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四哈利波特中斯内普教授的扮演者Alan Rickman因为癌症去世,终年69岁。小编在无限惋惜的同时,不禁想起了书桌一角还没拆开的体检报告,突然担心起今年是不是又有“新病”加入。
你的公司体检报告拿到了吗?
自从开始体检后,发现慢慢变老的不只是父母,还有我们自己。曾经那些以为会离我们很遥远的“中老年疾病”,在我们的报告上也慢慢有了。
很多人都有仗着年轻多拼几年的心理,对于吃饭、睡眠的重要性没有任何概念总想赚够了钱再休息,但赚多少钱才够花?年轻时拿命换的钱,老了够你拿钱换条命吗?
现在小编想跟你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本文作者为LinkedIn专栏作家Joy Liu。微信公众号繁荣成长工作坊(ID:FlourishingParty)。
今天我几乎是怀揣着忏悔的心情伏案提笔,我没有出现的原因很简单,我病了,从11月中旬开始到现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的身体一直在向我发出警告,但我好像一直不太愿意去面对这些信号。
可惜身体不会因为我对它的忽略而变好。终于,我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号这天晚上,因为连续3天低烧不退,不得不满心不情愿的去了医院的急诊室。这7天以来我也一直昏昏噩噩,几乎都是睡过去的。
身体不相信你的谎言
2014年的8月开始,我慢慢放弃了自己每周坚持3次的游泳。我给自己的理由当然有很多:因为我太忙,游泳太浪费时间,我总可以找时间去跑个步补偿,还有无数个“等我忙完这一段“就去游泳的自我慰借。
可事实是我连跑步也一起放弃了,我从不去健身房,而那个“等我忙完”的时间似乎一直都没有到来。
也许是因为之前的锻炼给我了一些挥霍的资本,2014年的下半年我每天还是疯狂的看书,写文章,办公益活动,应邀去各处分享,忙得不亦乐乎。
那个时候我几乎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女超人,当别人问我:“Joy,你怎么总是看上去有用不完的精力?”时,我还洋洋得意的回答道:“因为我的品格优势里,排在第一名的就是热情和干劲儿,所以我总是感觉特别有活力。”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简直是逆了天的存在,既可以静下心一动不动的看上6个小时的书,也可以一天在3个地方主持3个不同活动。可惜当时我根本不知道,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会因为自己对身体的忽视,付出怎样沉重的代价。
我想一个人健康的时候,就很容易忘记这样的健康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015年我得了3次急性肠胃炎,每次都让自己发高烧,高烧到必须打吊针才能退烧;我几乎每个人都会感冒,但每次我都告诉自己:没事的,多喝点水就好了。
的确,开始的那几次感冒好像万能的“热水君”就可以抵挡了。但慢慢我发现我不得不吃药,而且好像感冒的时间也会拖得很长,有时几乎是2个星期。
可你不要以为我因为这些身体的症状就“幡然悔悟”了,错,我变本加厉。
因为每次感冒或者身体不适都会降低我的效率,所以每当我觉得自己病好了的时候,就更加“珍惜时间”,更加对自己“下狠手”,觉得这样才能弥补我所有被身体所“拖累”的时间。
我觉得这一年半多时间里我像是一只迷失在自己谎言里的羔羊,任凭自己宰割,却一次次的好了伤疤忘了疼。每次生病时我都信誓旦旦,告诉自己我在病好了之后一定好好吃饭,按时睡觉,锻炼身体。
可是当病真的好了的时候,我常常做着跟生病时承诺自己的相反的事情:更努力地学习,更努力地看书写文章,睡得更晚,伏案时间更长,更经常忘了吃东西......
除非生命到最后一天
可是我一直觉得,正是因为我们对死亡的恐惧视而不见,才让自己一次次的用以为自己可以“永生”的方式活着,却从来没有真正的开始生活。
对死亡恐惧并且视而不见,其实我说的正是我自己。
2013年9月,李开复对外宣布他得了淋巴癌,2015年2月他在北大办了罹患癌症之后的第一次”复归“演讲,我在听众席上。
李开复11岁到美国,26岁拿到卡耐基梅隆计算机博士并成为最年轻的副教授,不到30岁就成为了苹果的研发主管;不到40岁便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后来再转任Google全球副总裁。
后来他创办了“创新工场”正准备大展拳脚时却被告知患有淋巴癌,腹腔中有多达20几颗肿瘤。
“癌症面前人人平等”是他说过的话,这让我再一次思考死亡的意义。
我想病魔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太多时候我们不愿直视它,然后用各种忙碌和追求来掩盖着自己的恐惧。
2015年8月,我在电影院里看“滚蛋吧,肿瘤君!”把自己哭成了泪人,因为它不是电影,它是有血有肉的熊顿姑娘跟癌症作战的真真切切的故事,更因为它是一个本还在花季的女孩还没有绽放便不幸凋零的故事。
可这一切的一切,最终好像都与我无关。
我虽然非常认真的思考过一个像乔布斯一样的人物们都经常思考的问题: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要怎么度过?
然后我发现这个问题真的是一个悖论。
当我健康的时候,我会说:
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我要打电话给所有我爱的人;
原谅那些之前我没有彻底原谅的人;
然后跟某个我还没来得及告白的男生告白一番,嘱咐他偶尔也去我墓碑前放朵玫瑰什么的......
可事实上是,我还没有病入膏肓到“今天”就要死,却早已没有力气去做这些事情,我当时真正最想做的,抱歉真的很没出息可就是很现实的,是睡觉......
所以其实我在健康的时候会把死亡当成是一个遥远的议题思考,而它仅仅停留在智力层面上,不曾真正影响过我的生活。
就像我们取得了成功,便开始“坐享其成”,因为我们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成功,却忘了现在的成功,都是在别人睡懒觉时早早起床得来的;
就像我们拥有着健康,便开始大肆挥霍,因为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如此的健康,却忘了此刻的健康,是我们无数个5公里跑,无数次游泳或者网球,无数次拒绝垃圾食品,无数次逼迫自己早睡,无数次坚持吃健康的蔬菜水果换来的......
直到有一天“成功”早已成为了过去,我们讶异地发现从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自己,已经被甩出了几条街。不练琴的李云迪也会在音乐会上屡屡失手,点球不进的梅西也会被球迷喊“你妈叫你回家练球”;
直到有一天我们在医院检查出自己得了慢性病,才意识到身体早就对我们警钟长鸣,那些我们熬夜看电视或者玩手机,我们抽烟,我们长期不运动,我们暴饮暴食的习惯,早就将之前我们觉得理所应当的健康,消磨的所剩无几。
拼命但不要拼“命”
很多人都会问:吃什么能让自己更健康?
可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因为我们的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问题不在于我们吃什么会更健康,而在于我们每天吃什么,我们持续的吃什么才更健康。
这就是过程和结果导向的差别。结果导向的人问问题的方式是:做什么才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但我们慢慢发现,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值得我们努力的东西,都根本没有一个简单的结果。
比如幸福,如果你问我: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幸福?那么我先要问问你什么叫做幸福。幸福也许根本不是一个结果,因为你想要的不是一刻的幸福,你想要的是持续的幸福,甚至说持续的更幸福,不是吗?所以幸福本身就是一个过程量,而非一个结果。
健康,其实也是一件过程导向的事情。
也许每天那30分钟到45分钟的运动也许看起来无关紧要,也许每天那一个苹果或者一份蔬菜看起来可有可无,每天那15分钟的正念练习似乎也无关痛痒,但如果你把它们看作是一个过程量,就会明白,此刻的健康是因为上一刻我们的努力,并且下一刻的健康,就紧紧的跟我们这一刻的行为连接在一起。
别再拿“命”换钱
感谢此刻我活着。今天又是我额外赚到的24小时。
我想这是公元2016年我跟自己,还有死神,共同签订的第一个盟约:每一个我“多活”的一天,我都带着感激,尝试着学会珍惜,那些我曾经觉得“理所应当”的健康和活力。
我想以后把死神带在身边,我还会跟它签订更多的盟约。
也许你发现我变了,我好像越来越少的直接把什么“心理学理论”或者原理丢给你,也越来越少再用“专家”的口气说些什么。此刻我坐在这里,很轻松的写给你和自己这些文字,甚至也愿意把自己最脆弱的部分暴露给你,因为我知道那些真正连接我们的,不是我们的完美,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不完美......
我相信我们都是自己生活的专家,也只有你才是最懂得你自己的人。
你知道对那些在最美好的年纪却被告知生命进入倒计时的人而言,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吗?在下面这个视频中,记者通过两个最稀松平常的提问告诉了你答案。
珍惜生存的权利,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仍然会严肃对待自己的工作,但我严肃对待工作的方式不会是不拿自己当回事。
本文作者为LinkedIn专栏作家Joy Liu。心理工作者,梦想是建立中国最大的积极心理学社区,繁荣成长工作坊创始人,微信公众号繁荣成长工作坊(ID:FlourishingParty)。
欢迎更多媒体、企业与组织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在公众号回复“赤兔”)。如有问题请联系领英客服电话:4000106277。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每日必读的职场干货。
2015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