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写雪的诗
岑参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代表之一,与高适并称为“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作品中写塞外大雪的诗歌。
雪景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岑参第二次前往塞外上任,武判官就是岑参官职的前任,这首诗就是为武判官送行之时所作。从诗的首句“被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就能看出当时塞外已经大雪纷飞。塞外的风更像是一把刀,都把草给吹折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此诗的千古佳句,一夜之间世界就变得银装素裹,在岑参的眼里寒冷的冰雪世界新奇壮美,让他想到江南的灿烂春色。岑参用他那新奇独特的想象把塞外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写得充满诗意又及其具有艺术感染力。“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大雪下整个塞外的情景,与下面送别武判官的欢快分为形成对比,使得全诗的感情更加丰富。“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是诗中隐藏的时间线索,大雪纷纷扬扬,红旗已被冻直了,表明雪下得时间之长。
“去时雪满天山路”是作者送别武判官时的现时现景,天山满满的全是积雪,起伏的天山在白雪的覆盖下也显得更加壮丽,而作者对武判官的离别之情也是呼之欲出,在最后一句“雪上空留马行处”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武判官的真挚感情,武判官已经远去,作者依然盯着大雪地里留下的行行马蹄印记。
岑参简介
岑参,约生于公元715年,公元770年客死咸阳。岑参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曾出任过宰相。其伯祖父因不同意力武承嗣为太子,被贬后远征吐蕃,后被诬陷进了牢狱被诛杀。岑长倩的五个儿子全被杀害。岑氏亲族很多人被流放。
岑参雕像
岑参的父亲曾经出任过仙、晋(今天的山西临汾)二州的刺史,不幸的是岑参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
岑参父亲去世后,家道更加衰落,岑参幼年过得很孤贫。但是岑参天资聪颖,五岁就跟随其兄长学习读书,九岁便能吟诗作赋。天宝三年,岑参考取进士,之后仕途算不上顺风顺水,曾两次满怀一腔报国热情前往塞外,但是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岑参的边塞作品也大都是在这阶段完成的。
岑参的作品涉猎很广泛,山水,赠答,边塞等各个方面,岑参早期的作品多为写景和抒情的赠答之作。诗中抒发了很多自己的坎坷经历和嗟叹贫贱的忧愤之情。在边塞的那几年经历让岑参的作品的境界开阔很多,继而他写出的边塞诗多瑰丽浑厚,想象丰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边塞的生活让他近距离地接触了边关战士的英勇感受到了边塞异域风光。他将这些感情都融入了他的边塞作品中。岑参晚年的作品大多感怀战乱,他本人也更加渴望回到故乡,但是当时蜀中爆发安史之乱,岑参最终也没能回到故乡,于公元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的读音
岑参(cénshēn):岑(cén)新华词典解释有两个意思,第一是小而高的山,有岑寂,岑岑等词语。第二个解释就是姓氏,姓岑,就是岑参的姓。参,在字典里是个多音词,有cān,shēn,cēn,sān四种读音。岑参的参是读shēn,词典解释是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有参商,参辰卯酉等词。参shēn也是一种中药名字,如人参,党参。
岑参
岑参生卒年约为公元715-公元770年。中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代表。南阳人,是大唐宰相岑文本的曾孙。与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并称高岑。现存的代表作约有四百零三首,其中有七十多首是边塞诗。另外还作又《感旧赋》、《招北客文》两篇墓铭。
岑参幼年丧父,所以岑参幼年过得很是孤苦。五岁跟随他的兄长读书,天资聪颖,九岁便能吟诗作赋。二十岁的时候考取进士,仕途坎坷,两度前往边塞施展自己的报国之志。可是现实总是不如人意,岑参的边塞诗大多都是在那段时期完成的。晚年的岑参罢官后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公元755年12月至公元763年2月,安史之乱爆发,蜀中战火纷飞,路不能行,岑参最终也未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最终卒于成都。
岑参的作品极其赋有浪漫主义色彩,用词雄伟,想象比较丰富奇特,诗歌基调热情奔放。
岑参的作品涉猎很多领域,山水,边塞,赠答等等。《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西征》是岑参边塞诗的杰出之作。
岑参冬天的诗
岑参是中国唐代杰出而又不可或缺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走马行川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的作品中写塞外冬天的诗歌。
边塞冬天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当时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在那段时间里,封常清几次带兵出征,这是又一次出征前岑参作的送别诗。从诗句的第一句“君不见走马星川雪海边”就可以看出当时时值隆冬,诗人通过对冬季塞外军帐中将军的金甲,夜行中战士的兵戈的描写,反衬塞外冬季环境的恶劣,从而突出将士们昂扬的斗志和英勇的品质。
为了突出全诗的恢弘气势渲染恶劣的严寒环境,诗人用词铿锵有力,如“轮台九月风夜吼”“随风满地石乱走”中的动词“乱走”和“夜吼”,像是一头猛兽在寒冬的夜晚怒吼,显示了塞外冬季的寒风又疾又猛。而被吹走的乱石更是表现出风的力量。“马毛带血汗气蒸”马毛身上挂着雪花,表示将士们是在大雪的天气里行军,行军特别艰苦。正是风头如刀面如割。马身上却还冒着热气,热气立马被冻结,可见当时环境温度已经低到极致,将士们行军时间又长,可见将士们是何等的英勇啊。作者如此生动,大力地对恶劣环境的描写,其实是为了衬托战士们的飒爽英姿,环境的恶劣程度就是战士们战斗豪情的写照。
诗的最后,作者真诚地为将军打气,敌军定会闻风丧胆,望风而逃。而作者自己要在车师西门遥等将士们的捷报。
岑参的诗
岑参是中国唐朝典型的边塞诗人代表,和同朝的高适并称为“高岑”。岑参约生于开元三年(即公元715年),出生地是河南仙洲(今在河南许昌附近),其代表作很多,如《岑嘉州集》、《轮台歌》、《逢入京使》等。
岑参作品集
其父早逝,家道渐渐衰落,岑参幼年过得孤苦,五岁跟随其兄长读书,天资聪颖的他九岁便能吟诗作赋,二十岁及第,后曾两度满怀报国之情前往边塞,在边塞六七年的生活对岑参的诗歌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岑参早期的诗歌涉猎很广,赠答,山水,感叹身世和坎坷经历等等,他到塞外之前的山水诗风格和谢兆、何逊很是相似,但是岑参的山水诗想象更为大胆和奇特,想象力很是丰富,如《暮秋山行》中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又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中的“长风吹长茅,野火烧枯桑”等等,都是意境造奇的诗句。
天宝八年,岑参初次入塞,天宝十三年,二次入塞。六七年的边塞生活让岑参零距离地感受到边塞的广袤雄奇风光,如火山云,狂风和瀚海。更是真实感受到了边关战士的军旅乡愁。岑参将这些感情全都融入到自己的边塞作品中,如描写边塞奇特景象的《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在这段时期完成大量杰出的边塞诗,这些边塞诗境界开阔非凡,极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如广为称赞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晚年赶上安史之乱爆发,所以其晚年的诗歌大多感怀战争的伤乱,渐渐趋向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