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初中,多做题,多练习,为中考奋战,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中考化学一模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25分)
1.(1分)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
A. 逻辑推理 B. 大气探测 C. 化学实验 D. 精确运算
考点: 科学探究的意义..
专题: 化学实验.
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基础就是实验.
解答: 解: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方法很多,如计算、探测、推理、假设等,但是基础还是实验.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研究和发展化学的方法.
2.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石蜡熔化 C. 粮食酿酒 D. 汽油挥发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1分)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铁的摄入,这里的“铁”是指( )
A. 铁元素 B. 铁分子 C. 铁原子 D. 铁单质
考点: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铁在体内的存在形式判断,缺铁性贫血是指缺少铁元素.
解答: 解: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它以二价铁离子的形式参与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的构成,铁是指元素.
故选A.
点评: 理解元素的存在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化合态(存在于化合物中)、游离态(存在于单质中).
4.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 在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时,试管横放.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在蒸发结晶时,用坩埚钳来拿下坩埚.在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瓶盖倒放.
解答: 解:A、符合取用药品的操作方法,故正确.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错误.
C、用手拿坩埚错误.
D、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且试管竖直错误.
故选A
点评: 我们在使用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易引起火灾.同时,酒精灯在熄灭时,也不能用嘴吹灭,以防火灾.
5.(1分)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 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
C. 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作燃料以及切割金属等
D.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A、物质由液态变为气体,只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没变;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但是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二氧化碳不能
解答: 解:
A、氧气从液态变为气体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故A错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但是在氧气中可以燃烧,所以B错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但是不能够作为燃料,故C错
D、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D对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综合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属于课本基础知识,要注意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而不是可燃性.
6.(1分)某同学为了研究化学实验室中某块白色固体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实验方案是( )
A. 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 B. 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
C. 用嘴尝其味道 D. 加热观察是否有变化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研究化学实验室中某块白色固体的性质:可以设计实验方案,如: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加热观察是否有变化.
解答: 解:A、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说法正确,故A正确;
B、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说法正确,故B正确;
C、用嘴尝其味道,说法错误,因为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防止中毒或受腐蚀,故C错误;
D、加热观察是否有变化,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7.(1分)(2014•烟台)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B.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 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空气属于混合物,空气中的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全球变暖,因此我们应提倡低碳经济.
解答: 解:A、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因此不能做燃料,故B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氦气密度比较小,因此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査的是空气中各个成分的作用,如果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过多,就会造成相应的危害.有关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本题中还有一点要注意要用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名称.
8.(1分)(2014•宜宾)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序号 事实 解释
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 CO2分子很小
C 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分子可以再分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CO2分子很小,所以,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分子之间有间隔,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一部分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所以,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特征方面的知识,能用微粒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9.(1分)(2011•门头沟区模拟)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过氧化氢(H2O2) B. 二氧化锰(MnO2) C. 二氧化碳(CO2) D. 空气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由题意,含有氧分子的为氧气或空气,应为空气中含有氧气这种物质,则知正确答案.
解答: 解:A、H2O2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MnO2)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氧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CO2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氧气,则一定会含有氧气分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是解题的关键.
10.(1分)(2008•三明)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 原子都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容易得到电子(除稀有气体外),而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性就越强;最外层电子数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
解答: 解:A、该原子的最外层已达8个电子,结构比较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故不易得失电子.
B、该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B不正确.
C、该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C不正确.
D、该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容易得到电子(除稀有气体外),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粒子的最外层电子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一般的,金属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变为阳离子,非金属原子易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
11.(1分)下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物质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A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
B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
C中的分子有两种,属于混合物,
D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
解答: 解:A、A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B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C、C中的分子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D、D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是由几种分子构成的,如果由多种分子构成就属于混合物.
12.(1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序数为14
B.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题意,由上图中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得到的信息为:质子数、元素种类、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做题.
解答: 解:A、由上图,可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故A正确;
B、由汉语名称“硅”,可知,它为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故C正确;
D、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看图回答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知道元素周期表所体现的信息及含义.
13.(1分)(2010•宜宾)2010年2月19日德国重粒子研究中心宣布第112号元素的符号为Cn,它的中文名称为鎶.已知C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7,其质子数是112,则这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12 B. 165 C. 277 D. 389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
解答: 解: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所以在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鎶的质子数是112,则这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
故选:A.
点评: 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14.(1分)(2014•上海)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 B.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考点: 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能杀菌;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据此解答.
解答: 解:A、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故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
C、液氯能杀菌,故步骤Ⅲ可杀菌、消毒,正确;
D、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经过这几步净化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1分)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 B. 液面要始终不低于滤纸的边缘
C. 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 D.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过滤实验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
解答: 解: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B、如果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就会导致滤液浑浊,所以错误,故可选;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故选B.
点评: 过滤实验一定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否则就会使过滤实验失败.
16.(1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Al2O3 B. SiO2 C. Fe3O4 D. CO2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非金属元素是 O,依据化学式的书写进行解答.
解答: 解: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非金属元素是 O,依据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价的掌握,根据物质的名称正确书写化学式的能力.
17.(1分)下列物质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 NaCl B. 氧化铝 Al2O3 C. 硫酸铜 CuSO4 D. 氢氧化钙 CaOH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 解:A、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则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故A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B、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则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故B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C、硫酸铜中铜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则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SO4,故C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D、氢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则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故D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书写,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1分)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或方案) 实验目的
A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B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D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收集纯净的气体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分析.
B、根据氨气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分析.
C、根据氮气不支持燃烧分析.
D、根据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放出时收集气体较纯净分析.
解答: 解:A、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所以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可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故A正确.
B、氨气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氮气不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可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故C正确.
D、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放出时收集气体较纯净,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的目的.
19.(1分)(2013•临沂模拟)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氮气 蒸馏水 B. 氧化铁 湖水
C. 氢气 过氧化氢溶液 D. 二氧化碳 空气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解答: 解:A、氮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氮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蒸馏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既属于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故A错;
B、氧化铁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湖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细菌等微生物,所以属于混合物,故B错;
C、氢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溶液由过氧化氢和水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既属于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点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20.(1分)(2014•成都)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2个氢分子﹣2H B. 3个氧原子﹣O3 C. 4个水分子﹣4H2O D. 5个钠离子﹣5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A、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A错误;
B、表示原子符号的数字标在元素符号的前面,故3个氧原子可表示为:3O,故B错误;
C、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若表示多个分子,就在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水分子可表示为:4H2O,故C正确;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钠离子可表示为:5N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希望这篇2017年中考化学一模测试题,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