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夫人杨绛5月25日凌晨于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105岁。
文学大家、翻译巨匠……世人见先生等身的著作,满溢的荣誉,而先生教会我们的却是温柔敦厚、风雅大气、宽慈悲悯,与万物不争。
斯人已逝,世人都在惋惜。然而于先生言,这却并非她喜欢的告别方式。
所以,在沉痛的哀悼声中,长歌不必当哭,我为先生感到高兴。
杨绛:不开追悼会;不受奠仪
2012年,3月26日,社科院陈奎元院长来看望。杨绛先生提出三要求:一、我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二、不受奠仪;三、至多七八至亲送送。
杨绛先生为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能够选择“生的意义”,与能够选择“死亡的方式”,同样都很有价值。
先生生前著作等身,功成名就,值得世人称赞;而当她逝去之时,能够融合自洽,找到她以为的“从容与淡定”,同样功德圆满。
三联阅读配图
作为105岁的老人,想必杨绛先生已深谙生与死的奥义。
最近,主持人马东回忆他的父亲,著名相声家马季先生时,对于“死亡观”的谈话,同样引人深思。
他说,我父亲今年去世十周年,父亲去世三年以后,我做了一个梦,我梦到我的父亲。我父亲对我说,我今天才真正走了,很高兴,跟你做一世父子。有缘再聚。
对于死亡,我们都应该“恋生,亦不畏死”。
杨绛先生对年轻人说的话
让我们一起追忆先生生前,对年轻人说的那番话吧。这或许是最好的凭吊。
钱瑗曾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