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 酱 草(《本经》)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主产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原植物生于荒山草地、林缘灌丛中。喜稍湿润环境,耐严寒,一般土壤均可生长。味辛、苦,性寒。归胃、大肠、肝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临床用名败酱草。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
《名医别录》:味咸,微寒,无毒。主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
《药性论》:臣,味辛,苦,微寒。治毒风疹痹,主破多年凝血,能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止腹痛,馀疹烦渴。
《日华子本草》:味酸,治赤眼障膜,努肉,血气心腹痛,破症结,产前后诸疾,催生,落胞,血运,排脓,利瘘,鼻洪吐血,赤白带下,疮痨,疥癣,丹毒。
《开宝本草》:味苦、咸,平、微寒,无毒。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
《汤液本草》:《本草》云: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
仲景治肠痈有脓者,薏苡仁附子败酱汤。薏苡仁二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三物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取一升,顿服之,小便当下,愈。
《本草纲目》:败酱,乃手足阳明,厥阴药也。善排脓破血,故肿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后人不知用盖未过识者耳。
《本草蒙筌》:味苦、咸,气平,微寒。无毒。因似败豆酱气,故以败酱为名。入足少阴肾经,及手厥阴包络。除肿痈排脓散血,破痈结催产落胎。去疽痔疥瘙,却毒风痿痹。鼻洪吐血能止,腹痛凝血可推。
《本草乘雅》:诠名败酱,烹之色臭相似,形藏腹肠之所需也。气平味苦,盖炎上作苦,苦性走下苦肃肤腠,苦厚肠胃,平则无过不及矣。因名苦菜,月令小满,苦菜秀,白花整密敷布如盖。夏三月,此谓蕃秀,若所爱在外,犹夏日在肤,泛泛乎,若万物之有余也。盖夏火主时,金遇庚伏,而乃白花金布,抑秉制为用,制则化生欤。故从治暴热,火疮赤气,焦烁肺金肤皮形藏,而为疥瘙疽痔,马鞍热气者。热解则清而愈,此即点火成金,不烦另觅种子矣。仲景先生用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大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不独焦烁肺金之形藏,并毁败府配之大肠。金至斯坚,将来者进,成功者退,理劳然也。
《本经逢原》:败酱乃手阳明、厥阴药,善除暴热火疮,皆取苦寒散毒之用。其治疽痔马鞍热气,以其性专下泄也。《金匮》薏苡附子败酱散,治肠痈固结末溃,故取薏苡下达,败酱苦降,附子开结,而为热因热用之向导,深得《本经》之旨。若脓成热毒势胀,不可用也。而妇人下部疽蚀方中,亦恒用之。近世医师罕有识者,惟徽人采取榨干,曰苦榨菜,惜乎不知治疗之功用也。
《本草崇原》:败酱味苦性寒,故主治暴热火疮赤气,而疥瘙、疽痔、马鞍热气,皆为之热之病。马者,火之畜也。《金匮》方有薏苡附子败酱散,亦主肠痈而消热毒。
《得配本草》:苦,平。入足厥阴,兼入足阳明经。破血排脓,去蛆痔,除痈肿。
配米仁、附子,下腹痈。入四物,治恶露不止。
《本经疏证》:酱之为物,以谷蒸庵而成,已与生气绝远。然昼被日迫,夜吸露华,与天地之生气相吐纳,则又别著生趣,治其陈且败,则虽未至臭秽,特于生意遂无丝发可系矣。是物之根作陈败酱色,即其气亦复似之,偏生于早春,至深冬始凋,是无论生长收藏,温凉寒热,俱不能阂其欣欣向荣之性,所谓极无生气之中,偏具无限生机者也。人身血液津唾被寒热逼烁,至成一切痈疽疥痔,日渐败壤,此物偏能引致生气。俾寓于其中以渐化死为生,亦可为元之又元矣。
本经取治火疮赤气疥瘙疽痔之因暴热而成者,其义正与此合。暴系日暴之暴,不作疾速解也。徽人以是物作剂,云食之不生疮疖。
《本草分经》:苦、咸,微寒。入心包、肾。主暴热火疮疥痔,除痈肿结热、风痹,为治肠痈之上药。
【现代药理研究】
1. 败酱草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败酱草浸剂及口服液对多种球菌、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败酱草在细胞培养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基B1和B4等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在鸡胚内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2. 败酱草有保肝利胆作用。研究表明,败酱草有明显的促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作用。全草还有降麝香草酚絮状脑磷脂胆固醇絮状值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因而认为其具有抗肝炎病毒作用,能使肝炎病灶消退,使毛细胆管疏通作用。
3. 败酱草有镇静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皂甙。
4. 败酱草有抗肿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