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朴归真 个性张扬
——浅谈小学生个性作文教学之我见
叶圣陶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作文教学也一样要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写学生之所见、所闻、所想,返朴归真,让学生自主作文,回到“真”路上来,写出“真”文。
一、回归生活,疏通创作源头
1.抓住天时,及时体验。
不同的季节,大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春天百花盛开,生机盎然;夏天骄阳似火,热浪逼人;秋天硕果累累,金黄一片;冬天寒风刺骨,冰天雪地。不同的时间,天气也会瞬息万变:或是晴空万里,或是大雨倾盆,或是浓雾弥漫,或是大雪纷飞……作为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体验。如每年春天,生活在南方的学生感受最深的就是那蒙蒙春雨了。于是,我让学生置身雨中,观察春雨,感受春雨。让他们用心感受,尽情欢笑。因而奇迹般地写出了一篇篇优秀习作!如:春天,天上的雨是不寻常的,一下就是两天,像细丝、像牛毛、像绣花针,密密麻麻地斜织着,给春姑娘穿上一身绿如染、碧似绵的绿装。丝丝绵绵的春雨,虽然只是细雨蒙蒙,但它却将飞扬的尘土轻轻抚扫,使树叶出现出亮丽的色泽,让花蕊流动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停步仰望,雨中的天空,显得那么空旷、苍茫,迷蒙中,现出了深邃的神秘……
2.利用地利,尽情体验。
我们的周围总有一些特殊的地理优势。如有的靠山,有的临水;有的是繁华都市,有的是静谧乡村。无论何地,教师都要充分利用地利优势,让学生尽情体验。我在指导学生写秋天的景物时,便利用我们山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带着学生走进田野,进行教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积极性。我便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面对美丽的景色、呼吸清新的空气,坐在松软的草地上,多么惬意!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仔细的观察之中,并融入了自己的体验。交流时有声有色、兴趣盎然。这样生动活泼、来源于生活的训练使学生觉得熟悉生活也是风景,产生了主动写见闻,用笔表达心声的强烈愿望。
3.创造人和,丰富体验。
有些景物学生从未见过,有些事情学生闻所未闻,这对学生素材的积累极为不利。我们必须创造机会,丰富学生的体验。首先,举办活动。学生天性好动,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让他们动手做一做,体验事物发生的过程。如写场面时,可以开展大扫除、拔河、扳手腕等活动;写科学小品文时,让学生先做科学实验,如鸡蛋浮起来、蜡烛灭了、尺子吸纸等活动。其次,参观旅游。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无奇不有。那新颖别致的建筑、静谧朴质的田园、千奇百怪的鸟兽等,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观游览,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领略那美不胜收的景色。触发写作灵感和激情,热情洋溢地为神奇的大自然撰写壮丽的诗篇。
抓住天时、利用地利、创造人和,有效地疏通了学生创作的源头,让学生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习作时自然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再也无需抄袭、捏造了。
二、突出体验,促进个性张扬
写作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之一,它要求作者享有充分的自由权,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虽然写作有一定的方式,但形式有时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如果过多地强调形式,即使是成年人、作家 ,也难以写出好的作品。学生的习作过程,就是经过一番创造构思后,把生活经历及其感悟转化成书面文字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刚刚学习作文,如果一味地强调形式,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么写,这样写好,那样写不好……这无异于一位母亲要求刚刚学步的娃娃,不许迈八字脚,不许趔趔趄趄,要收腹吸肚、昂首挺胸正步走。如果以苛刻的清规戒律强规孩子,孩子不仅难以写好作文,还会畏惧写作文,厌恶写作文,并由此丧失对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就如在指导学生学生习作《春天的故事》过程中,我采用淡化形式、注重实感的方式,让学生放开手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写什么,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经过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了保护和促进,他们写出的春天就是烂漫绚丽、多姿多彩了。瞧,有的学生说:“春天来了,我闻到时了泥土的芳香。”有的说:“春天到了,我听到了小草冒出地面时那种用力时的口号。”有的说:“在春天,我听到了花苞爆开的声音。”这样的表达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个性空间发展的广阔性。学生的思维没有了羁绊,没有了束缚,也没有了禁锢,他们的主体精神得以焕发,习作时信心得以增强,写作兴趣得以激发,表达空间得以舒展。这样,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写作是一种表现自我的需要,是一种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精神享受的需要,从而达到舒畅、自由地表达,他们的个性品质也就得到了最为直接的表现。
总之,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领域,如果我们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真正做到,说自己想说的话,抒自己心中所感,表自己想表之情,写生活中确实之事,那么就一定能够达到《语文标准》中所提出的:“指导学生习作应该是‘表达真情实感,鼓励自主表达,全面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境界,也就能真真正正地让学生的个性在习作中“飞扬”了。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