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教育的重要性
《礼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育,自古以来即是安邦兴国之首要。人民的教化,文化的延续,社会的风气,国家的兴盛,无不来自良好的教育。因此,教育的良寙,将攸关国家的兴衰。故教育是兴国大计,是人类存续与幸福的大事,我们应予重视。
当前,我们看到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细忖之,无不出在教育问题上。尤其是品德教育,严重的失德,带来社会治安的败坏,已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安定,而这核心的教育关键,其实就在家庭教育上。家庭教育是立人处世的根本,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与延伸,怎样把家庭教育的根基抓牢,为人生扎好坚固的深根,做为父母及老师者,不能不省思它的重要性。因为,家庭教育一旦被忽略了,其危害社会的严重性将难估量!
二、教育的意义
”育“的本义为:养子使作善。即生子必须养之教之而至成人。人必须透过教育、学习才能明辨是非,通情达理,做好本份与责任,方能了解怎样立足于世。
三、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从妊娠开始,母子连心,母教已开始了。母亲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时刻都在深深的影响胎儿。孩子先天资质的养成,胎教可谓占了大半。所以教育我们的首任老师就是母亲,从胎教始直至终老,母亲就是我们一辈子的老师。故古人云:”母教是天下太平之源,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确实至理。而父亲威严的风范,气节的形象,亦是教育子女的榜样。这么重要的教育责任在父母身上,父母要以什么标准来教育孩子,其根基重点在哪里?深信,做为父母都会担心,怎样才能胜任呢?在此,我们郑重介绍可以终身学习的人生守则,最好的家庭教育宝典,成功人生的处世指南--《弟子规》。
四、怎样在生活与教育中落实《弟子规》
首先明白《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而是要真正落实在生活中。
真正落实须先熟识经文,且不能按字义来理解,必须再进一步深入,才能活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了解到学好《弟子规》对人生的重要。且让我们进入《弟子规》的几则学习:
例如:入则孝篇首条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四句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步。从父母的呼唤能否及时应答,到父母叫做事,教学习或责罚时,孩子能否认真听话,把父母的话放在心上,这就是教孝须从"敬顺"二字教起。当孩子自幼能听父母的话,将来必能听老师、长辈、长官、领导的话,若父母的话都不听、不敬、不学、不做,那将来会成何人呢?所以,《弟子规》先从孝悌入门,其次再把生活中的礼仪、规矩、习惯、学习具体列出,每一条都是生活教育,关系着我们的未来,关系着下一代的幸福;而身为父母的自我教育,亦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真正教育好我们优秀的下一代。
若我们再把呼与应,细细的剖析延伸,又可以教孩子更多”呼与应“的礼貌,如:爷爷奶奶的呼唤,我应答有礼吗?是否要赶紧过去呢?当我叫爷爷奶奶时,我的口气会懂得尊重吗?若遇老师、长辈呼,我的回应态度会一样的既快又有礼貌吗?当同学呼我,我又是怎样的响应呢?对成人而言,当先生呼太太,太太叫先生,是否也会注意相互间的尊重呢?所以,光是从”呼与应“当中我们就体会到了礼貌的细致,从怎样呼人、声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口气急或缓,都会引起对方好坏的感受。所以,怎样呼才合礼,应答时,礼貌又应如何,才能令人听来有愉悦欢喜感,这看似小事的呼应,但往往都被我们忽略了。其实言语是与人沟通交流的桥梁,把最基本的”呼应“学好,与人为善的第一步便建立了。
所以,从上面四句当中,可以总结出,子女对父母有无存敬之心、有无受教之心、有无感恩之心,这三心都是孝敬父母的基础。而父母在平常也应特别注意到,不能轻率的叫喊孩子,或大声吼孩子,应用和缓的语气与孩子对谈交流,当我们能用真爱呼唤,真慈的言传,相信孩子听了也能满心欢喜的受教。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每天早上会对父母问候请安吗?晚上是否会温馨的先安置父母休息?外出会先禀告父母吗?返家会先欢喜的面见父母,让父母安心吗?在生活起居当中,我的作息有规律吗?我的学业好吗?我的事业稳定吗?这些提点无不在教我们如何孝亲事亲与自己应尽的责任有无做好,若父母能从中省思做好榜样,深信我们的孩子也一定能学好。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居家中,诸如看电视、打电话、吃零嘴、听收音机、玩手机、看网络等,孩子须不须要先征得父母同意?而父母有无必要了解看什么节目?现在可以看吗?吃零食,吃什么?吃了会不会影响正餐呢?听收音机,听什么?玩手机,都在玩什么?看网络,是好还是坏?这些都是慎于始的教育关注点,父母多一分的引导与防范,孩子即能免去严重的心灵污染。此非小事,是父母必须常去关心孩子的教育大事。天下大事,皆源自小事,孩子擅为之事的范围,仍值得关注。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卑次第的礼节,对长辈的恭敬,这是自幼必须学好的规矩。无论是饮食、让坐、进出及走路的先后,都要先礼敬长辈。长辈未坐下,晚辈不能先坐,这些都是从小就要教育的礼节。敬长之礼,是做人的第一步,是人人必须学会的基本礼貌。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现在的孩子,由于上网过度,晚睡而起不来相当普遍,不仅影响学习,生活也不正常,常令父母烦恼不已。对此,父母要常与孩子进行理性的沟通,指导他们学会克制与知止,明白人生不能虚掷光阴,将来才有前程可言。所以自幼父母对孩子的立志引导,人生奋斗的目标,皆须及早教育,让他明白人生有重责要担、有义务要尽。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学业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而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也同等重要。因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攸关人生的幸福。所以孩子从小就要教他有自理房务的能力,例如:叠棉被、整理衣服、有条不紊的摆放物品,如何随时收拾清理房间,常保自己内务的整洁,这都是平常要学习的。当生活自理能力强时,学习也会积极的跟进;当勤劳的习惯养成后,不仅提高孩子的做事能力,同时责任的承担、做事的智慧也开启了,这也是驱除懒散与懈怠的好方法,父母千万不能以课业繁重而替代之。因为,自幼培养生活的自理能力,将有利于日后的成就,故父母应重视不要错失孩子学习的黄金机会。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勤俭朴实是兴家的基础。衣食是重要的家庭支出,孩子的衣服不必是名牌,但整洁与端正的着装必须从小建立,因为气质与仪容代表人的形象,是自重自尊礼貌的体现,忽视不得。当父母者,亦应注意居家的衣着,不能随便或邋遢,失去父母的形象威仪;同时也应审视自己的身份地位与场合来着装,为孩子树立端正的形象。
平常不要纵容孩子爱吃重口味的食物或挑食,零食也要有所节制,以免有碍发育健康。因此,让孩子自幼吃好穿好,享福过度,都不利孩子的成长。故培养节俭的美德,防范奢侈、纵欲也是重要的教育关口。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谣言的起源,往往就是见未真就轻言,知未的就轻传,所以人身的攻击、毁谤的兴起、不实的言论,就易闹得沸沸扬扬,这些都不是好的社会现象。当我们读到此条时,应特别警惕自己:所见未真时,不要轻易脱口而出;了解不够明确时,也不能任意宣扬出来。因为不实的传言,重则影响社会安定,轻则令人身败名裂,我们必须明白言语诚信的重要。善护口德是人生必修的学问,有影响力的人更应注意。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一生中,为我们默默付出有恩的人不知凡几,从父母养育之恩、老师启慧之恩、国家护佑之恩、众生付出之恩等,因为有了这四种恩德,才能成就我们安定的生活。故知恩报恩,知恩者有福;不要常报怨,报怨者常无福。若能常看自己,反省自家,便能常生知足之乐;人生短暂无常,拓展视野,开阔胸襟,放下怨怼,才能保有恬淡的生活,享真正的幸福。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一生当中,向好老师、善知识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仁者的经验智慧与高尚的德行风范,非常值得亲近学习。学习中应注意自己的谦敬与好学不倦的精神,方能真实学到德业日进,过失渐少的佳境。
在漫漫人生中,自信心的建立非常重要,不但对自己要有期许,还要有愿望、有理想。遇挫折,不能畏惧困难,一蹶不振,常记孟子之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以此常勉,自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造出福慧美满的人生。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