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者: 有一次,我和我的数学老师放学一起走,我的数学老师本是马来西亚华人,现在是新加坡籍,然后读了pharmacy的PhD,后来不喜欢他的工作,就来当数学老师了。刚好我就谈到我最理想的职业就是做家庭主妇(不是全职保姆的那种),当时他没说话。后来又一次数学考试我考得很差,他把我叫去办公室,然后类似训话的blah,blah~~ 再最后我要走的时候说了一句,难道你将来就真的做家庭主妇吗?就让我感觉他很不屑。/>下面就看看www.niubb.net的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匿名用户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我认为有资格解答这个问题,因为比起在自己的想象中yy家庭主妇生活的许多人而言,我的太太就是全职主妇,而我们共同生活三年后,和你们(包括我自己)的臆测完全不同,她变成了我所见过思维最活跃、求知欲最旺盛、强大而性感的女人。
预告一下我的答案:有的人(包括部分混出 PhD 等学历,但并没有相配的心智成熟度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是因为自己对女性认识的浅薄,以及能力之所限。
先描述一下我太太在和我结婚前的样子:她和所有接受过高等教育,预期着成为独立女性,拥有自己职业道路的女性一样,既有对职业的期待,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小文艺、小奢侈。而更深刻的一点在于——也是我在结婚后才发现女性很难摆脱的束缚——女人总是有无数恐惧,而商业社会和熟人社会深化了这种恐惧。尤其年轻的女性在职场上,很难不和sb们相处并不断加强这些sb的暗示——
我不够美,也就是说,我老了以后会被丈夫嫌弃,所以我要买……(化妆品)
我不够强大,会被别人嘲笑,所以我需要……撑门面(奢侈品)
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我老了以后会被丈夫嫌弃,所以我要……(工作,熟人圈)
[请不要误会我说职场的人都是sb,仅仅针对某些流行观念而已。]
有些看不起家庭主妇,一定要将职业女性作为终极理想的理由大抵如此:自己买花自己戴,被老公抛弃还有饭吃;当然,也包括“有了思想”,似乎失去工作的同时也被挖掉了大脑。
在职业生活外,她还有不少缺点:三分钟热度,懒惰,不懂家务。爱打扮爱购物(当然在很多女人眼中这是懂生活和有品味,我们且算中性)。
结婚后,我们在国外居住,她成了全职太太,当然我不知道这和你们在这里说的家庭主妇是不是一个概念,主妇需要负责柴米油盐,但太太不一定需要做家务……
一开始她的生活是这样的:做菜什么主要由我来,没有刻意教她,潜移默化吧,基本家务都是这样。相比起中国大城市,国外的生活真是很枯燥,刚来一个星期太太天天闹着要回去,好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奢侈品把她花住了,两个月买了将近十个包,[此处删去XX字,其品牌和价格在我心中意味着sb度,别无任何意义……但太太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况且知乎教育我们男人最简单的高洋上发言就是“买!”]……怕老婆无聊给她买了个钢琴,坚持弹了可能一两个月就放在那里落灰。作为一名标准的死宅,她每天主要的任务就是上网、玩游戏、看电影etc.etc.
在各位的理想中,这是一个家庭主妇的标准生活,很快就将导致心灵的枯竭、灵魂的堕落以及人生道路的毁灭。她有时候也会可怜兮兮地问我:“我现在是不是很堕落?”“我是不是买东西买得太多?”
据说让她感动到的回答综合起来是这样的:“是的。但是又怎么样呢?我跟你结婚的时候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人,也没指望过你会改变。但你是我太太,所以想怎样就尽情去做好了。只有一点,一定要让身体健康。”
我没有给过她任何压力,对她的任何需求没有不满,不是不表现出来,而是这种事情我想都不会去想,种植一朵花不是为了让它提供氧气,为什么太太在家就要指望她做饭持家呢?她选择在家,纯粹是因为这样比较开心而已。当然,有时候我会说,如果你能出去散散步锻炼一下,我会很高兴;如果你能什么时候弹个小曲给我听听,我会很高兴,但如果弹不出来——那也没关系。
这样的生活持续之后,有些东西在慢慢地变化了,大约半年左右,原先我做的饭菜方法,太太都学会了,甚至会处理鱼类了,她以前在家是买菜时连肉都不拎的,因为“很可怕”。而且还做出了一些之前无法想象的复杂菜肴(和自己比),据她说,是产生了一种“难以抗拒”的情感,想要做好吃的饭给我。家里变得井井有条(同样和自己比),什么东西都知道在哪里了。
而后来事情就更离奇了,契机可能是我有一次比较长期的出差。平时只要我不在,她立马饭也不好好吃,别的就不说了,反正本来也没什么事,跟她约定好,我不在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一天三顿饭,弹琴半小时录音下来。结果她就像自己做主的小孩子一样,不仅做到了一切承诺,而且每天都出去散步,还加入了一些新的自我要求。之前她有过许多想要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半途而废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曾经有一种练字套装,说只要十天就可以写好字,但我从来没有坚持到十天……”而我不在的那段时间,她保证每天一点的进度,慢慢完成着之前被放弃的许多理想。回来向我汇报的时候,她展现的那种自信和骄傲,令她自己都吃惊起来。‘
然后她开始每天定点起床,完成自我要求的各项进度,每项都是一点点所以不难做到,这两天应该是这样的:
摘抄Nature文献(ms是2-3天左右读一篇)
读指定社科书籍(都是之前忍不住枯燥放弃的)
学习javascript
学习Illustrator
学习英语(摘抄文学作品中的佳句并深入分析)
读二十四史(每天一篇)
弹钢琴
练字
学习网易公开课(文科1-2天一集,理科2-3天一集)
学这些都是她自己安排的爱好,没有什么目的,也没有其他人知道。天气好就出去散步,每天的功课可以按心情增删,不过一般都会努力完成,在很忙碌的一天如果能完成,她就会在我面前非常得意。多出来的时间消遣,一般就是看电影、听音乐或者读文学类的书。
这样的老婆已经令我无比震惊了,而且她的整个世界观都改变了,之前哭着闹着要回去,现在却非常喜欢我们所在的城(xiang)市(xia),说大城市里的自然都是虚伪的,看似有四季变化,其实都是人工安排,只是拙劣的模仿这个世界;而现在居住的城(tu bie)市(di fang)拥有自然的森林,那其中的混乱和生命力才是真的美。对我来说,现在这样穿着登山鞋和运动服的太太,比当年她穿着丝袜和高跟鞋在寒风中抖的样子性感一百倍。她现在每天背的布包也比那些昂贵的包包要好用得多(小妮子最近说什么大牌包都毫无意义,准备打包扔回国了)。
我不需要在这里展示自己是不是一个好丈夫,但至少,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这是大多数人在考虑妻子要不要做全职太太/家庭主妇时,可能没有认真思考过的:
1. 丈夫和妻子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义务说丈夫独自在外工作,就应该比两个人一起在外工作承担的义务要少,把这其中的差价都推到妻子头上。太太选择不工作,并不等于当家庭妇女,如果丈夫希望太太当家庭妇女,双方应该事先协商好。
如果你一开始就是让太太做家务而当家庭主妇,那这就成了她的工作,有工作,必然就有压力,而且不应该对工作以外的内容做更多要求——但如果是工作,那好歹得规定一下工作时间吧,24小时都在工作,怎么可能提升心灵素养。
当然我承认,太太不工作,确实让人有点压力,万一失业,就少个保险,但是作为男人,这一点我觉得还是应该承担的。没老婆呢?还不是一样?
2. 太太选择在家之后,要更加注意太太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样撒手不管了。我不认为家庭妇女会更容易和世界脱节,她们只是缺乏窗口,只要给女人一条途径,她走得比你更快!奢侈品网站把窗口伸到你老婆面前,你看她再不出门会脱节吗?奢侈品牌同时搞几十万个女人,都那么得心应手;一个男人怎么可能连老婆一个女人都搞不定,难道我们真比搞奢侈品那帮人傻?这种时候,丈夫就应该成为这个新的窗口。
比如,我们来到这个新的城市后,太太有段时间很不适应,其实绝大多数中国人刚出国都很无聊,不是外国人都傻,其实是大家玩的东西不一样,我们在国内玩,去K歌看电影逛街看展览,外国人是去登山下海野外BBQ,你把他放大城市还不一定乐意呢。这个道理我是后来才想通的,但之前就是带太太多去野外玩,并且不断根据她的反应调整,我喜欢爬山,她不喜欢,爬了一次说再也不去了,但我知道她喜欢看花,下次就带去有花田的山,这下高兴了;去海边风大天冷,就去湖边。出去BBQ嫌麻烦,就换个小火盆在院子里烤红薯。人都是自然的动物,慢慢地,她比我还喜欢这里,现在就说回国后没法过了,到处都是人,没有自然……
3. 我个人认为,太太之所以有这样巨大的变化,最重要的还是,她现在没有了恐惧感;而之前的许多“堕落”的行径,与其说是天性,不如说是源于恐惧。而丈夫如果没有能力帮助太太脱离这种恐惧,就没有资格责备妻子在那其中无法自拔。
她会问我:如果我不工作,你会喜欢上别人吗?如果我很懒惰,你会有一天不爱我了吗?你不喜欢我宅在家,是因为喜欢运动系的女生吗?
这些问题都不仅在于表面,而要转化为以下的陈述来看待:你是否真的爱我,爱一个没有收入的贫穷的我,爱一个懒惰而不能给你带来便利的我,爱一个没有运动细胞不能陪你一起玩的我——看看这样的我,如果我再堕落一点,连我自己都不能忍受,你是否还会爱这样的我——这甚至与爱情无关,如果哪一天,我的可爱之处都和爱情一起消失了,你是否还会和我一起携手走完。
我想,可能是我用和她在一起的所有时间,对这些答案说了“是”。给了她满意的答案。
她不需要再用这种方式撒娇,或是确认了。
她不需要对自己的容貌是否能保鲜而恐惧,去购买化妆品了。
她不需要伪装自己的气场,去购买奢侈品了。
她不需要用外人的赞美来提升自信,跟随流行的脚步去装饰自己了。(前两天她跟我说,空想社会主义者抨击资本主义,说资本要不断流通所以要创造需求,举例是鞋匠就会希望鞋子赶快穿破好让客人买新的,甚至做出劣质品,那时候的人多天真,哪里知道后人发明了fashion这种大魔王……)
她不需要被工作的方向所左右,去学习自己不想要的东西。
她终于展示出了真正的自己,即使这是我们双方都没有料到的。
而那个她,真是太美了。
=======我是回复的分界线======
感谢诸位的点赞和回复,也看到大家提出了一些疑问。
首先这个故事是100%真实的,知乎又不是文学网站,没必要玩文字游戏,现实往往比故事丰满,只是大家不愿意说出来而已,感谢知乎有匿名功能,很好用。
其次不少人表示我把老婆当女儿养,事实上她比我略年长一些,从生理上不太存在这种可能。从心理上说么,家住朝阳区的某郝先生说过一句话我很赞同,对的夫妻有时候就是互为爸妈。这里主要写了我对她好的部分,但我也有疲惫任性需要她包容的时候。我想爱过的人都能理解,面对那个人的时候心里总是会有一种柔软,如果说是亲情那也不能否认。
至于养成计划论,太太不愿失去我论,计划是谈不上的,如果你说潜意识里一定有那我就没办法了。她为了我而改变,这种情况肯定存在,但是两个人在一起嘛,怎么可能彼此不为对方改变呢?程度多少而已。我也为了能讨好老婆,接触了之前不熟悉的宅腐文化并娴熟运用,学会给她梳辫子,按摩经络。当然现在她主动承担家务多一些,我上班还是有点辛苦的,十点回家算早了。
同时,我的收入没有某些筒子想的那么高,在知乎大神面前就不提了,同龄人中也就是普通屌丝级别。一开始老婆的奢侈品大战把家里带来压箱底的钱都花得只剩三位数了,但是想想人生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让老婆开心一下又如何。不过后来她自己提出了一个天才的方案,在此写出来供各位年轻小夫妻开销时参考:定出每月给她一份钱,名为奢侈费,普通开支零嘴衣服必需品不算,专供不需要而想买的东西,双方协商签署,一年为期,每年重签一次,可累积,可预支不超过12个月的份额。本方案实施之后,老婆起初几个月基本都只花了奢侈费的1/2~1/3,后来基本就不太用了,一直说要攒钱买个大的,干打雷不下雨,这基本跟我后来的认识相符合,女人有时候也不是非要花钱,就是要保证自己随时有花钱的权力,感到你爱她,就行了。
以我从太太身上得到的粗浅观点,男人和女人,在想法上,区别是有的,对男人来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对女人来说,也许是“从恶如崩,从善亦如崩”。
至于其他的,我不觉得自己有多好,这都是应该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上海男人,我相信自己一定还有差距,请太太继续考验我!
========
刷日报看到自己,很意外。很多回答,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都带来了不同的人生观,很有趣,谢谢大家。
可能我的有些用词不够接地气,比如“最强大、性感”之类的,身边的大家说起女友或者太太,这么说很正常,都是一口一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遇到一看也就那么回事——外人当然看不出来,莎朗斯通当然性感,但再性感与我何干?没有跟其他女性对比的意思。以下所有带“最”的请大家都自动这么处理。ps.外国男人花中国女人不是没有原因的,国内男同胞也可以学着点。
有朋友说老婆看韩剧之类你能一直包容吗?如果我能自主选择婚姻,那我不会选择整天只看韩剧的老婆,我想每个人的品位都是有底线的,正如现在的都市人很难茹毛饮血地吃东西一样——此处我指的是我太太的观影品位,除了某些特别优秀的作品,拿刀子抵着都不一定能让她看韩剧;如果是为了传宗接代和愚孝父母选择了婚姻,娶了只看韩剧的太太,我也会一样包容的,但可能“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的心情会有,两个人也不可能这么和睦。不要以为自己多nb,看不起人家的韩剧,人家还觉得你看的都是sb玩意又不能升职换钱呢,韩剧好歹还宣扬真善美不是?可能有矛盾,但没有高下。
似乎有妹子表示希望找个我这样的,其实这样的男人在你面前,你可能根本没有任何感觉。遇到老婆之前,作为一名仅拥有geek的负面意义的男性,我早就明白自己有极大可能孤独一生。对我最多的评价是:“你这样永远也找不到女朋友的。”
文中列举奢侈品不为别的,主要是在认识老婆前,我完全无法理解超过300块的包有什么意义?我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个要10000,长得一样的只要100?”一般人也许会回答:“因为这是XX牌,因为这是新款。”之后的问题就是:“为什么XX牌就要贵很多?新款有什么意义?”最后,我总会明白自己是不可能找到女朋友的。
我的太太会坦率地回答:“因为这个线条/皮质无与伦比的美(至今只有一个包得到这种赞美)。”“为了虚荣!”(绝大多数)“为了yy自己背上它之后变成不一样的人!“
要说买那些东西不觉得贵,那不可能,但这些对我来说就是可以理解的答案。不过我们互相调教后,我自命让她看到了一个没有奢侈品也可以很快乐的世界,而她同样教会了我,在这个世界中奢侈品的理念是如何运行,并且改变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彼此,或者拒绝彼此的”调教“,我们可能永远都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不到另一半人是怎么活的,对于短暂的人生,这太可惜了。
很多朋友表示我对自己的太太过分得意了,其实只是从负数变成0的程度而已,这其实也没错。但我就这么一个太太,其他女人哪怕是正无穷大,也跟我无关。每段婚姻都是不可复制的,我太太愿意在家,是因为她从小就是个死宅,据说在校时暑假可以两个月不出家门,也不喜欢任何社交活动,现在能让她出门散个步,说难听点简直就是让植物进化出脚那么奇迹。这肯定不适用于所有家庭。如果太太是喜欢社交,喜欢去工作的人,我肯定一样全力支持她的选择。相信每个家庭都会有适合自己的方式,多跟自己比,少跟别人比,我老婆有种哲学,虽然很唯心但我觉得很实用:“老公比别人好那就是好,比别人有差的地方,但谁又是十全十美呢。” 哪怕有问题,多关怀,少纠错,强拧瓜不甜, 且行且珍惜!
网友蒙面大侠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你老师并不是因为你想选择当家庭主妇好不好,而是他从你的成绩差里得出了以下结论:
因为想当家庭主妇所以可以对自己要求低所以成绩差。
事实上我觉得他的不屑是完全正常的。
在我看来,类似的职业,比如家庭主妇,家庭主男,必须是一个主动选择,而不能是一个被动选择。
比如说,本来有技能,有职业的人,在有了孩子之后,认为需要家长全职教育,从而选择放弃职业。
而不能是别的什么技能都没有,然后就是冲着家庭主妇去做,我觉得这不是选择,只是一种借口:“我想当家庭主妇所以学习这种东西过得去就可以了啊”。
网友刘虓震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在微博上看到这个,过来答一下。
首先我好像没回答过跟家庭主妇有关的话题……曾经写过一些,但一直没发出来。大概夏昊记得的是这个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28581/answer/14407272
不过这个问题问的是PhD, 而且我在PhD答辩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工作没收入被“包养”……我来答应该会比较切题一点吧……
我认为PhD对家庭主妇的看法并不来源于她/他读过PhD,而是来源于:让她/他有机会成为PhD的家庭教育也教她对家庭主妇不屑。
我自己就是个例子:家庭女性亲戚里面除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生于农村的奶奶,全都是职业女性。作为祖辈独子的独女,从小被当男孩养。从我名字就能看出来。而中国的普遍情况:没有经济权就没有话语权。即使在古代,没有丰厚嫁妆和雄厚家庭背景的女子嫁到富裕的夫家,也是要被婆婆和小姑欺负的。可惜自己家里既没有嫁妆又没有背景,所以一直被教育要好好学习独立自强什么的。获得高学历是家中提倡并大力支持的事。甚至做家务的行为被刻意地压制,以防我习惯做家务。我绝不是唯一一个受到这种教育的女PhD.
至于男性PhD,情况可能有分化。但是大体来说,读上理工科PhD的都是把体制中的规则遵守得不错的人,而且这种行为一直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赞赏。同时为了读PhD乃至毕业,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在学业上,让他们如何有机会去发现家庭工作的价值呢?PhD们还很容易自诩精英。普通的职业女性他们都未必看得起,更何况不参与社会劳动的家庭主妇们呢?我知道一些国内的理工科教授就挺看不起女生的。
但是,在美国的经历使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这种观念。所以标题所说的情况已经不适用于我这个PhD。
美国的情况是怎样的?
第一,在美国,家庭主妇相当普遍。有很多获得了硕士以上学位的女性照样当家庭主妇。第二,在美国,中低收入群体中家庭主妇对家庭财政的贡献是很大的,因为如果没有家庭主妇,孩子就得上价格不菲的幼儿园,家务就得由价格高昂的清洁工来做。哪怕是孩子上免费的公立中小学,那也是两三点就放学;双职工照顾不来。更不用提有家庭主妇的家庭,税收上能获得不少优惠;孩子上大学也会由于家庭收入低得到一定的学费减免。第三,高收入群体更看重子女教育,一个修养高的母亲比老师要强,家里也并不需要这份收入就能生活得很好,同时获得的税收优惠更大。第四,美国主流价值观重视家庭。家里有事却在单位忙碌的人不会被赞誉敬业,反而会被所有人认为是个怪人。BP漏油事件的时候,公司高管被指没有第一时间处理事故,他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三个月没和家人在一起了,那个晚上和儿子在一起是我最重要的事。当然后来他是下台了。但是这种理由,你能想象在中国出现么?
既然说了是“重新审视”,就意味着我并不全盘接受这些。我是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在我看来,“女权”包括女性有权选择自己的职业。家庭主妇也是一种职业!我欣赏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乐意为之负责的人。在这种理念下,关于家庭主妇的很多看法我都不能认同,包括说家庭主妇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Come on, 你见过哪个人说自己选择一项职业的原因是因为它辛苦不容易的?要说不屑,我最不屑的是选择了做家庭主妇却要抱怨辛苦不容易的人,或者不如说,我很同情那些需要拿辛苦和不容易来合理化自己选择的家庭主妇们。稍微能够接受的,是那些说为了家庭利益最大化的家庭主妇们。毕竟很多人选择工作也是基于此种考虑。
如果一个人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被迫成为家庭主妇(即使她希望工作),这不是我说的女权。
如果一个人是因为丈夫希望她不要出去工作而选择成为家庭主妇,这不是我说的女权。
如果一个人是因为不想承担工作压力而成为家庭主妇,却不肯去努力为丈夫分担家庭压力,这不是我说的女权。
如果一个人因为害怕被人不屑而选择不当家庭主妇,这不是我说的女权。
如果一个人因为家庭教育她应该对家庭主妇不屑,就不敢选择当家庭主妇,这不是我说的女权。
如果一个人因为丈夫希望她能赚钱而选择不当家庭主妇,这不是我说的女权——只是她可能要考虑下钱从哪来?前面说过了,美国女人选择做家庭主妇,对家庭财政相当于一种贡献,倒是不存在这个问题。
提问者在新加坡,说的是马来西亚华人。从我了解到的马来西亚华人被马来人歧视的状况来看,在马来西亚,基本的人权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更不用说正确理解女权了。而且有时候,越是被歧视的人越是逮着机会就歧视更弱小的人。
对想成为家庭主妇的提问者,我想说:对家庭主妇的歧视在华人圈中没有最重,只有更重。这个老师仅仅在你犯错误的时候拿出来说你已经算不错的了。除了应对家庭主妇这一职业本身带来的挑战,还得面对社会压力,你真的有准备么?
网友七荞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难道不是所有理想都应该得到尊重吗。
记得看过一篇对比中西小学教育的文章。
小学老师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以后长大了想做什么?
中国:
学生:我想当清洁工!
老师:胸无大志。就不能好好读书做科学家吗?
美国:
学生:我想做一个小丑!
老师:哇!希望你能给每一个看你表演的人带来欢乐!
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才上小学,是从一本叫《现代家教》的杂志上看的。
文章并没有特别明朗的给出答案,到底哪个比较好。而是特别认真的分析了这两种反应会给小孩带来的影响。
看完后,小小的我陷入了沉思:我以后到底要做什么呢?我可千万不要被老师影响啊。
之后我爬上家乡的坡田,到顶,那里有一块非常广阔的田,里面种着玉米,秋天玉米就要成熟,田里插着两棵巨大的水泥电缆杆,一条条电线从头顶漫延到远处,风很大,几只乌鸦在上面歪歪的蹲着。我在坡堰上坐了一会儿,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几辆拖拉机从我旁边呼哧呼哧的经过。
我终于想到一个理想:当一个伟大的农妇!
我可以先读大学,学习农业,找一种我最喜欢的植物比如玉米来种。田一定要大,比现在我看到的田还要大。里面也有乌鸦和电线杆。我可以开着我自己发明的收割机,教所有的乡亲种地。春天就耕田挖野菜看桃花杏花还有天空的云,夏天吃西瓜到河里捉螃蟹,秋天采野果捉蚂蚱收获庄稼,冬天踏雪去捕野兔子。
这个理想太让我心动了。
直到现在我还在惦记。
我不止惦记,等到五十几岁我就真的要去开一片田,周围种满白杨,和自己的猫狗住在林间,周围种满花草,写字画画,吃自己种的食物。
PHD怎么看?他们又不替我过,我自己过的爽啊。
网友采铜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首先我想说,题目中的假设并不成立。然后我认为可以暂时把性别这个因素剔除来看家庭主妇的问题——
我很认可这样一种选择:夫妻双方中的某一方,从家庭幸福的目的出发,在家庭总收入允许的条件下,自愿选择全职在家带孩子、做家务。这种选择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也不是个人价值或尊严的贬低,更不是社会的倒退。
承担这个角色的可以是妻子,也可以是丈夫,由双方协商达成,与外人无关,也不应被外人指摘。其实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做全职奶爸,亲手带着孩子长大,陪他玩耍,陪他看书,教他做人,同时也可以钻研一下我感兴趣的厨艺。我觉得,为世界培养一个健全和美好的人,绝不是一种可以被轻易打败的价值。
所以,我认为家庭主妇是一个非常正常、无需鄙视的角色。现实中主妇多于主夫,也主要是因为一般丈夫收入更高,妻子留在家里是更合理的配置。
而只有在婚姻出现问题甚至危机时,家庭主妇角色的弊病和对个人的伤害才会显现出来。而这个时候,更应该反思的,可能是这场婚姻本来就错了,而不是家庭主妇的角色错了。
可能还有人认为,不能忍受一些男性秉持的女人就应该呆在家里做家务的观念,是对女性的歧视。我想,别人的观念我们很难去改变,关键是,你可以做的,就是坚决不要找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做老公,不就行了吗?
网友菠菜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我个人也是属于不鼓励主妇文化的一员,倒不是不屑,我只是觉得家庭主妇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就算是一个热爱做家务,喜欢照顾家庭的人,其实也应该有比做一个单纯的家庭主妇更好的选择,只是因为目前我们大部分人只能在主妇和全职之前徘徊,才导致了主妇文化的畸形昌盛。
之所以我说这个是畸形昌盛,是因为我们经常会鼓吹日本和欧美对于主妇文化的保护,因为主妇的存在会给子女教育带来经济上的便利和意识的提高,特别是高学历的妇女去做主妇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后代……但无论是数据、周围案例还是影视作品,我们发现的都是反面现实,因为交流的相对闭塞,日常工作的无法考核,发展规划的瓶颈和呆板以及缺乏良性竞争的机会,家庭主妇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心智的发育上,都有可能比一个社会人显的缓慢并且单纯。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要求自己进步,人为什么又会进步?当一个人系统地锻炼自己,剖析自己,反省自己的时候,仅仅是出于兴趣和爱吗?我认为不是,金钱、权利、和他人的沟通或者竞争,或多或少,对每一个人都有刺激的作用。这就好比我在玩这个知乎,我回答了一个赞同数过千的答案所带来的满足感,我回答的答案里有我关注并喜欢的人与我进行评论和探讨,其带来的反馈和思索当然会超过我回了一个完全没有人看的答案……很少有人是可以独立生长的,无论是正面的激励,还是竞争的压力,都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了刺激。
社会型的工作和交往其实就是一种和人的互动和竞争,我们评判标准可能是老板的表扬,业绩的评定,工资的涨幅,同行人的尊重和人脉圈子的拓展及深入……但这些动力,在主妇文化里,是缺失的很厉害的。对于主妇来说,她很难有多方位的理性交流(大部分都是家长里短),也没有良性竞争的压力(谁会对主妇本身进行个业绩考核,谁又会做一个家庭主妇的对手呢?),而且最关键的是,她自身的工作很难被认同,大部分时候就算是认同,也是认同她的孩子——哪怕一个主妇把家里整理的再整洁,糕点做的再漂亮,但她的孩子比较顽皮或者学习成绩比较差的话,我相信大家都会觉得,这个妈妈好失败。而被丈夫抛弃更会让主妇的价值彻底丧失,作为独立人的身份,在主妇文化里消失了,一个成功的主妇,她必须依托于丈夫的成功和孩子的成功。我们常常说,一个人,要做一个独立的人,成熟的人,这说明社会对一个人的要求,是他必须在经济,心态,和身份认同上,都可以长期地独当一面,是他可以经得起变数,翻的起盘。当一个人,她的价值长期依附于他人身上以后,还要她保持乐观、健康、自律、积极进取的心态,这真的不容易。当一个社会鼓吹一种把价值依附于他人成功的文化,我只能觉得这种鼓吹是一种占便宜的心态,我甚至可以怀疑主妇文化是愚民教育的一种,他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失业率,降低社会育儿和社会教育的压力,把社会责任转化为家庭责任。
我想思索一个问题,一个有爱心有能力的人带1-3个孩子,真的不是社会资源的浪费么?为什么比不过2个有爱心有能力的人,轮流带6-10个孩子呢?而一个需要照顾家庭的成年人,真的只有全职和主妇两条路可以选择么?我们知道其实有许多工作,是可以分时完成的,而一个脑力工作者的精力充沛时间,一天里也无非四五个小时而已,我们之所以做全职,一部分是以前局限在通讯方式尚未便利时的落后,另一方面当然也是便于公司的管理。但社会是应该进步的,这种进步就是当我们的科技和管理科学发展以后,我们可以有更完善的平台,更便利的通信方式,更低成本的管理模式来平衡个人的专业生涯,提高生产效率。而在生产效率提高以后,我们需要的不是主妇文化,而是更完善的服务业的发展,这当然包括了社会育儿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包括了兼职系统和小区管理系统,包括了更科学的资源再分配和再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孩子需要一个心胸乐观开朗,眼界不断开拓,并且会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父母,孩子也需要专业的导师和相对有竞争性的环境,这不是简单的一个人回家就可以实现的,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承担起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尽量培养广泛的兴趣,更积极的沟通,提高自己的见识,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然后再把今天的事情,做的比昨天稍微好那么一点点,把今天思考的问题,想的比昨天深入一点点,把今天所要做的沟通,做的比昨天更理性一点点。
而且我个人是对女性的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非常乐观的,因为就我身边就有一个精神面貌非常好的半家庭主妇,她是在生了孩子一年以后自己和老板提出了在家工作,并且谈判成功——虽然是个例,但这的确给我个人极大的鼓励,至于我自己,现在是全职,但如果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我可以放弃全职,但我不会长期放弃寻找其他专业技能发展和与他人沟通竞争的机会。
我不是博士,当然也不是什么导师,但如果我的孩子因为读书不好告诉我,我以后志向无非是个家庭主妇,我也会告诉她这段话,你可以做一个家庭主妇,但你仍然必须锻炼自己的技能,理解各种观点和理念,寻求良性的竞争和成长的自省及考核,给自己和后代创造一条有更多选择,更好的沟通,更完善解决问题的探索之路。
网友安雅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非但PHD,普通人说起家庭主妇来不屑一顾也有道理。为何?请心平气和地扪心自问,我们如何直观评价一个职业?首先是可替代性,取得从业资格越难、越严苛,越不可替代,越尊崇,如律师,医生。然后是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回报,影响力越大,回报越高,越好,如企业家,政客。
那么家庭主妇有什么?从业资格?已婚妇女自动获得,可替代性基本无限。行业影响力和回报?只有丈夫儿女会被影响,回报基本靠老公薪水。至于有人提到家庭主妇当好需要多少技能,那些有固然好,可是有因为不懂那些而被取消从业资格的主妇吗?没有听说过。
这个职业,若说为了家庭做出牺牲而从事,无可厚非,但当做人生目标,难免让人觉得可惜了。
网友周祚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1. 你见到一个人如此,就问为什么这一类人都如此,这无益于你认识这个世界。这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的PHD以及比PHD还牛逼的人,是不歧视家庭主妇的,要抱着这个信心,去发现他们,因为在他们当中或许还有你未来的老公呢。
2.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说PHD歧视家庭主妇或者PHD不歧视家庭主妇,都是不负责的。君不见,本题中就有好几位,学历有高有低的,在答案中已经抑制不住他们对家庭主妇的鄙夷和厌恶了。
3. 我认为,一个人,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以什么来交换自己每日的饮食住宿,是其自己决定的,也是其自己负责的,别人无权决定,也无义务负责。在这个前提之下,家庭主妇,或者农民,或者工人,或者什么贴着其他标签的人,既然他们选择了自己的人生,并自己对这人生负责,别人对他们的选择不管抱什么想法,都是扯淡。
4. 我还认为,觉得家庭主妇不创造价值的人。和觉得金融从业人员不创造价值的人,一样可笑。
网友蒙面大侠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金庸先生在「白马啸西风」中写道:
「他终于承认:汉人中有做强盗的坏人,也有李英雄那样的好人,哈萨克人中有自己那样的好人,也有瓦耳拉齐那样的坏人。」
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庭主妇,也有各种各样的PhD。
也许没有回答问题,求折叠。
网友牛豆豆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其实我这个回复主要是针对日报里那篇回复《有一种主妇》的,但鉴于我把它当成对问题的回复而非回复的回复,就多说几句。
在我的理想社会里,全职太太也好,全职先生也好,都是个人选择,除了家庭成员(“真正意义上会因为这个选择而受到影响的人”)之外,别人无权置喙。并且,对于全职在家而言,养育子女、承担家务、润滑人际、策划家庭活动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能因为不计入GDP就失去意义。
但从操作的层面上,我想说,全职这个选择,应该全面权衡很多事物,再做出决定。由于我对全职先生想得比较少,以下回复切回“全职太太”这个层面(此处我们先区分“在家工作的太太”和“全职太太”的差别,在家工作人士不是全职,相信这一点有共识)。
以我鲁钝的思维和浅薄的见识,我认为,比较利于选择“做全职太太”的条件有以下几种:
1, 富贵人家出生,无能你做什么选择,娘家都能支持,且喜欢自由自在,没有后顾之忧。这种条件下,无论动机是“多和孩子交流”还是“热爱家庭超过一切”还是“不喜欢上班”,都可以自由的全职。
2, 夫家有足够的实力和足够的体面,并且支持你全职。“足够的实力”保证你经济无虞,“足够的体面”保证你不会突然失去这些东西。
3, 以上两者都不具备,但两口子商量以后共同作出决定,并且男方通情达理到了完全可以接受并且承担相应责任的地步(“家庭的选择”是双方共同作出的决定,不是谁单一的想法)。
为什么我对这个问题设置了这么多前提呢?全职不是想全就全了吗?如果不具备类似的前提,全职太太会突然失去这种生活并无法在社会上自立,那丈夫(or 前夫)眼中的“健康强大性感有求知欲”可以当饭吃吗?
大多状况下,“成为全职太太”应该是一种真的选择,这意味着,你知道对应的选择是什么——成为职业妇女是什么样的?很多妹子在成为职业妇女之前就选择了做全职太太,所以终其一生,她们对职业妇女的生活都没有概念(即“根本不了解另一种选择”),因此很难评价全职太太是不是成功的个人选择(反之大多职业妇女对全职的生活是有了解的,试想把休假、产假等时光无限拉长,加上“无薪”这个条件)。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和心理支撑,当你突然对全职不满意了,或者被从“全职”的职位上辞退了(离婚etc),那么,你还可以选择什么?
社会对大龄、无工作经验的男性来到职场都很苛刻,勿论女性。
这些都想明白了,你就可以开始选了。此时,“全职太太”是你的家庭选择,和瞎BB的老师没有关系。和phd怎么看你更加没有关系(何况phd怎么看你也是你臆测的)。
然而我仍然反感那个最受欢迎的回复里的论调,“全职n年后,我太太变成我见过最性感健康强大有求知欲的女人”和通篇暗贬职业妇女的论调。
首先,此文中的太太没有自愿选择全职,她是想工作的;现在跟着你出国,没法工作,不得不全职。倘使她愿意工作并且可以工作,你不知道另一种可能性是什么,所以没法说“全职是最优选择”。
第二,在这种情况下,两口子磨合生活,使得太太成为了性感健康强大有求知欲的女人,这是好事,但不意味着职业女性就不能成为这样的人。事实上,生活专注于“爱奢侈品”“购物”“保养”并不是职业女性的专利,相反,只专注于这些的生活反而更常见于全职太太——毕竟职业妇女还有别的事情操心。作者的太太成为了文中的优秀女人,并不是因为她全职,而是“她在全职的环境下仍然成为了很有趣的人”,而不是“全职给了她条件,去改掉这些职业妇女的坏毛病,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这是个前提假设上的错误,作者或许没有明说,但确实暗示“是全职生活让她改变这些(姑且称之为“职业妇女的要强”)的坏毛病”。当然作者没说这些是坏毛病,但通过“纠正”这些而成为“性感健康强大有求知欲的人”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PS:在我而言,这些还说不上坏毛病,尤其在你花自己的钱,对自己生活做出选择的情况下)
第三,文章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歧视全职太太固然不对,但通篇暗讽职业妇女又是肿么肥事?我是一个职业女性,再苦再累收入再差也能很骄傲的生活(并且不害怕突然失去这种生活);我很为周围同样做职业女性的小伙伴们骄傲,她们大多也有丈夫/男友,有友善的家庭关系,有自己的朋友圈,了解时事,追求进步,风趣大胆,十分有趣;当丈夫/男友遇到事业困难,她们甚至可以调动自己的资源去帮助对方,而不是“smile and do nothing”。当她们的另一半谈起她们买奢侈品、保养、和闺蜜聚会的时候,会觉得“我愿意出钱,而她们更爱花自己挣的;那是她的生活,我不玩养成游戏,把她当成和我完全对等的人看待”,而不被轻率地当做“浅薄的烂毛病”。
当然大家如果觉得强势的女性容易被抛弃,我也无话可说。职业女性又不是一定强势;强势又不一定被抛弃;即使是,她们生活中也有除了爱情之外能让她们立足的事情,客观上获得了一定主动权,有开始新生活的勇气(全职太太可能也有,但如前文所说,客观上会困难得多)。
综上,全职是家庭选择,得客观看到得失,想清楚再进行;选择了就不必在意家人之外的眼光(别人也无权judge)。但请不要讽刺职业女性好吗,尤其是这种博得赞许的暗中贬低。
网友蒙面大侠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同意kun yu的说法,你老师应该是觉得你想当家庭主妇了所以不努力。
个人比较反对做家庭主妇,尤其是在中国。
有同学做家庭主妇的,其中也有有博士学位的(很遗憾她学位含金量非常低),每天话题不外乎三样:孩子网购烹饪。我不是认为这三样话题不好,而是认为美好的生活应该不止这三个话题。
国内社会无论从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都没有对家庭主妇的保护与支持。大多数丈夫及丈夫的家人不认为家庭主妇是也对家庭有很大的贡献,而是认为,你花我的钱就该听我的是家里的二等公民。法律方面也没有相关保护,看新婚姻法就知道了,更不要说国外的赡养费之类。
由于以上两点,做家庭主妇的风险是相当大的,且风险大回报小。由于生活圈子缩小,可能和丈夫拉开距离,最终导致离婚(毕竟那些看到差距愿意主动对妻子提出共进步并实施的丈夫是少数)。如果离婚可能意味着你没有职业发展甚至难以自给自足(看国内职场对女性歧视可知),你可能不名一文,而且作为离婚女性在这个社会总是被歧视的。
最后吐槽一下知乎这么好的社区为什么app做得这么烂!手机码字显示乱七八糟!
网友米花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其实我也不推荐普通家庭女性当家庭主妇 倒不是看不起 而是通过很多周围人的悲剧深深的了解到这是风险很大的一个职业 如果要当家庭主妇 一定要保证自己手里有非常多的钱 最好是自己赚的或者爹妈给的 男人靠不住的太多 有时间即使靠得住 也会遇到天灾人祸 比如裁员 倒闭 行业不景气 乃至疾病车祸(呸呸呸) 总之中等人家 多一个人工作 能起到很大的风险分散作用
网友苏簌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PHD是什么?能吃吗?@_@
引用你们知乎的一句话:一切跳过“是不是”直接“为什么”的讨论都是耍流氓。
就我所知,我周围的“高等学历者”对“家庭主妇”只有欣赏与尊重,没有丝毫的不屑。
话说我认为如何看待妇女(无职业与家庭之分)地位与高不高等学历无关,只受人格高低和眼界广度影响。
前面有同学说到女权,说的很好。
真正的女权就是那个很出名的故事结局,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
PS,就题主所阐述的例子而言,我认为你的这位老师只是单纯地给你点刺激希望你下次数学考好而已,你想太多了。
网友匿用名户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做家庭主妇应该是一种理想么?
如果一个女性因为自己的丈夫,为自己的孩子,为自己的家庭做出牺牲,把自己的多数时间放在不能为家庭带来足够收入的家务上,这样的女性是值得敬佩的。
但如果在尚没有家庭的时候便充斥着做家庭主妇理想的女孩,我不认为她们中有太多人可以做好家务,可能她们的理想并不是做家庭主妇做家务,而是呆家什么都不干。恕我直言,这样的女性,对孩子的教育不见得是好事。
多数对家庭主妇的歧视可能来源于此。事实上这并不是辛劳的家庭主妇,更多的可能是养尊处优的女主人角色。
很多伟大的杰作都是家庭主妇干的,也许你的老师只是想嘲笑一下你做被包养的女主人这样猪栏的理想
网友Wild Alexander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请不要把高学历与高人格混为一谈
网友陈扣扣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楼上好多好长的回答
我来说个我的看法
当初有个老师跟我们讲过一个“发展速度”的说法。
两个人在一起,不光是爱情,就是相对亲密的相处包括朋友之类的,如果想保持稳定与相对长久
必须要保证双方的“发展速度”一致,即双方的学习的进步、事业的发展、心智的成熟等等各个方面要保持节奏比较一致。
在家庭中夫妇二人,如果当女性变为全职主妇,发展速度瞬间降为0。而男方,为了养活整个家,很有可能面对更大的压力,需要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工作。相应的,发展速度会相对以前提高。
这样两人的发展速度差距变得很大,两人的关系就是不稳定的,终究有一天会出问题。
可能这种结果就是很多人说的“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我觉得这也许就是高学历高能力者为什么不大接受家庭主妇的原因吧,因为在他们眼里,家庭主妇与他们的发展速度差异太大,无法跟上他们的脚步。
嗯。其实我也是不赞同女性做全职太太的。
网友蒙面大侠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作为一个很喜欢做家务的男生,我想说如果可能,妇女们应该去拿一个家庭管理的PHD学位或者考一个家庭主妇的注册资格证,然后我绝对、一定、肯定、必定不会看不起她们。但是这当然不可能,因为既没有这些标准,即便有她们也过不了。我接触的女士们的主流思想是赶紧找个好男人嫁了,以后就衣食无忧了。
我想表达个什么呢?就是事实上,大多数家庭主妇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潜力也乐得清闲,韩剧和麻将就是她们最大的人生方向。她们真的没有人生追求,只是好逸恶劳的典型。
我知道我的观点片面,但是我想确实有一部分人是这样认为的。而且,也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家庭主妇是如此表现的。
网友Vivian小水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一 ”只有工作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我考医学院的时候,有人问我:“美国的护士赚钱和医生一样多,工作又清闲些,为什么不考护士呢?” 我说:“很多人都能上护校,但不是每个护士都有能力考医学院,而我有这个天分和智商,为什么要去做别人也能做的工作呢?”
现在有一种理论,一个家庭中,老公的收入可以用来来支付房租贷款和家庭开销,但女人必须找一份工作,不需要很好,每个月赚几千块钱也可以,用于买衣服化妆品等,这样才是自尊自爱的女人,不然在家靠老公养的话就容易没有话语权,被老公嫌弃等等。
这些每个月赚几千块钱的女人,你们真的对社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了?如果换一个和你们智商相同,学历相似的男人,他们就不能做你做的工作了?
可是另一方面,再优秀的男人也没法生孩子,也没有哺育孩子的能力和天性。
放弃自己与生俱来的天分,去做同等的男人也能做的事。就和放弃上医学院的机会去读护士一样。虽说是个人选择,我也尊重这些人的选择,但我不明白做这样选择的人是怎么能有优越感的。
二 ”孩子可以交给比我更有经验的人,比如幼儿园老师,外公外婆来带“
如果可以找到心爱的男人结婚生子,我的梦想当然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暂停工作,照顾自己的孩子,至少到他们上小学为止。因为早期孩子的成长,对他们以后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至关重要。人类进化的历史中,从来都是让这个年龄的孩子由母亲带着。在他们那么小的时候,为了工作而离开他们,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
有的人觉得,送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学校老师和保姆也会照顾他们,教育甚至更专业,何必亲自亲为呢?我自己想想,好像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主动选择读师范幼教的。一般都是中专,大专,本科分数线也是比较低的。我怎么能相信,这些人会教给我的孩子人生的智慧,处事的哲学呢?就算教了,那也是那些幼教和保姆的人生智慧,她们凭着她们的人生智慧奋斗到了社会的中下层。
你可能会说“三四岁的孩子教什么仁义道德,只要能给他吃饱喝足,和小伙伴玩得开心就行了,如果能学一些数学背唐诗什么的当然更好。” 我倒是觉得,数学唐诗之类的可以以后再学,就算以后也学不会也没关系。但是为人处世的哲理,对待这个世界的健康态度,良好的性格和习惯,是从一出生就开始养成的。
所以,无论把孩子送幼托,送爷爷奶奶带,还是给保姆带,首先没有人会像母亲一样天然地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和爱护,其次孩子和幼儿园老师的接触时间比和父母接触的时间还多,人生智慧和性格的教育主要来自幼儿园老师/保姆/老人,除非做母亲的自己的智慧本来就和保姆幼教差不多,学历高的父母肯定会希望把自己的智慧传递给孩子,教会他们人生的哲理和健康的世界观。
三 ”女人没收入就没话语权“
婚姻是建立在相敬相爱的基础上的。一个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取决于家庭里爱的羁绊有多深。反正,我是从没听说过哪个男人说“我对她好是因为她钱赚得比我多”的。如果一个女人沦落到要靠钱来收买男人心,就算你每个月多赚那万把块钱,也不见得能提高自己的地位。
那些瞧不起家庭妇女的女人,我不知道她们的事业有多高贵,我只知道对生物种群而言,繁衍后代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可以说是任何一个族群的希望之所在,是人类最重要的事业。我想不出做什么事业的女人有资格看不起以抚育孩子为事业的人。
我觉得我自己的事业,做医生,救死扶伤很有意义,非常考验能力,也很辛苦。但是养育幼儿是一个24小时的工作,需要的投入和智慧比做医生高得多了。自己的小孩不管好去管别人的小孩,我认为是很讽刺的事情。
四 ”家庭主妇没能力没本事“
我认识有一种女人,不上学,不工作,不做饭,不愿意生,意外怀了以后怕疼硬要剖腹产,产完了不喂奶,孩子都是喝奶粉长大。我觉得很多人对家庭妇女的偏见是从这些人而来的。
家庭妇女是以家庭为事业的妇女,和别的工作一样,有无所事事混日子的,也有勤勤恳恳做宏图大业的。没能力的人,在哪个行业都不会成功,就算找了工作,多赚那几千块钱,也一样没能力。反之亦然。
打个比喻说,有些学理科的人会对学文科的人比较鄙视,觉得学文科的人一般成绩不好。事实上也确实,以前分科的时候,班级里成绩比较差的更倾向于学文科,成绩比较好的人学理科的比较多。
但很多成绩好的同学,哪怕是选了理科的,其实文理科都很好,比如我,物理生物都是参加竞赛的,拿过省一等奖。但是同时也是校报副主编,在学校以一手安妮宝贝风格的意识流(读作: zhuang bi)文字出名,语文考试经常是年级前几名。
成绩不好所以选文科的人,其实一般文科成绩也不好。当然会有强烈偏科的怪才,但我说的是普遍情况。但确实有成绩好(理科也不差)但是因为有做诗人作家的理想的人选了文科。比如当时我们高中和我齐名的一个女生(我们两人合称“二才女“),选文科,后来读了北大编剧系,成就不比那些学理科的差。
所以,”因为在社会上混不下去所以呆在家里被迫做家务“ 和 ”把做家务带孩子当成工作和理想“的人,不是一回事。就好比成绩不好选文科的人和成绩好对文学有热情选择文科的人,不是一回事。好比失业在家的人,和在家上班,利用网络处理一切商务的精英阶层,不是一回事。
五 “不工作会和社会脱节,不能融入社会”
我母亲退休十多年了,父亲依然工作。父亲的工作不但养活母亲和我,还送我出了国,读了医学院。
但我母亲的社交圈子比父亲广得多了。有人说“和你妈出门,没有不碰到熟人的”。虽然有些夸张,可是和妈妈出门,真的是经常会走着走着就遇到熟人。我要找实习,看医生,或者买东西什么的需要关系的事情,都是通过母亲的社交网,父亲虽然工作很多年,但一来不愿意动用职位去托别人私事,二来认识的人大都是业内的,背景差不多,反而帮不了什么。母亲的社交是自己平时休闲娱乐得来的,什么老年大学的同学啊,老年合唱团的朋友啊,学黑管认识的,学跳舞认识的,学英语认识的,这些人又会介绍她去参加别的活动,我觉得她比工作时候认识的人多得多,兴趣爱好也多。
再拿我自己做例子。拿医生来说,每天上班下班,虽然病人是不同的病人,但其实时间久了也差不多。比如胸外科的病人必定是肺大泡,肺气肿,癌症哮喘,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咔咔~~呸。内科的一般是头痛,感冒,发热,拉肚子,年纪大的不是糖尿病就是高血压。急诊的一般是摔了一跤,磕了一下,感冒发烧拉肚子,最多来个肾结石。开的药都差不多,某某医生总是开阿莫西林,某某医生喜欢开头孢,外科喜欢挂乳酸林格氏液而不是盐水,妇科的圣药是甲硝锉。当然也有疑难杂症,杀医案件,不过不会很多。
后来养了一只狗,带着他去上课,结识了和我一样的新的狗主人,班级里有不同的狗的种类,也因此对很多以前不太了解的狗的品种有了认识。有一只长得特别像喜羊羊的,还有一只以后要训练成导盲犬的拉布拉多特别调皮,整天和另一只狗打架,我怎么看都不觉得像导盲犬的料子。
以前一下班就宅在家里打游戏,整天不运动,现在被迫要带着他出门,陪他玩耍,自己也是顺便锻炼了身体。我算是比较胆小内向的人,但是为了狗狗,我会鼓起勇气去和别的狗主人搭讪,问能不能让他的狗和我的狗一起玩。狗狗玩的时候两个主人当然就没事干只能聊天了,也因此认识了不少帅哥(话说遛狗的大多是男生这是怎么回事)。以前在外面说话都很小声,举止都很拘束,现在也会大声地和狗狗说话,表扬他,带着他疯跑。
因为想要给他一个健康开朗的性格,不想让他像我那样没自信,所以自己也要建立好的榜样,渐渐地也强迫自己有了更健康的性格。同理因为想要让他接触大自然,所以自己也走出了宅居,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
我想育儿也一样,因为想要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所以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前一个人可能随随便便就吃点面条算了,现在为了孩子会去做更好吃的饭。以前嫌旅游太累太贵,现在会不惜成本地带孩子去世界各地玩。以前可能很讨厌某个学科,现在为了教孩子,会去努力学习这个学科。与此同时,其实自己也享受到了好吃的饭,游历了新的城市,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六。 “这个世界已经有几十亿人类,所以生育后代不是什么重要的任务”
如果觉得生育后代不重要,那就不要生好了。我讨论的是选择生孩子的情况。
网友蒙面大侠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PHD,男,跳槽空档期,全职负责合租的另两位PHD以及一位Master的家务工作中。
另:读书时有个重要活动,集体去女博士宿舍蹭饭,对主人最大的称赞无非就是“这手艺,可以当全职主妇了”,女博士通常自谦“哪有这本事”。
网友胡逸东对[家庭主妇]为什么有的人(比如部分 PhD 等高学历者)会对家庭主妇有不屑的情绪?给出的答复:
我现在是高三学生,对于家庭主妇这个职业非常不赞成,我认为我的观点可能与高学历者不屑的理由相似,仅供参考。必须声明的是,这里的家庭主妇,不是进行home school实验教育、有非常认真投入的part-time job和全心做社工的女性,而是活动仅限于家务劳动、教育上学的子女和随便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兴趣薄弱的女性。同时,如果是受到家庭经济情况的不允许而不得不成为家庭主妇的,我绝不对于这样的女性有任何的不屑之感,我只认为她们受社会条件不完善所迫做出了对于自己非常不利的选择。但如果是受到教育的女性自己愿意去做家庭主妇,那么我真心为她们惋惜,因为她们如此轻视自己的价值。
首先,我谈谈社会上对于家庭主妇的看法。我觉得略有些讽刺,上面的答案里一方面说读了PHD做家庭主妇投入产出比可怜,一方面又说家庭主妇是很光荣很上流社会的一种职业,其实说白了,不过是将家庭主妇放在与职业人士和外界社会隔绝的另一个评判空间里去赞颂,就好比美国白人曾经宣传的黑人different but equal的想法和南方伟大的黑人好奴隶形象一样。表面上说,这是男女有别,女性发挥女性特质,更适合相夫教子,但实质上,这就是一种不屑。
这种观点把女性框定在她的生理条件和社会偏见的定义中,认为女性就生来应该生小孩、服务家人、从事家务、教育孩子,女性的长处在于温柔贤惠、细心,女性不适合高强度工作,不适合运用逻辑思维和智力。这种stereotype的歧视性挺隐蔽的,但细想来,就像《第二性》一书中所说,男性的定义包括了生理上的男性(man)以及社会意义上的人类(human being),而女性的定义局限在了生理意义上的女性(woman)。这是在变相地鼓励女性不要去参与社会上有意义的,有创造性的工作,把女性的价值压缩到了很小的生理性的范围。
其次,我来谈谈我对于家庭主妇心理的认识。虽然我只是高中生,但我通过阅读《the Feminine Mystique》了解了很多美国中产郊区家庭主妇的案例和心理分析,我也和我妈妈谈过这一问题,所以也不是胡乱猜测推理的,当然欢迎家庭主妇指正。Betty Friedan在她的书中最核心的观点就是:愿意做家庭主妇的女性其实是希望逃避一种个人人格的成长。诚然,社会上的工作并不是轻松的事情,又要照顾家又要照顾工作就更加艰难,但是最困难的还是,一个完善的人格必须发现自己的identity(不只是身份更是兴趣、特长等等),并且通过在社会上做出贡献来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寻找identity的过程是很困难的,而家庭主妇乍一看似乎是逃避的好方法。我妈妈有时候工作中太累,回来就说我想做家庭主妇,就没有压力了。想必比起更科学地教育子女种种,这种看法至少是占大多数的。即使是更科学的教育子女,在放弃工作教育子女和既工作又教育子女的选择中,家庭主妇也选择了较轻松的一个。
但这种选择从长远来看是对于生理和心理及其有害的。对于丈夫的依赖、对于小孩的过度关心、思维狭隘等等我都不赘述,之前都有人回答过。我认为最有害的地方在于,家庭主妇内心会产生空虚感,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Betty Friedan形容为没有名字的问题,其实就是空洞。这种空洞不仅仅在于每一天的工作都显得没什么变化且没什么意思,因为洗过的东西会变脏,烧出来的东西会被吃掉,第二天又重新做一模一样的事情。就好像我妈妈一直会不满我又把哪里弄脏了,破坏了她的家务劳动成果,但其实对于家庭妇女来说,所有的劳动都是留不下来的。这种空洞还在于一种自我价值的埋没。在她们学习、工作的时候,她们充分发挥她们的智慧,解决每一个难题其实都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感觉,但家庭主妇并不需要复杂的思考,家务劳动还是家务劳动,教育子女也不过是教育子女,我高三也可以烧饭、洗衣服,也可以教小朋友题目,家庭主妇真心是在浪费才智。这种浪费久了,会让人产生一种自己是可以被替代的感觉,这种可替代的感觉会让人觉得自己生命的无价值。
最后,来谈谈这种有害性的后果。一个女性如果对于自己没有一种自我价值的认识,就会希望从别人身上达到,有一种parasite的感觉。我爸妈曾经分别和我说过:我的职业是爸爸/妈妈,让我有心里一凉、背后发毛的感觉,当然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的理想,所以我觉得自己心理还健康。如果家庭主妇认为自己的创造性和价值体现在教育子女身上,那么我作为一个子女认为,这会导致更大的绝望,因为子女不是父母所有,也不可能永远为父母所控制,更不可能成为父母理想的寄托。子女教育一旦失败,就是没有价值的证明,即使子女教育成功了,这也是子女的成功,永远不会仅仅是父母个人的成功的。子女再感恩回报,也会最终离开父母的。私下觉得,很多强势的婆婆就是把自己的梦想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的人。至于家庭主妇过分依赖丈夫会造成怎样的家庭问题,就不再多说,代沟啊什么上面的答案已经提过了。
这些家庭问题会给家庭主妇的心理带来给大的压力,因为她的领域就在家庭,家庭如果还出现问题,那不就没有一点成就感了吗?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家庭主妇被形容为desperate吧,在Betty Friedan的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极端的后果,比如找情人、自杀、发疯、滥交......我想这些解脱方式应该也不那么普遍。我相信,家庭主妇如果找到一个真正的兴趣爱好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像工作一样地对待,创造出自己的社会价值,应该可以恢复正常健康的心态。
总之,这是我对于家庭主妇的看法,应该是我在知乎上回答的最认真最长的一次了吧,希望改变一些人的想法。我绝不愿意做家庭主妇,也希望所有聪明的、快乐的姑娘在选择成为家庭主妇前三思!
评论里有许多人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我这里一并回应一下,相似的话就请不要在评论区里重复了,不答不好,答了又浪费时间:
1. 我在否认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
我绝对不否认家务劳动和子女的教育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工作,但是因为这样的工作是重复、机械且没有很强的个人特征的,因此它可能让家庭妇女看不到自己在社会上做出积极的独特的贡献,且认为自己是可以替代的,所以它可能会导致家庭妇女内心出现空洞的感受。同时,它由于不能充分发挥家庭妇女的才智,因此,我不认为它应该占据女性全部的时间。如果其他工作也是如此,这和家庭劳动的讨论没有关系。
2. 我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做出社会贡献,发现自己的价值才能内心充实,这种想法是幼稚/错误/低级的,你以后会发现的。
这算是我的价值观,如果你不同意,那么我也没办法。不过有人说不应该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价他人的行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观点,我承认自己这样做确实不太对,需要改进,不过算是提供一种想法和角度吧。
3. 我在歧视家庭妇女,剥夺女性自我选择的权利。
我不歧视家庭妇女,我认为任何女性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我不认为任何选择都是好的选择。但是大家似乎过于高估我的能力,我不过是在这里表现了一下不赞成这种生活方式的态度和原因,就好像可以控制女性群体,不允许家庭主妇的存在一样。有人说我定义全为贬义词的,但我眼中的家庭主妇就是以家务劳动和教育上学子女为全部工作的人,这是我讨论的范围,如果大家不赞成这个定义,那么也就没办法继续讨论了。
至于用消极意味的家庭妇女来论证,我只是想表达,如果家庭妇女没有培养出一个很强烈的兴趣的话,会导致空虚和不愉快,而如果有的话,我认为她们和很有追求的职业妇女其实是一样的,不能算做家庭妇女吧,因此关键不在于职业,在于兴趣。我确实可能用词不当,给“家庭妇女”这个词带上了贬义的定义,或是做了太狭隘的归类,但希望大家能理解我讨论的对象。
4. 我的证据不全面,没有说服力。
我回答这个问题,是基于看过两本有关的书和身边的例子,不全面我是承认的。有人提出应该有实验、数据和统计,于是我试着查了一下资料,没查到切题的相关数据,这个还过得去:Housewife Importance Survey Statistics and Results。我现在不可能去做实验、研究、写论文,如果大家真的需要很多证据,我提到的《the Feminine Mystique》里有很多,可以去看这本书。
5. 我的高三学生身份是逃避责任?
哎,我只是为了真诚一点,让大家明白我的阅历有限,因此说的话也不一定全面,但是我都写到这里了说明不是逃避责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