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有趣的语文课 语文课到底是什么?_语文是什么

语文课到底是什么?

宋运来

自语文设科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的争议一直不断,百年历程,曲折坎坷。有的人武断地认为我国建国以后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失败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北京文学》(1998年第3期)用“误尽苍生”4个字作为标题,否定改革开放以来的语文教学。依据是当下许多大学毕业的学生说话词不达意,阅读文章后不知道去思考,写一篇文章东拼西凑,而且错别字连篇,句读不分。由是人们便有了这样的追问:“语文课到底在教些什么?”语文教师则自问:语文课应该教些什么?语文课最需要教什么?而专家们纷纷把脉,进言献策,力图为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开1个良方。

“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网络语言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语言表达很不规范,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社会语言学家呼吁要重视母语教学。

提倡读“经”的学者进言,“如今语文教师没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学生也远离了“经典”,中华文化有断层之虞。中小学要开展“读经运动”,语文课程里要有经典作品,教师要担负读经的重任。”

有的教育科研专家说,“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中小学生不喜欢语文学科,这足以令语文教师汗颜,语文教师是该到了反思的时候了,因此,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刻不容缓。”

学科教学专家则大声疾呼,要努力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彻底改革‘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以训练为主’的基本模式。提出要把学生的训练活动必须提高到课堂时间的1/2以上。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学生在读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和体味课文的语言运用、章法结构、写作技巧,乃至思想意义、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等。”

“语文课绝不能有1个固定模式,最根本的教学效果取决于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这也是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有的课程论专家从教师素养上如是说。

脑思维专家则认为,“给中小学生上语文课,要借助课文学习,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引领学生解读优秀作品中,锻炼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而课改专家不无担忧道,“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有的语文教师则说,“数学可以是1+1=2,1就是1,2就是2,语文则可能1+1不等于2,1可能是10,也可能是100……语文是模糊的,我们不知道到底该教什么。”……

语文教学,多年来争议不断,研究不断,观点多多,理论多多;专家层出不穷,一人1个观点,一人1个说法,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据。王晓春先生感叹:“中小学这么多门课,没有哪一门像语文课这样狼烟不断,战火连绵。指手画脚,人人争先,外行内行,扭作一团。发言盈庭,论文如山,潮起潮落,上下波澜。众说纷纭,越听越烦。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总算把事情弄乱套了,把语文老师搞糊涂了,以至越教越不会教了。这门课似乎成了永恒的焦点、热点、难点、乱点和看点。”中小学的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特别自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师经常感慨称自己越教越感到困惑,越来越不会教了。

“语文”就像1个健全的人,需要不同营养素才能维持教学生命的延续,缺少哪一样都不行。专家们开的各个“药方”,无疑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这些建议,尽管教师们没有站在言说者的视角上去分析其表达的要旨,尽管有的建议令教师们无所适从……我私下以为,当今语文教师的迷茫,不是对教什么,怎么教的迷茫,更多的是对我为什么这样教的困惑,许多人对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明确,也即对语文教学的上位概念的困惑。就像我们人来到这个世上,总会不断追问,“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小学语文教师队伍里的我也同样在语文的丛林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大约说来经历了“感性语文、体悟语文、童心语文、形象语文、入体语文、张力语文”等不同认识的纠结与缠绕,当然这个认识是1个朴素的、自觉的、迷茫的、追问的、反思的、构建的、创生的过程。

一堂有趣的语文课 语文课到底是什么?_语文是什么

感性语文。从乡村走进师范的我,始觉不会讲话,更因为一次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卡了壳,在上千位师生面前丢了脸,给准教师的我种下了要让每个孩子会说话的种子。后来,当上语文教师的我,有1个朴素的认识:学生需要自信地与人讲得体的话、善于和他人很好地沟通。在日常教学中很注意训练学生“说话”——国庆节,带学生们手捧字典到大街上查找不规范用字;清晨,学生走上班晨会的讲台学会自我教育;“六一”前夕,主动请缨面向校、县开主题中队会,给孩子们1个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语文课前主题讲话五分钟;课文“口语交际”不考也是要教的……大循环试验班的学生从小学毕业两年了,能从一堆匿名的初二试卷中找到我教过的学生八九不离十,为何?那端庄、俊秀、规范、漂亮的钢笔字透露出的信息呗。非典来了,《参考消息》一篇暴露中国人诸多陋习的文章(《反思“非典”肆虐革除10大陋习》的文章,引起了我心灵上的强烈震撼。使我一下子捕捉到了积淀已久的“要学生讲卫生”的教育契机素材。以习作教学的方式引入,师生、生生以坦诚的心态解剖自我、他人生活之陋习。下课铃声骤响,面对学生大胆地把批评武器指向有陋习的教师这一课堂生成资源,于是便有了第二天的“写建议书”,后继安排的“写倡议书”、“演讲比赛”、“假期作业”等内容,因为学生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延续近两月的语文实践活动到现在还有教师不清楚它是何种语文?这种不伦不类的语文课,当时只是1种感觉,学生需要这样学习。不曾想这课是属于语文什么类型的课。孙启民先生赞誉说:表面看来似乎不是“标准”、“纯粹”的语文课,但是,学生在面对的现实问题的讨论、交流和表达中,学习和感悟着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往,如何恰如其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观点,领悟到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因此这是更有效、层次更高的语文课,且体现出1种“大语文观”。

体悟语文。无情的现实把教育之梦撕得粉碎。20年前大专毕业生鲜有从事小学教学的,尽管你是晓庄师范的高材生,但你考不过别人。现实使我从事教育的热情锐减。被教育管理者树立的身边1个个能考的典型浸泡着,于是不自觉地走上了机械训练之路:要确保试卷上的“看拼音写词语”百分之百全对,每个词语不抄写、默写7、8遍决不罢休;只要是书上要求背诵的课文,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至少全文抄默三遍,以确保“根据课文填空”一项不失分。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有言语的也有物质的奖励。你别说,效果还真行很快缩短了与年级第一名教师的差距。观望其他学科,与数学比起来,差距还是大得很,你看人家数学平均分都达到90分以上,咱的语文成绩普遍比人家低10分左右。如果语文老师不做班主任,估计在家长会上脸面不如人家数学老师鲜光。家长当然不领情,天天就是你们语文家庭作业多,不是做《抄写薄》《默写簿》《评价手册》《补充习题》,就是《AB卷》《单元卷》的检测,天天做到深更半夜,还考不好,你看连作文都不会写。付出劳动最多的是兼做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最后居然没有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分数失去可以夺回来,最可怕的莫过于,最富有情趣的语文学生居然不喜欢。他们不喜欢如山的语文作业,不喜欢语文老师、进而不喜欢语文科目、从而不喜欢学习。由是学生从校门走入社会见到书就头疼就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因为校园里的过度学习,已经使他产生了本能的抵触情趣。语文教育的缺陷,只有当他慢慢长大了,上大学了、甚至走上社会之后,才逐渐暴露出来。也无怪乎当下的各级领导大声呼吁国人要读书要学习。温家宝总理则说:“读书关系到1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如果我们这个国家在城市、在地铁上能够看到青年都拿着一本书,我就感到风气为之一新。”由此看出我们有多少人远离了读书。其根源恐怕与我们在学校里已经给青少年们种上了厌倦读书的种子有关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6151/509084733730.html

更多阅读

终于,听了堂真语文课 一堂有趣的语文课

终于,听了堂真语文课王旭明我们都上过语文课,个中滋味多了,可以写成一本书,今天不谈。今谈的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听过不少语文课,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水平高低先不说,一个共同的特征或者说普遍的毛病是假。假的特征是,大的方面说如

有趣的拔河比赛300字 一次有趣的拔河比赛

今天,我们班和三(1)班举行了一次有趣的拔河比赛。下午,老师在体育室立、里拿出一条像蛇一样的绳子走进我们教室,大家一看就知道今天要进行拔河比赛了。来到操场,我们大家都开始做热身运动,有的去洗手,有的活动筋骨,有的在围着操场跑。比赛开

一件有趣的作文500字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300字(6篇)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300字(篇1)小时候的趣事有很多,最值得我一笑,当属小时候夹老鼠的事。这件事尽管过去几年,但每当我一想起,就会忍不住捧腹大笑。那天,我正在吃晚饭,在不远处的米袋旁边,一只老鼠在偷偷地吃米,我立即放下手中的饭碗,从门后拿

这周有趣的事作文600字 一件有趣的事600字

一件有趣的事600字一件有趣的事为了验证大家的听写能力,尤其是我的听写能力,我们决定在寒假里的一天,我们全家进行一次听写比赛,要求家庭人员全部参与。在这天上午十点左右,我和爸爸就开始张罗这次听写比赛的范围,比赛前,妈妈提议说:“听

一件有趣的事情300字 一件有趣的事_300字

一件有趣的事_300字今天我的爸爸从北京出差回来了,我和妈妈打算整蛊他,爸爸还有1个小时就回来了。于是我和妈妈去找到了一个塑料夹和一个爸爸爱吃的糖做成了老鼠夹,这时已经过了半个小时了,妈妈又花了25分钟煮了稀饭又在稀饭里放了爸爸

声明:《一堂有趣的语文课 语文课到底是什么?_语文是什么》为网友蓝色的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