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飞鸽 丨 壹心理专栏作家
荣格曾讲到人的“自性化过程”,一个人最终成为一个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让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性,同时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女。一个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人, 会对自己显露出和未表现出的部分都持接纳态度,自身的内部处理模式就不会是冲突的,外部关系自然也能变得如此了。互补和相似,这都是不重要的,这本就是我们自身的样子。
我的妹妹叫做贝贝,我们两个从小就性格迥异。
一天中午,贝贝说午饭我不用管了,她要过来帮我做,我听了很欣慰很愉悦,也很享受这种偶尔放空,舒心享受被付出的感觉,所以就心无旁骛的忙自己的去了。
当她在厨房忙活的时候,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很不舒服的念头,我想,她会不会做到中间就喊我过去端这端那呢?其实这本身是很小的一个行为,我也很愿意自己主动去做,但是因为我们的妈妈经常会如此对我们,她付出的时候我们必须都要看在眼里,及时的感同身受给予反应,否则她就会释放出一种很大的压抑感,这又让我们产生了天然的排斥。事实就是,当你在付出的时候,别人都是有感受的,她这略带情绪的做法,让此打了折扣。
果然,在盛饭的时候,她开始喊我,姐姐你过来帮我一下。语气应该是没问题的,我却奇怪的感受到了不满。我过去看了看,感觉并不是多么繁重的东西,帮她把饭端出来后,心里突然就有了一点堵,有一种担忧成真的失落感,也没了吃东西的胃口,开始洗这个洗那个,试图掩饰。
毕竟是一个妈妈教的,她一下子又领会到了我的感受,因为我竟然也在用妈妈惯有的方式在对待她,有点压抑的时候就不说话,开始带着情绪做这个做那个…我们两个的磁场都开始不对了。觉察到后,我让自己赶快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把这种消极感受过滤掉,开始跟她正常聊天,随后她也把磁场调整到了舒服状态,我们又开始说说笑笑了。
一个家庭的孩子,性格会各有差异,龙生九子都各有不同,一个爹妈生出来的孩子,有时候性格反差也会特别大,每个孩子表现出的只是家庭中的一部分而已,所有的加起来会更加接近这个家族的本来样子。也就是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表现出的意识,也有未表现出来的潜意识,这个潜意识也许恰好对应在了其他亲密关系的人身上,我们就如同对方的一面镜子,照见自己内在的部分。
像父母,又不能像父母,人生如果不想是一个又一个没有进步的轮回,需要一个长久的,不断进化的过程。原生家庭是我们接触这个世界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最根植于内心的模式。每个孩子彼此之间虽有不同,却又都能看到一些熟悉的影子,这个熟悉的影子就是早年的养育者带来的,这种亲密感带来的也许是最幸福的,也有可能是最痛苦的,它最能让你的情绪产生反应,也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早期最直接的体验,对此,我们有着天然的忠诚。
对于身边相遇到的人,究竟是相似的好,还是互补的更好些呢?相似的或许会一拍即合,兴趣相投,感觉相见恨晚般畅所欲言;互补的却有可能更能深入你的内心,你或许会觉得对方的某一点恰好活出了和你完全不同,却是你一直渴望的方式,或许你自己也意识不到这种向往,或许还会否定它。有句话说,人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生命中每个和你有关联的人都是有原因的,为何恰恰是这个人让你产生情绪,不管是愉悦也好,讨厌也罢,这都是你被卷入其中的潜意识。如果你接纳的能力比较好,当这些潜在的感觉触动到你的时候,你是平和的,与之相反,就会产生冲突。所以有的人周围的关系处理的比较好,有的则是一塌糊涂。
人格有其对立两面性。譬如你看到一个极度外向的人,你要知道,他内心中其实有极度自闭的那部分。当看到一个极度付出的人时,你也要懂得,他内心中有同等级别的怨气与愤怒。表现出来的一面称之为A,与之相对应未表现出来的就是负A,A的分数越高,一个人的人格分裂程度也越高,所以说,能同时活出A与负A的人,相对健康一些,这也意味着自由。这与古人的中庸之道也有某种相通之处,人要平和的表达出自己的每一面,找到中间的平衡状态。
看樱桃小丸子的时候,禁不住被小丸子和小玉的友谊感动,小丸子这样一个吊儿郎当又不求上进,只会惹祸的贪吃鬼小姑娘,怎么会和小玉这样文静害羞的好学生玩在一起呢,想了想,可能有几个原因,小学生的选择交往空间太小了,两个人家离得近,家庭情况也相差不大,小丸子人还是很善良的,关键时刻也会为朋友出头,最重要一点,还因为是同桌的关系吧。但仅仅是这样吗?再往后看,却发现更多的端倪。
小玉这么一个热心为小丸子擦屁股善后的好朋友,却被外表一直冷淡对人的永泽同学谴责了。他认为小玉的溺爱并不是真正能帮到朋友的举动,就因为她的一直付出,别人才会对她产生依赖,应该独立解决的问题总是自己解决不好,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件好事。为此,善良的小玉陷入了矛盾中,习惯照顾别人已经让她有点无所适从,再看到小丸子惹祸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经过种种内心纠结,两个人终于找到了平衡感。还是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继续她们的好朋友模式,小丸子还是敢作敢为的帮害羞的小玉说话,小玉也是非常耐心的给惹祸的小丸子善后,但是也有进步,变得更加体谅对方的付出。这就是两个人互相找到的存在感吧,有人善于惹祸,需要一个特别踏实稳重的朋友在身边,而这个性格安稳的人,也需要那个口无遮拦,让她能放松下来的开得起玩笑的朋友,两个人通过真诚的体谅和关爱,对显现出的和未显现出的自己都能平和的接纳和欣赏,把关系发挥到了最佳。
有的偏执型人格会认为世界是“非黑即白”,也就是两个极端非常明显,这是痛苦的最根本的来源。每件事情,每种情感都会有两个维度,它们本身也是同出一宗,是一回事。就像爱和恨,喜欢和厌恶,安静和活泼,宅和疯……越是靠近两端的,越是具有杀伤力的,而自我调节的最佳状态,也就是最舒服的状态,就是自性化过程中最好的体现。叔本华曾描述,人的一生就如同钟摆的两端,在各种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便处于痛苦的一端,而得到满足时就会处于无聊的一端,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在这两端之间摆动。所以,克制欲望,也要及时满足,找到中间的平衡点,便是人生最舒适的状态了罢。
本文由 壹心理专栏作者 王飞鸽所著,版权归壹心理所有,所有的独家文章未经正式授权不能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 susan.liao@xinli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