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优质课 必修3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人教网)

必修3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北京鲁迅中学 任 华#TRS_AUTOADD_135848936534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58489365340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58489365340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58489365340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58489365340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取精去糟”,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能力目标:

 

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分析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传统文化价值,激发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过程(所设情景或可改成情景剧)

 

◆ 导入

 

情景一:近几天在广州工作的嘉妮正急着赶一份策划案,节后客户就要。她很犹豫:快到中秋节了,回北京的家还是留在广州?

 

问题1:讨论嘉妮回不回家?

 

学生发言(略)

 

师:中秋节──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中秋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也就是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 新课教学

 

◆情景二:嘉妮坐飞机回到北京,中秋之夜,与家人坐在四合院的天井中,摆上月饼以及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全家一起赏月、叙聊。

 

外公首先发话:“中秋赏月有什么讲究?中秋节是个传统节日,谁来说说它的历史?” 大家七嘴八舌说起来。

 

问题2:中秋赏月有什么“讲究”?说说中秋节的发展历史。

 

学生发言(略)。

 

师:“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板书:传统习俗的继承

 

问题3:中秋赏月反映了我国文化的什么内涵?如何理解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的“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

 

学生发言(略)。

 

师:中秋节是人们的情感和自然现象结合得最紧密的节日。中秋赏月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崇敬,而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属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秋节是民族文化展现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又称“团圆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中秋团圆、家国和谐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

 

板书:传统习俗、家国和谐、团圆、天伦之乐、传统思想   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纽带。

 

◆情景三:一会儿,舅舅随口咏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宋)苏轼)

 

堂弟做晕状,说古诗太拗口,不如短信直白:中秋之夜,快递员嫦娥会送你一个我亲手做的电子月饼,它饱含思念,裹着真情,低碳环保,不含添加剂。(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寄了。)中秋快乐!

 

问题4:古诗与现代短信反映的内涵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发言(略)。

 

师:古诗属于古代文学,在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中都有对中秋节的表达。它们都属于传统文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与现代短信反映思想有所不同,反映出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古诗与现代短信反映亲情、友情,贵和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属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板书: 传统文艺、相对稳定性。

 

◆情景四:这时嘉妮给大家展示自己旅游的照片,有围屋、土楼。姨妈说:“围屋、土楼和北京四合院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围起来的,有方有正。”

 

问题5:围屋、土楼分别属于哪里的传统民居?

 

学生发言(略)。

传统文化的继承优质课 必修3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人教网)

 

师:传统民居正是传统建筑的代表。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成为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问题6:四合院、围屋、土楼作为传统建筑,所共同展现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这三种传统民居作为传统建筑,反映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属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板书: 传统建筑、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传统思想。

 

问题7:传统习俗、传统文艺、传统建筑都反映了传统文化的什么共同点?

 

学生发言(略)。

 

师:传统习俗、传统文艺、传统建筑都反映出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的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习俗、传统文艺、传统建筑都反映出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

 

板书: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继承性。

 

情景五:过了一会儿堂妹堂弟在旁边嚷嚷:“现在传统节日过起来没滋没味,中秋节除了吃月饼,看看月亮,没什么意思。还不如玩会儿电子游戏。”外婆接话:“年轻一代应当好好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文化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问题 8: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发言(略)。

 

师:传统节日中优良的文化基因,确实可以服务于当代人,使当代人能够吸收融汇这样的优良文化基因,提高文化快乐和文化自尊。灿烂的文化,加深了对民族、历史的认同,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地继承。以是否顺应社会变迁,是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内容为标准,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板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态度。

 

◆课堂小结

 

略。

2013-01-18  人教网 下载: 传统文化的继承 课件.zip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6551/36406096810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数字玄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颠覆上

原文地址:数字玄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颠覆(上)作者:武陵君数字玄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颠覆(1-4)  在中国传统文化神秘的一隅,即易术、相术、占星术、风水堪舆术、占梦术、扶乩术、九宫术等林林总总的“奇门术数”中,数字均起到关键性的指示

传统文化的消亡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传统节日消亡还是发展

从文革到现代建设,人们有意无意地毁掉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古时建筑和一些传统文化传承,一些传统的文化现今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大量的80后、90后盲目的崇拜西方文化,有学者就此愤慨地评论道“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急于践踏

双一章诵读法解悉熊春锦传统文化的学习,关键是灵感的思维,心和身要融汇在其中。我们所习惯采用的是西方式的学习逻辑方法和可得出结论的实验证伪的方法。在思维领域,几十年来所建立的完全是西方科学的方法和模式。

双一章诵读法解悉熊春锦传统文化的学习,关键是灵感的思维,心和身要融汇在其中。我们所习惯采用的是西方式的学习逻辑方法和可得出结论的实验证伪的方法。在思维领域,几十年来所建立的完全是西方科学的方法和模式。现在我们要继承祖先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十大传统美德,分别是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理想人格对中国知识阶层乃至整个中国人来讲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四大思想支柱1.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国人的基本哲理;2.天人合一思想是认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指导思想;3.中和中庸思想是正确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4.修身克己思想是国人修身养性的基本原则;下面分别做出阐述:(一)阴阳五行

声明:《传统文化的继承优质课 必修3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人教网)》为网友芒果大暖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