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努力 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宁静

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努力 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宁静

  不时耳闻目睹有些人心不平、气不顺、看不惯,怨这怨那,横挑鼻子竖挑眼。或怨风气不正,流弊盛行,造成人心不古;或怨社会不公,贫富不均,导致“端碗吃肉,撂碗骂娘”;或怨前途渺茫、际遇不顺,感到没有奔头;或怨提拔太慢、待遇不高,认为人生总是失意;或怨丈夫无能、妻子不贤、孩子无为等等。凡此种种,怨气十足,心情愤懑,火气很大,要么急火攻心,要么抑郁成疾,全无一点快乐与宁静。

平心而论,抱怨作为一种不满情绪的宣泄与调节,是可以理解的。人们不平则鸣、不满则怨,敢于畅所欲言,也体现了政治的清明、民主的发展。为政者或可从抱怨中洞悉民情民意,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不失为一件好事。

问题在于,倘若抱怨一旦成习成风,成为一种泛滥的负面情绪,不仅会给心灵蒙上阴影,而且也常常于事无补。一味抱怨,以貌似“正确”的眼光挑剔事物,但更多的却是否定态度,要么以偏概全、全盘否定,要么求全责备、推倒重来。抱怨虽反映了客观问题,但靠抱怨却解决不了问题。毕竟,“要照亮他人,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他人,自己身上要有火种。”

抱怨过后,还需走出抱怨,探索继续前行的道路。如果剖开抱怨的坚硬“外壳”,往往会看到现实的问题,也会看到我们自身的不足。事实上,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哪种生活会让每个人完全满意。很多时候,欲念无壑,人心无足,势必烦恼困扰、忧戚悲切、抱怨不绝。“不畏红尘遮望眼,月轮穿沼水无痕”,从一定程度上说,抱怨关乎心境。

宁静致远,多一点宁静是化解抱怨的一剂良药。宁静始于安详,让心灵在喧嚣中回归自然;醒悟源于宽容,让心灵在沉思中洞悉世界。宁静多一点,抱怨就会少一点;宽容多一点,焦虑就会少一点。凡事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多坚持一点,多流点汗吃点苦,头脑就会更加清醒,心态就会更加平和,也就会多积累一点经验、多增长一些能力,离问题的解决也就更近一点。

“不抱怨是使人获得尊严的一种方式。”在名利面前保持宁静淡泊,知足常乐,面对鲜花掌声不忘形,受到冷嘲热讽不颓废,对待坎坷失意不沮丧,抱怨自会离你而去。为人做到无怨无悔,甘于平凡与寂寞,尽心承担起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这样的人生就达到了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的境界。正如梁启超所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快乐人生从完善自己开始。我们不必抱怨生活的不公,生活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放下抱怨,以豁达的风度直面人生,就能远离许多烦恼;以谦虚的态度注重学习,就能弥补才识不足;以宽容的胸怀对待他人,就能赢得诚信回报;以热情的双臂拥抱生活,就能拓展有限生命。

万物靠阳光生机勃勃,心灵凭修养纯净无瑕。邹韬奋说过:“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彻底想起来,名利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这正是为人处世的要义所在。    http://www.3lian.com

心如止水,可问题是世间之大又有几人可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6451/170842779503.html

更多阅读

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究竟是什么 师洋门事件究竟是什么

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究竟是什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朝大诗人王维写的著名诗句。表达了诗人在异地思念家乡亲友的真挚情感。而诗中的茱萸就是指有补肝益肾作用的良药山茱萸。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是哪里

[译文]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出典]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注: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2、注释:九月

“遍插茱萸少一人”知道“茱萸”长啥样吗? 茱萸

说到重阳节,大家应该会第一时间联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

揭开豪华车面谱:激情法拉利生产比需求少一辆

意大利-法拉利、德国-迈巴赫、瑞典-萨博、美国-凯迪拉克、英国-捷豹,我们将五位风度翩翩的骑士各画一张素描。激情法拉利:生产比需求少一辆“法拉利重质量而不是销量,因为我们是顶级跑车,所以我们生产的数量总是比市场需求少一辆。”

声明:《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努力 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宁静》为网友白了少年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