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文史界对于万历皇帝评价极差,理由主要是他二十年不上朝,纵容太监充当矿监敛财等等。但真实情况是,万历虽然不上朝,但并非不管事,万历皇帝在初时也曾励精图治,但是由于皇权与文官集团发生了剧烈冲突,并受到压抑,万历这才用消极方式对抗。首先我们必须知道,终明代三百年,除了极个别的几个狠人,例如朱元璋和朱棣这父子俩外,其他的皇帝,基本上是过得比较憋屈的。明朝前期,主要是文官集团和皇权的对抗。
到了中后期,皇帝扶持宦官集团来对抗文官集团,无他,明朝的皇帝做的太憋屈了,文官说不给你面子就不给你面子,皇帝的旨意说驳回就驳回,例如嘉靖时候,为了大礼议的事情,说白了,这只是年幼的嘉靖皇帝想认父母而已,但是由于于礼法不合,文官集团坚决不同意,嘉靖也没辙,和文官集团开展了旷日持久的斗争,按照明史记载,内阁先后退回御批四次,执奏三十次,把嘉靖气的牙痒痒,但是也就是气一气而已。没办法了,嘉靖偷偷摸摸派太监向大臣行贿,哀求大臣同意自己的要求。结果大臣毛澄还是不同意,并且干脆辞职了事,这官爱谁当谁当。
尽管如此,按明史的记载,嘉靖皇帝仍然厚待毛澄,万历皇帝无论是在公堂之上发飙还是痛哭流涕演苦情戏,都是没有什么鸟用,堂堂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啊,真是闻者伤心听着落泪。皇帝的宽容和臣子的忠臣,使得明朝皇权所受到的限制相当之大,明朝的大臣们,也越来越彪悍,例如如岳正,明史对他的描述是,在上朝时候能当着皇帝的面和皇帝撕逼,唾沫星子都能飞皇帝衣服上去,而且这样的人并不是少数。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只有少数最接近皇帝的人,包括首辅,才了解到不同的环境可以为万历的性格和行为带来多大的差别。他从小早熟,在皇太后和张居正的教育之下,他的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目的。当初他对于臣僚的腐化感到忧虑,自己草拟手诏,禁止官员之间互相馈赠礼物。他对于各种典礼也颇为注重,早朝的官员缺席过多,他会提出质问;掌礼官的动作有欠娴雅,他会表示不快。但是之后他的懒名一著,臣僚们就谁也记不起他当初的励精图治了。明朝时期官员骂皇帝飞风气,别说古代了,就算是放现在,都是无法让人忍受的。因为皇帝的宽容,言官对皇帝狂风暴雨狼群式围攻的谩骂,已经到了歇斯底里和无所顾忌的程度,什么都敢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