝内洗澡、游泳。不准在住房附近、水源旁边、清真寺、墓地周围大小便、吐痰或倒脏水。
46土家族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重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


禁忌家族新娘回门时,忌为娘家扫地,恐将娘家财气扫光。鄂西土家族忌在待客的油茶场中打3、4以外数目的鸡蛋。俗信,1个为独吞,2个为骂人,5个销五谷,6个是赏禄,7、8、9个则应了“七死八亡九埋”的不吉语,故习于打3个或4个荷包蛋待宾客。
47仡佬族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尚无定论。也只有少数老人通仡佬语。信奉道教,有的也信奉佛教。



禁忌清晨忌说鬼道种,晚间忌家中嘘声;正月初一忌扫地、向屋外倾水,忌捉虱,忌打骂孩子;惊蛰日忌犁牛;春分及三月初三忌上山砍柴;三月初四及逢戊日忌动土,不耕锄;七月十五忌儿童夜出;吃年夜饭忌头碗饭泡汤等。解放后,迷信禁忌渐次消失,边远乡村,尚有残存,属于礼貌性的,仍多沿袭。
48土族土族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旧称“青海土人”,藏族称之为“霍尔”。“七日会”是土族庆祝丰收的狂欢节。土族许多节日与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节日期间要伴有各种祭祀活动,并备有节日食品。



禁忌忌讳在牲畜圈内大小便;寺庙大殿或家中佛堂内忌讳去过月房的人以及服丧的人和妇女进入;到土族人家做客,进门前必须先呼喊招呼,否则,被视为无礼;进屋后上炕必须脱鞋,否则是对主人的不尊敬;忌讳同未婚姑娘开玩笑,不能在卧室里吐痰、擤鼻涕。
49佤族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节”上,佤族人都将旧火熄灭,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预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每年凡遇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佤族都要举行“剽牛节”,以此来表达渴望丰收、祈求平安的心愿。



禁忌不能骑马进寨,须在寨门口下马;忌别人摸头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鸡蛋;忌任意进入木鼓房;忌讳送给少女装饰品;忌讳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进入。
50维吾尔族“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禁忌不吃未念经宰杀的牲畜,不吃自死的牲畜,不吃未放血的牲畜,不吃猪肉。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吃馕时不可将馕的背面朝上。妇女在问候之后要双手扶膝躬身道别,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双手、忌用单手。
51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克族人最早居住在中亚各地,乌孜别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禁忌吃饭时严禁脱帽,不能当着客人的面咳嗽;家中只有壮年妇女一人时,忌外人进家;大庭广众下不能赤膊,更不能穿短裤;忌在水渠、水池、水井等水源附近修猪圈、厕所,游泳、洗澡或洗涤衣物。不食猪、驴、骡、狗肉。
52锡伯族锡伯族现多数居住在新疆、东北,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流域,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 ,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禁忌忌食狗肉,忌穿戴狗皮制品;不许坐、踩或跨过衣帽、被、枕;穿过的裤子、鞋袜不能放高处;不许坐、踩锅灶,也不许坐或站立在门槛上;不能在屋内吹口哨;若大门口挂有红布条或一束草,表示家有病人或产妇,外人不得入内。
53瑶族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人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瑶族除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它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庆。


禁忌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

54裕固族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两拉玉固尔”。裕固族的节日习俗反映着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裕固族的幼儿剃发仪式别具特色,按照传统,裕固人家的小孩长到3岁时才第一次剃发,届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剪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禁忌骑马去裕固族牧民家去做客,在离帐篷比较远的地方就得下马,以免惊动畜群;马鞭不论长短一律放在帐篷外面,不要带进去;穿红衣、骑红马的人是不准进帐篷的,这是由于裕固族信仰佛教的缘故,据说他们信奉的“毛神”就是穿红衣、骑红马的,因此有这样的禁忌;同姓同族间严禁通婚。
55彝族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喜食“砣砣肉”“杆杆酒”。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禁忌彝族民间禁忌很多,各地有别。 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妇女不能上房顶。 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忌讳影子被人踩踏。
56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又称为汉人、华人,在历史上曾经自称“夏”、“华”、“华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禁忌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三,忌踢门槛、扫地、抹灰、倒垃圾、挑水、劈柴、动用刀斧锄、动土和打骂人等。“白露”节令时,忌人体各部位沾水;每天早间忌说梦、鼠、虎、鬼怪等;农历无立春节气为“哑年”,忌结婚、做屋、砌灶、迁居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4751/836037927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10 蒙古族的来历习俗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蒙古族的来历习俗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人种属于纯蒙古人种,是黄色人种的代表民族,语言为蒙古语。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5 傣族的风俗习惯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傣族的风俗习惯傣族,缅甸境内称掸族,泰国境内称泰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中国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

马来西亚的风俗与禁忌 马来西亚的风土人情

   一、国名渊源  马来半岛是个盛产黄金的地方,“马来”二字,在马来语中,意为“黄金”。“马来西亚”作为马来群岛的同一词,19世纪下半叶曾一度被欧洲人所采用,但它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只是1960左右的事。  二、地理位置  

给韩国人送礼物的禁忌 韩国的风俗与禁忌

韩国人崇尚儒教,尊重长老,长者进屋时大家都要起立,问他们高寿。和长者谈话时要摘去墨镜。早晨起床和饭后都要向父母问安;父母外出回来,子女都要迎他人才能吃。乘车时,要让位给老年人。接。吃饭时应先为老人或长辈盛饭上菜,老人动筷后,其他

声明:《少数民族风俗与禁忌 中国56个民族风俗禁忌,入乡随俗!》为网友离开是我选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