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本学期的最后一天。不知有多久,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假期了。所以,对休假失去了热情。反倒是因为在假内,周末也不分,有事就被召唤。
现代社会中的人慢慢被夺取了时间,失去了太多自由。有时,我会想到教育上,我们那么倡导学习的自主,以为有创造力的学生才是未来社会急需的人才。可是,当我们审视社会,又会发觉在许多的时候,不需要所谓自主和自主的创造,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都需要被迫收入一个套版里,即要合乎秩序和规范。
在教育的语境中,给予学生个性的解放,是一件难做的事。一方面做教师的习惯于用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不给学生太多自学和自主的时间与空间;另一方面,有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学生很少,他们也比较习惯按照老师说的办,听老师的话,做一个乖巧的好孩子。
我们呼唤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复苏,其实又有一些担心:学生能自主吗?他们自主后,我还能做什么?我们有一份潜在的职业忧虑,即以为学生自主精神的解放,会剥夺一些教师的权利,因为这势必是发生在教育环境中,师生之间的一次分权。
由教师全权管理教学,演变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暂且不管有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自主和有多少学生乐于接受自主学习,那么教师普遍会觉得旧有的教学模式被颠覆,而自己在新的处境中无所适从。这种教育理念所冲击的是教师的习惯心理,而很多教师心理形成的屏蔽反应,就是质疑,学生行吗?当大势驱动,我们需要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创设条件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接受的是,有一个双主体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个不在一个层面的东西硬被拉扯在一起,在一个时空内运行,不出问题就怪了。这其实不是学术问题,究其根本是政治上的妥协,即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权利上各占一半,这是一次分权。从教师在教学上一人说了算,到学生参与课堂,有了较多的发言,我们会看到在课堂中教师是退了一步而学生相应进了一步。
然后,回到课堂教学中,我们就会发现一些现象容易理解了。现实条件下,我们接受的课堂,是教师控制下有限的对学生自主性的开放,即教和学互动性比较突出。教师并不接受学生绝对自由的教学。这大约是教师在改革上可是退守的底线了。
因此,在文化心理上,教师所构筑的是一道无比坚固的防线。中国教育环境中,教师偏重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我们比较接受权威,以为只要接受权威指挥,之后的发生取得的效果就是最佳的。于是,只要按照老师说的办,听老师的话,学生的成长就是最佳的。教师的作用类似于威权人物。
目前教师视角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变。我们推名师,观摩课,看得都是老师。教师在课堂中驾驭得当,学生适度参与,有序有效的课堂是大众认可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学生的课堂自主和学习自主,其实并不是建立在其思想解放基础上的。即不是学生主动说,老师你要给我学习的权利,不要都听你的,我要自己说了算。这种绝对自由的学习是不是存在,未来会不会有,我都有些怀疑。
教育中的自由是有条件和受到限制的,未来社会也是这样。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是不是可以发挥创造力,这与其生存的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现在我们看到了在高端人才上,我们不够顶尖,人数也少。可是这仅仅是教育培养人才不足和有些失误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即使他有创造力,是不是可以施展出来。这就是说,社会的用人机制也要有适应性改变的。
创造性人才是在高度自主的环境下,他本人也要有自主意识,而且坚持自主探索的形成性结果。有人说,好的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这话非常有道理。
给予一些学生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权利,少干预他其实就是在帮助他形成创造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