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完善管理、提升服务。目前,我市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管理和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加大经费投入升级更新设备
“免疫规划要实现信息化,加大硬件上的经费投入是最基本的要素保障。”据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何奔介绍,自2010年起,我市为加强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已累计投入经费达600多万元。去年一年,我市在数字化门诊、冷链温度监测系统等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项目上又新增投入130余万元。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已覆盖全市。2014年,我市共新建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10家,在全市89家预防接种门诊中,有61家已运行数字化管理系统,占门诊总数的70%左右。“这些已建成的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可以实现取号、预检、登记、接种、留观一体化的全程数字化服务。儿童家长们只需通过语音呼叫、led液晶屏、电脑显示屏等技术平台,就可以轻松完成整个预防接种流程。”何奔表示,借力科技,我市已实现了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和数字化门诊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可有效避免接种差错的发生。
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硬件上有了保障,软件上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据了解,利用在全市接种门诊覆盖率很高的“金苗系统”,目前,我市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信息的登记、预约、接种以及疫苗的汇总统计、生物制品管理等方面均已能够达到国家的相关要求,并已实现了对辖区儿童接种情况的动态管理。与此同时,依托“金苗系统”的短信通知功能,相关部门还可以及时通知适龄儿童接种疫苗,大大减少了儿童的漏种情况。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免疫规划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2014年我市还先后举办业务培训14期,630多人参加培训。”何奔表示,即使是在日常工作中,市、县疾控中心也会通过现场指导、qq远程、电话、e-mail等多种方式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免疫信息化的工作督导。
积极推进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优化工作流程,改善门诊秩序,更对提高服务能力、保障接种安全大有裨益。据了解,为了推动免疫规划信息化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紧跟时代潮流,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去年以来,市疾控中心在进一步加强星级门诊建设、巩固疫苗与冷链管理的基础上,还不断尝试借助微信平台,推出“移动接种证”项目,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此外,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盖章制度和预防接种风险识别项目也已得到有效推广。据了解,接下来,市疾控部门还将进一步开拓手机这个服务载体,为我市儿童家长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和免疫知识,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效率。
延伸阅读:专家称多个脏器受损需考虑风湿免疫病风湿易被误诊漏诊 脏器受损需考虑风湿免疫病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免疫细胞保护机体首次发现染色体破碎或可致免疫疾病自愈流感患者发生肠胃炎的免疫学机制获揭示北师大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抑制宿主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