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编程思想文字版 《文字乾坤》09、思想





(1)思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念也,虑也,绎理为思。又愿也。——《六书总要》

 

“思”,繁体字写做“恖(xìn)”,“心”的上面加“囟”。囟门是婴儿大脑发育完成最后闭合的地方,代表大脑。后囟门一般在出生后3个月闭合,前囟门要到1岁半才闭合。道家认为脑为先天“元神之府”,心为后天“识神之府”。所以“思”几乎涵盖了人的所有心理活动,是先天本能与后天意识的结合统一,是仅次于悟的层次。

“思”者,上为“田”,下为“心”,“心之田”就是所谓“境由心造”。这就是说环境、运势、人生的美丑、吉凶、是由心境的快乐与否而决定的。出于佛语“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

人之一生,瞬息万变,不得意事常有。若因此而郁郁寡欢,则失之大也。天下事,福兮祸所倚也。情系心生,境由心造,待事若此,善莫大焉。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之中,相随心转,身随心转(身是体质),环境随心转,是心转境界,不是境界转心。

苏轼有个名句:“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意思是说,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情景,在不同的心境里,所得到的将是不同的感悟。 所以,良好的情绪,和谐的氛围,宜人的景致,皆是由自己的心态来决定的。而心造贵在拥有一颗平常心,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得意淡然,失意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怀平常心,谋平常事,过平平常常的日子,我们的心境才会是平和的。但是,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更不是消极处世。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反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看不顺眼的人,看不过去的事,多如牛毛。“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若能以平常心来把握自己,则“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没有了怨恨心,生活自然和谐,心境自然安详。这就是《书·洪范》中讲的:“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

古人说:“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即是说,人无完人,所以有德行的人不责备于他人。如何宽厚待人呢? 明人洪应明说得好:“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这里就给我们说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就是我们去除怨恨和远离祸害的方法,第一个就是不责备怨恨别人;第二个是不宣传诽谤别人的隐私,不背后说人闲话;第三个就是忘掉过去不好的、坏的、抱怨的。这三件事能够做到,我们的人生就会马上豁达。

“心本无生因境有!”这是毗舍浮佛的名言。经云:“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这就把心与境,境与心的关系说得一清二楚。心既因境而有,境亦不能离心独立,因境系因缘生!无有自体。比如镜影!虽有万别千差之相,如无镜光,影不能现;境亦如是,无心境无成,即或有美景佳境,无心领受鉴赏,有亦同无。心与境既相对而生,离一即无,则境与心,皆非真实,同属虚幻之影明矣。

随着人类社会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在生产力提高、经济增长及物质产品不断丰富的同时,人类不仅失去了青山绿水,失去了蓝天白云,更为可怕的是人类自我的心灵也受到了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的侵蚀。人类不仅要在自我生存的环境中去寻求环境保护的意识,与此同时人类的心灵与精神家园同人类的生存环境一样,遭到了物欲横流的污染,也需要进行环保。许多人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享受丰富了,但这些人并不快乐,心灵依然痛苦,精神依然烦恼,当今时代的人们普遍有一种感觉,活得太累,人们为什么会觉得活得太累,那是因为人们在当今的社会与生活中,只有物欲的诉求与满足,没有确立与寻找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人们在了无价值与意义的人生中生活,就会觉得整个社会犹如一台紧张运行的机器,每个人只不过是这台机器上微不足道的小小螺丝钉,在这种紧张而程序化的社会模式中,人们看到的人类世界是充满了痛苦、烦恼与焦虑的社会,自己的心灵与精神也难以得到安顿与清净,由于这种烦躁不安的心绪,人们所营造出的一片心境世界,不再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合一的祥和景象,而是充满了怨恨、充满了愤愤不平的人间景象。

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大千世界。

java编程思想文字版 《文字乾坤》09、思想

一位朋友谈到姑婆的故事,说这个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其实,有生活里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姑婆”。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脚一样。所以,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六书总要》里面讲:“念也,虑也,绎理为思。又愿也。”所以,你的愿望决定你的幸福指数,愿望没有了限度,就成了欲望,欲望就成了烦恼,这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也是一切疾病的根源。

《灵枢·本神》说:“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存变谓之思,因思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意思是说,心理活动形成了意,保存的意就是记忆,叫做志。根据记忆进行变通的考虑就是思,基于思考对将来有预测期待就是虑,对虚幻还没发生的事情进行抽象思维就是智。 

思是又是“七情”之一,与喜、怒、忧、悲、恐、惊并列,属于人之常情。激烈和过度的情绪变化,会影响脏腑、气机的运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思伤脾”。《素问·举痛论篇》说“思则气结”。意思就是说过度地思考问题,用心用脑过度,就会使气机阻滞,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很多人饭后就觉得困倦,非得睡觉不可,其实就是思虑与脾胃气血产生了矛盾,导致身体顾此失彼。有的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看书、读报、讨论思考问题,最终导致消化不良,这就是因思伤脾。而有的人吃得过饱,饮食过量,肠肥脑满,也就没了心思去研究思考问题,这就是因食伤思。人想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求知欲,还是吃个七八分饱,留点儿饿的念想为好。这里我们就知道了,思是因为愿望在不断增长,变成了欲望,过度的思,就成了脾胃疾病的根源。这个不但我们从理论上来讲,从《皇帝内经》,从生活中,我们都会得到验证。 

《灵枢·本神》说:“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这是说因为过度害怕,出现了心慌心跳,加上思虑过重,最后伤神,出现莫名无由的恐惧,吓得遗精、大小便失禁。 这里就说明了,更加深度的思虑,就会造成的非常严重的后果。

 


 

 

(2)想

 

想,冀思也。注希冀而思之也。——《说文》

意之也。物未至而意之也。——《增韵》

 

“思”是不及物动词,“想”是及物动词。思是自思,也就是考虑自己的事。想是相思、他顾,也就是考虑自身以外的事物。所以习惯上说我想你,不能说我思你;从字形上,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字是由“相”、“心”组成的,简单说就是相应的心。所以《说文》里面讲:“想,冀思也。注希冀而思之也。”这里还有第二层意思,在注疏里面体现出来了,叫做希冀而思。就是希望对方(环境)如何如何。这里同时也说明了我们上面提到的,愿望到欲望,幸福到痛苦,这是一个程度的过度。

老子说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可是,我们今天的社会从小灌输给人们的思想就是竞争、斗争、名利、货殖、攀比,等等,使得很多人忘记本性。张仲景《伤寒论·序》里面讲:“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意思是说,人们只知道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所以,这些人真的需要改变价值观,进行一些“忘我”的治疗了。这个“我”,就是被后天环境塑造的思想。改造思想,确实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那么我们怎么办呢?《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提到了一个理想的做人境界,那就是先天本能欲望和后天意识思想的完美统一结合,也就是做圣人的境界。书中说:“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淡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意思是说,比起出世离俗的真人和至人而言,圣人不仅顺应天地的变化,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且入世随俗,和普通大众和谐共处,不愤世嫉俗,不标新立异,无论穿着打扮,还是行为举止,都随自己的心愿,也让别人看着舒服。外面没有加班加点、点灯熬夜的工作,内心没有什么想不通、整不明白的思想,过着平平淡淡、坦然从容的生活,能自得其乐,用不着求别人,形体身躯功能健全,不残不缺不痿不废,活个百八十年没有问题。这就告诉我们如何找到无争的境界与现实社会的结合点。 

“想”者,上为“相”,下为“心”,“心之相”,就是所谓“相由心生”。这与“境随心转”相辅相成。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心相篇》开篇就说:“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意思是说,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这是两个方面,如果把这个面反过来说,也就是这个人心里的想法,决定了他的行动和相貌,同时也决定了他的旦夕祸福。所以,老子在《太上感应篇》上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改变思,可以把我们从欲望的苦海里面拉回来,可以把我们从怨恨心、不平的心导致的脾胃系统疾病中康复回来。然而,改变想,可以把我们从盼望心、相应心中超脱,以使我们可以自我控制我们的生命健康,可以调控我们的身体健康。既然我们的情绪是导致疾病的根源,那么,思想就是导致情绪的根源。错误的观念导致不良的情绪,不良的情绪导致相应的疾病和际遇。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通过修身,达到可以反省、改变错误的观念,就会和谐我们的内心环境,也就是减少甚至祛除不良情绪,那么,这就是对疾病和生命和谐最大的一个预防。如果通过修身,更进一步的来完善自我,我们甚至可以达到从反省、改变到观想、控制的改变,那就是我们不但是预防疾病的问题,更是解决和治疗疾病的问题。大家知道佛家有观想的法门,更有内观的法门,都是在修炼对思想的控制力。道家有观想治病法,控制和驾驭自己的思想,就可以治疗疾病。这和西方科学发现的心想事成的秘密,《谁知道答案》的原理是一样的。确切的说,还不如我们传统的理念更加完善。但是他们比我们传统文化晚了近五千年。这就再一次证明了祖先的智慧,是具有根本性的,前瞻性的。只有从传统文化里面,我们才可以找到万事万物的根源。并且,随着我们越来越接近绝对真理的观念,我们就慢慢接近了“道”,接近了自然和宇宙的真相,这也我们了悟生命的必修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6851/63540241054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1987版《红楼梦》插曲简谱 电视剧红楼梦插曲简谱

原文地址:1987版《红楼梦》插曲简谱作者:三木-鲁姆-远致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词1.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2.枉凝眉

转载 吉他版《献给爱丽丝》演奏提示 献给爱丽丝吉他教学

原文地址:吉他版《献给爱丽丝》演奏提示作者:龙岩吉他协会吉他版《献给爱丽丝》演奏提示《献给爱丽丝》作曲:贝多芬(Ludwig vanBeethoven,1770~1827)。调性a小调,节拍是3/8。《致爱丽丝》原是钢琴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810年所作。作者将

声明:《java编程思想文字版 《文字乾坤》09、思想》为网友漫山遍野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