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鸡图》右上署款“画院王凝”,是王凝存世的唯一作品。作者在构思上别出心裁,画一只雌鸡带雏觅食突遇强敌时的紧张情形,母鸡机警地奋力张翅护雏,怒目圆睁,俯首向前,鸡雏们有的惊恐地躲在翅下,有的好奇地探头张望,尾后的鸡雏还不知危险已经来临……,满幅透露了拟人化的亲子之情,在这特定环境里显得更加鲜明。作者的匠心还在于不在画面上出现强敌,而是通过表现鸡的活动让欣赏者感受到画外之画。画风华贵而精练,设色简淡鲜亮,描法柔细隽秀。
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故宫藏画精选》。图的右上方题“画院王凝”,米芾在其《画史》中说,王凝系江南人,当过北宋画院待诏,工鸟兽,善写鹦鹉、狮、猫,不仅形似,也注重神态,自成一格。此页《子母鸡图》也正是臻于形神兼备的境界:是以一只大母鸡为中心、周围倚着八只刚孵出的小雏鸡而构图的,母鸡羽毛丰润而松弛,翅膀半伸庇护着小雏鸡,小心翼翼地教着它们啄食本领,画家以工笔细描母鸡产后常见而独特表现的情态。
而那八只小雏鸡:四只躲在母亲翅下,前后各探出两只头,母亲右身边也有一只在探头,母亲背上正匍匐着一只白羽毛小雏鸡,正展开小翅想往下飞,张着嘴嗷嗷待哺,前端的两只小鸡一只正回头望着,一只正张开嘴盯着母亲嘴,似在接受喂食;它们神情虽各异,但皆带些呆头愣脑,以痴疑、新奇的眼光望着这陌生的新世界。作品形象稚爱传神,色彩淡雅,富于人情味。
该画子母鸡淡笔勾勒,背景以浓墨添实,遂使主题突出,体物传神,表现奇特,为宋代翎毛画佳作之一。诗塘有明惠宗行书御题七律一首。宪宗酷爱此图,题赞抒发自己的感触。画中并没有作者的签名或印记,但从对于物象细腻入微的描绘手法来看,应是一帧写生意味浓厚的宋代院画杰作。
描绘鸡类的卷轴面属于花鸟画科的分支翎毛类。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画科,在此之前,以鸡为主的绘画题材就已广泛流行,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画鸡蕴含丁丰富的文化内容,因时代和时节的不同,其内容也各有不同,从消灾驱鬼的宗教功能,到政治上的礼教作用和艺术上的审美享受应有尽有。
画鸡的初衷首先是驱除灾异。根据传说,画鸡的风俗早于周代,据晋王嘉《拾遗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一种状如鸡的鸾雏岁岁来集,它能逐搏猛兽虎狼,使妖群鬼怪不能为害,故周代百姓刻木为鸡或画鸡、铸鸡,置于牖上。这些很可能与早期图腾崇拜的余绪有关。
王凝(公元11世纪),北宋画家。江南人,生卒年不详。画院待诏,为熙宁(1068-1077)前画院高手WWw.aIhUaU.COM,工画花竹、翎毛,《宣和画谱》称:“下笔有法,颇得生意。又工为鹦鹉及狮、猫等,非山林草野之所能,不唯责形象之似,亦兼取其富贵态度,自是一格,苟不能焉,终不到也。”重视写生,观察入微,用笔工整,设色绚丽,神态逼肖,形神兼备,笔力精劲,具有宋代院体画特点,作品流传甚少。《宣和画谱》著录御府藏其《绣墩狮猫图》一幅。
传世作品有《子母鸡图》册页,纸本,设色,纵42.2厘米,横32.3厘米,描绘一只母鸡携群雏作啄饲状之情景,以形写神,构思巧妙,藏露倚侧,曲尽其妙,笔墨简练,韵格清新,耐人寻味。画面钤有元代顾德辉“金粟道人”、明代“侯懋功印”、清代“宣统御览之宝”和“锡山谈氏珍藏”等收藏印5枚。此图原为清宫旧藏,是故宫《集古图集》册页之一帧,《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