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微表情ppt 情绪的解析 怎样分析人类的微表情?_情绪的解析

网友冯慎行对[情绪的解析]怎样分析人类的微表情?给出的答复:

我是来唱反调的。


利益相关:情绪的心理建构理论支持者和实践者,基本情绪理论坚决的反对者。


这个问题以及微表情的其他问题,都属于跳过“是不是”而问“怎么样”。微表情分析基于两个基本假设:某种情绪有其固定的表情机制(保证微表情的确定性);情绪具有跨文化一致性(保证情绪的确定性)。那么这两个假设是否已经得到完全的验证了呢?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情绪理论的发展进程。自从Darwin和W·James开始,情绪的机制在过去的将近一个半世纪中,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焦点和争议所在(除了激进行为主义统治心理学的20年左右的时间),然而在如此长时间的研究中,情绪理论非但没有达成较为同一的认识,反而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Gross(Gross, & Barrett, 2011)综述中的图表可能可以更好的呈现不同的情绪理论和代表人物。

可以看到,微表情的提出者Ekman以及大名鼎鼎的Izard的理论都属于基本情绪理论(情绪是天生的且相互独立的),在《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上着重介绍的Arnold和Lazarus属于(认知)评价理论(情绪是机体反应经过对环境的评价之后生成的),80年代中期兴起的以Harre为代表的社会建构理论(情绪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以及近10年才逐渐形成体系的以Russell为代表(传承自W·James)的心理建构理论(情绪是机体反应和机体反应的概念体系共同生成的)与传统的两大流派的情绪理论截然不同。那这些流派的理论的区别在哪儿呢?参见下图。可以看到,微表情的提出者Ekman以及大名鼎鼎的Izard的理论都属于基本情绪理论(情绪是天生的且相互独立的),在《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上着重介绍的Arnold和Lazarus属于(认知)评价理论(情绪是机体反应经过对环境的评价之后生成的),80年代中期兴起的以Harre为代表的社会建构理论(情绪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以及近10年才逐渐形成体系的以Russell为代表(传承自W·James)的心理建构理论(情绪是机体反应和机体反应的概念体系共同生成的)与传统的两大流派的情绪理论截然不同。那这些流派的理论的区别在哪儿呢?参见下图。

事实上,差异是全方面的,或者说完全没有共识。在心理学工作者之间有共识的杏仁核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在对不同fMRI结果的元分析中都出现了松动,其他更偏向心理机制的问题显而易见的有更多的争议。事实上,差异是全方面的,或者说完全没有共识。在心理学工作者之间有共识的杏仁核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在对不同fMRI结果的元分析中都出现了松动,其他更偏向心理机制的问题显而易见的有更多的争议。


当然对于微表情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关注问题4、5、7,也就是情绪独立的表现和每种情绪特有的反应倾向,并没有达成共识,甚至可以说只有基本情绪理论坚持这个观点,同样也只有基本情绪理论坚持情绪是普遍的(具有跨文化一致性的)。这也就回答了开篇的问题,微表情基于的两个假设至今没有被完全验证。


那即使微表情分析的理论基础并不牢靠,微表情分析是不是仍然具有可用性呢?或者说即使微表情分析不是绝对准确,是不是仍然可以再很多时候使用呢?如果达到这个基本需求,只需要满足后一个基本假设就可以了,也就是情绪的自然类属的,具有跨文化一致性。情绪只要具有共性,不管是4种、6种、7种还是8种基本情绪,哪怕有些反应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那么对于我们进行验证或者预测的信效度也绰绰有余了。


然而,情绪天然类属的理论在近年来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逐渐退出了情绪研究的主流视野。对Ekman为代表的基本情绪理论的天然类属的抨击在于(Barrett, 2006; Barrett, Gendron, & Huang, 2009):相关反应模式能否揭示情绪。这恰恰是对微表情分析的抨击。


不同的实验结果(包括实验的、行为的以及心理测量的方式)呈现出机体反应与情绪的不同程度相关,从正相关到无相关到负相关都出现过。通过元分析对表情和情绪相关的论文进行分析,虽然效应值处于中等水平,但是考虑到对表情和情感(affect)的效应值高达.90水平,在剥离情感因素影响后,表情对情绪的作用事实上是极低的。即使不考虑这个证据,面部表情(微表情)以及肌肉的自主活动(微反应)的识别都不能排除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在识别愤怒和悲伤这种类属时,比单纯识别这些情绪的情感特征(比如效价)时更需要背景(context)的参与(Barrett, Lindquist, & Gendron, 2007)。也就是说情绪的出现和识别都不可能单纯依赖表情和肌肉的自主活动,也就是说,情绪是很难依靠微表情和微反应进行准确判断的。


但是,微表情真的毫无用处吗?也不能这样理解。虽然微表情不能准确识别情绪,但是可以相当准确的识别情感,也就是说通过面部肌肉的轻微活动是完全可以判断一个人是积极的状态还是消极的状态,是激动还是冷静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微表情准确判断出他是处于消极的激动状态,但是只依靠很难准确分辨他是紧张还是愤怒,尤其在刻意掩饰的时候。如果想获得一个人的情绪应该用那个词来形容,不仅仅需要表情和反应(以及其他唤醒水平的生理指标),还需要背景信息和他的个人经历综合起来进行理解。


对可能出现的讨论内容进行一些铺垫。Ekman的人类学方法的研究精神很值得肯定,但是他得出的情绪类别的跨文化一致性结论,确实存在选择性偏差,在近些年的研究中,不管是通过田野考察的方式还是实验室实验的方式都有情绪类别具有跨文化差异的结论出现,我现在在做的实验也是验证跨文化情绪概念差异的。所以微表情分析的普适性势必遭到质疑,希望通过学习Ekman的著作甚至是Lie to Me来分析中国人的情绪,很难说实际的效果如何。


我的建议是,微表情分析当做一种比星座分析更有意义的谈资是很值得鼓励的,但寄希望于将这种手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显得有些天真了。


在最后还是要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对于大部分人来讲,类似于共情,也就是让你的镜像神经元(如果确实存在的话)起作用,而不是通过理性分析,简单的说就是模拟目标的肌肉活动,获得自己当时的情感体验。对于一定要把微表情分析当做毕生事业的人,首先寄希望于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开发出中国表情编码系统,然后寄希望于这个系统可以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经常性的更新,在这个基础之上,认真学习,谨慎应用,如果可以的话,尽量选择有足够了解的人,在考虑到背景信息的条件下运用微表情分析。

可以预想到会有不少的反对+没有帮助,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就到这里。


Gross, J., & Barrett, L. (2011). Emotion Generation and Emotion Regulation: One or Two Depends on Your Point of View. Emotion Review: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esearch On Emotion, 3(1), 8-16.

Barrett, L. (2006). Are Emotions Natural Kinds?.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Wiley-Blackwell), 1(1), 28-58.

Barrett, L., Gendron, M., & Yang-Ming, H. (2009). Do discrete emotions exist?.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22(4), 427-437.

Barrett, L., Lindquist, K., & Gendron, M. (2007). Language as context for the perception of emo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1(8), 327-332.

网友小淘气对[情绪的解析]怎样分析人类的微表情?给出的答复:
要书私信
此书只有十页

网友杨昱对[情绪的解析]怎样分析人类的微表情?给出的答复:
_

OK,今天我们来谈谈表情。
先看张图:
当荷兰队攻入第五球的时候,摄像机给了卡西一个脸部特写。当荷兰队攻入第五球的时候,摄像机给了卡西一个脸部特写。

当你们看到这个表情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已经有女球迷感到了深深的忧伤?是不是在说,看,卡西那落寞的眼神。

但你们知不知道我当时脑子里划过一个什么念头?
我当时在想——cao,我需要一条基线!


于是我又去找了几张图


经过比对发现,眉尾被轻微的压低了,这不是普通人可以自主做出的肌肉收缩,所以反向推断,估计眉头有极轻微的抬起和聚拢(极其轻微,轻微到无法直接被观察到),是悲伤的眼部形态。

上眼睑提升,可能正在关注什么。

有轻微的法令纹皱褶,下嘴唇有一点点的噘嘴——悲伤的微表情。

所以这个表情是心怀愧疚的悲伤,同时可能在查看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搞得这么复杂到头来得出的结论,和普通观众一眼就可以看出的结果没有区别,是不是很逗逼?
有点像自找麻烦是吧?

我们为什么在分析程度比较轻微的表情时要搞得这么复杂呢?
那是为了防止在表情判断上出现自我情绪的投射,从而影响判断结果的客观性!


也就是说,我们在判断脸部微表情时,尽一切可能摈弃自我的主观判断,只观察肌肉的收缩状态,从而得出客观的结论。

也就是说,我的判断可以是错的,比如判断错了脸部肌肉的收缩形态,忽略掉了某些细节,但是这个结论一定是可以被讨论被证伪的,而不是“嗯,这个看起来像是悲伤呢。”这种含糊不清无法被证伪的判断。

好了,今天先讲到这里,明天或者后天再更新,讲一讲六大基础表情与微表情之间的联系。

比较懒,写的慢,大家就先关注起来吧。^_^

-------------------------------------2012.06.16更新-------------------------------------

当保罗·艾克曼发现人类共通的六大表情之后,他并没有闲着,相反他开始了更细致精深的研究,把人类所有面部肌肉的活动拆分,编号,继而推出了一套划时代的系统,它是我们现在研究人类面部表情的基础工具,名字叫做FACS(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面部行为编码系统)。

如果你去过FACS爱好者的贴吧或者个人网站,你会发现他们都在说一套黑话,叫做AU。那里的每个人都AU,AU,AU的,仿佛一群大男人正在分享痛经经验,看得人毛骨悚然。

其实所谓的AU_XX,就是脸部的一小组肌肉收缩代码,比如AU1就代表眉头向中间聚拢并抬起的一个动作,如图:
单看可能不太明显,下图是基线(没有表情):单看可能不太明显,下图是基线(没有表情):

不过这样AU,AU的讲解一点也不平易近人,很容易看得新人眼晕,所以我不打算和你们讨论什么AU,我觉得咱用中文也能把话说清楚,这样大家读起来也感觉比较神清气爽,而且这由于FACS把人脸部的运作拆分的过于细致,使得它不太利于学习者对表情进行总体上的认识和把握。

好,我们还是先来看六个基础表情和脸部肌肉图。
肌肉图,有点恐怖的说


下面是表情图(表情图真的很难找,许多都是刻意演的,大家看个意思,重点看文字)

惊讶
额肌收缩,双眉提升,年纪比较大的人额头甚至会出现水平的皱纹
上眼睑提肌收缩,加上额肌收缩,导致上眼睑大幅提升,露出上半部的眼白
下颚自然打开,嘴角不向两侧拉伸

悲伤

眼轮匝肌+皱眉肌收缩,双眉下压,眉间出现纵向竖着的皱纹,额肌中部收缩使眉头上扬,眉型扭曲
眼睑闭合,上眼睑为主导,下眼睑为跟随,眼部闭合形态为中部向下沉的弯曲形态
提上唇肌收缩,脸颊隆起与下眼睑相互挤压,形成凹陷,鼻翼两侧形成鼻唇沟
颈阔肌收缩,出现法令纹,降口角肌收缩,降下唇肌收缩,嘴角下撇
颏肌收缩,下唇中部被向上推起,下巴上出现肌肉隆起。

愤怒

双眉下压,紧皱,上眼睑提升互相作用下形成三角眼皮
上唇紧绷,甚至会张嘴,露出牙齿
下巴降低,鼻翼提升,鼻孔扩张

厌恶

皱眉肌收缩
眼轮匝肌收缩,眼睑闭合,双眉下压
提上唇肌收缩,鼻翼两侧出现沟纹


极度厌恶且对于刺激源无关注需求的情况下,会有眼部,双唇全面闭合的形态,且颏肌收缩,将下唇推起,下巴肌肉隆起。

轻蔑
轻蔑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单侧嘴角的轻微提升,这是一种内心优越感的体现,它甚至有可能是愉快的
愉悦
眉型松弛,前额平滑
眼轮匝肌收缩,眼部闭合,下眼睑凸起下方出现沟纹,眼角内侧出现皱纹
颧大肌,提口角肌收缩,嘴角向上,向两侧提升,脸颊隆起
上唇提升,露出上齿,下颚打开,下巴向颈部向后移动,下嘴唇表面光滑


(完美真笑的图片最难找,这张也不是很理想,大家凑活看看吧)

编辑六个表情所的耗费的时间超过我预计(找图太难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再开始说微表情。汗,给大家道个歉,漏了个恐惧(现在是七个表情,主要是表情分类上艾克曼和姜振宇不同,姜合并了厌恶与轻蔑,而我一直在两者之间犹豫,结果漏了恐惧),晚上补。

----------------------------2014.06.17更新------------------------------

补恐惧,纯粹的恐惧(不包含愤怒)比较近似下图:
皱眉肌收缩,眉头皱紧,额肌中束收缩,提起眉头
上眼睑提升,眼轮匝肌和皱眉肌收缩,形成三角眼
上唇提升,颈阔肌收缩,嘴角向上向两侧打开
降下唇肌收缩,露出部分下齿

好了,我们终于说完了基础表情,是不是有点难消化?
其实这些表情之所以在人类中通用,是有其生理基础的,如果能够理解其中的机制,那就比较方便记忆了。
表情的生理作用最主要的有两个——打开与关闭
比如惊讶的表情就是全部打开,眉毛提升,眼睑提升,是为了看得更清楚;下颚打开,是为了补充氧气,为后续的行动积蓄能量。
又比如极度厌恶且刺激源对自身无威胁时(没找到合适的图),表情就是全部关闭,闭眼——不看;撅鼻子——不闻;闭嘴——不吃。
所以愤怒和恐惧和惊讶的时候,如果对目标有关注需求,眼睑一定就会提升。
所以闭上眼的尖叫其实是在知道刺激源无法真正伤害自己之后的一种情绪上的表达。
笑与哭时的眼睑闭合则是为了平衡内部变强的颅内压,保护眼球不受伤害。

当然,如果你足够细心,一定会发现有些脸部动作却是互相矛盾的,比如既然愤怒时眼睑提升是为了更好地关注,那为什么又会降眉压迫眼睑呢?

(注意,以下黑体字非强调,而是表示这一段的推论是我自己的思考,没有得到过任何专家的支持,我也设计不出任何实验去证实,所以这只是一个个人不成熟的假说)

最初,我也无法理解表情中的这些显著矛盾,它们明显是反功能的。直到我在《自然史沉思录》中读到其作者的一段文字,大意是说:人类悲伤时的眼泪,是令人费解的机制,它没有任何生理上的用途,不符合进化的原理,眼泪在平时可以湿润和清洁眼球,但痛哭却毫无意义。然后作者提出了一个假设,或许眼泪的作用是用来表意,一个悲伤的人极需要同伴的帮助,而眼泪是最强烈的表达信号,于是就被进化出来了。
然后我就联想,愤怒也是强烈需要表意的表情,有吓阻的效果,它可以有效降低个体之间发生暴力冲突的概率,所以愤怒的眉型才会反向运动,变得容易识别。
同样悲伤的眉毛,快乐的嘴这些无功能甚至反功能的存在或许也是一样的机理吧。

好了,说完标准表情,终于可以谈微表情了。
微表情的本质是普通表情的弱化,它也许是持续非常短的完整表情,也有可能是微弱的甚至只出现局部形态的某个表情。

要洞悉微表情,你必须把标准表情烂熟于胸。

嗯,这里布置个作业,你能看清视频中行为人11分07秒左右的那个微表情么(最好全屏观看)?
提示——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

网友费费费费费对[情绪的解析]怎样分析人类的微表情?给出的答复:
我不认为这个事情三言两句就能说清楚。
推荐题主两本书 姜振宇著《微反应》《微表情》

情绪管理微表情ppt 情绪的解析 怎样分析人类的微表情?_情绪的解析

网友程思航对[情绪的解析]怎样分析人类的微表情?给出的答复:
去看lie to me呀。

网友匿名用户对[情绪的解析]怎样分析人类的微表情?给出的答复:
到底能协助破案到什么程度不敢说,日常生活里解决些小问题还是可靠的。
讲个好玩的例子吧。
分手很久的前任找我吃饭,义正言辞就事论事。
席间当她说到现任的时候(我问你有对象啦,她说是的),类似震颤的微点头,当时有明显的闭眼和抿嘴。我又问,怎么不和之前追你的那个在一起,不是挺帅的吗,她低头侧过脸,用较低的音量说,他和我是(在)一起的啊,他在追我,我挺喜欢他的其实(逻辑混乱)。
并肩走路的时候,向我的相反方向侧过脖颈,和我对话。(请自行脑补,类似从远处端看的姿态)
最后一击,还是我在室内假装不经意的抓了她的手——瞳孔放大,之后迅速看别处。
后来她邀请我去家里坐坐……

刺激微反应的基线确认还是很重要的,不过对陌生人比较难,除非你有录像。对熟人就不一定了,特别是恋人,平时什么小动作一清二楚,对于微表情的含义一般是十拿九稳。



当然了,那晚我在她家喝了点啤酒就回去了。月色特别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5151/382772283226.html

更多阅读

什么是微表情 看透人心的110个技巧

什么是微表情——简介微表情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

情绪解析 情绪的解析在线阅读

我看了一篇题为《钱包中的信》文章,作者在路上偶然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一封写于60年前的信,是一位叫汉娜的女孩写给一个叫迈克的男孩子的,作者按着上面留的寄信地址,打通了便民热线,通过便民热线找到了地址上的人家,现住的人家30年前从信上

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 你是一个能管理自我情绪的人吗?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许是个人经历的原因,多年来我一直用最理性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很多人的眼里,我是一个非常成熟、非常理智、脾气很好的人。的确,我比我的同龄人成熟的多,的确这几年很少出

声明:《情绪管理微表情ppt 情绪的解析 怎样分析人类的微表情?_情绪的解析》为网友欢者自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