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相亲 金星 金星《中国式相亲》:为什么你以为的真男人,都变成了妈宝男?

导读:心之助(微信:luyuexinli)女性心理专业平台预约心理咨询学习心理课程请添加微信15611121252文|卢悦(新浪微博@卢悦卢悦)主播|安之小编|心之助

  

  心之助(微信:luyuexinli)

  女性心理专业平台

  预约心理咨询 学习心理课程

中国式相亲 金星 金星《中国式相亲》:为什么你以为的真男人,都变成了妈宝男?

  请添加微信15611121252

  文 | 卢悦(新浪微博@卢悦卢悦)

  主播 | 安之

  小编 | 心之助 云云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做“魔幻现实主义”,不用去南美,来中国就可以了。这里有各种让你应接不暇的奇葩等着你目瞪口呆。比如金星最近开的这档《中国式相亲》。

  

  看完这档节目,我深深地觉得:在中国,做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你不会愁没饭吃了。

  很早之前,我就知道在北京的景山,有一个相亲角,里面有各种白发苍苍的大爷大妈们,举着牌子,进行着各种热闹的讨论,不是他们在相亲,而是为儿女的婚姻大事,他们组织起来,帮助孩子们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交配”大事。

  我也知道,有很多父母是可以有这样的权利,押送孩子们相见。但我的想象力还是太贫乏:一般我的想象是,父母会让这对男女单独相见,然后自己再离开现场。

  但是这档节目,让我深深地惭愧:我没想到还有这样没下限的相亲——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相亲,最后拍板与否由父母决定。

  

  图注:父母来选女嘉宾,儿子则都在隔壁玻璃房里看着。

  孩子何必要来呢?

  让我更惊讶的是,在相亲的现场,父母和孩子几乎完全一致,三观出奇的相似。

  是什么样的三观呢?

  1.婚姻就是交配;

  2.男人是不断升值品,女人是不断贬值品。

  我觉得这不太像是相亲的现场,而像是人贩子买卖的现场。这些在社会上也算是精英的男人们,和来自旧时代的父母的思维简直就是无缝连接。

  

  

  一群男人见到一个颜值很高,又会煲汤的女人,一起要蜂拥而上,但听到她是40岁,二婚带11岁孩子以后,唯恐避之而不及。

  

  图注:男人们听到女嘉宾年龄是40岁的时候的表情和语言

  

  图注:父母们听到之后的奇葩言语

  父母们更是如临大敌。而更奇葩的是,这个会煲汤的颜值可以骗人的女人,为什么要到这样的相亲节目来?这不是作死吗?

  

  图注:女嘉宾的回应!

  她更像是个堂吉诃德,向这个社会最最保守的势力发起冲击,她不是来相亲,是来砸场子的。

  所以我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婚姻是交配,以及直男癌这套思维是怎么来的?

  2.为什么生活在更现代的年轻一代,活得像个死气沉沉的中年妇女?

  3.这个社会上巨婴为什么这么多?他们为什么那么有吸引力?

  婚姻=交配?1

  

  图注:家长明确指出:娶媳妇一定要会干活、会做家务、会照顾人、会生孩子,这是基本指标。

  在这样的相亲里,有人一针见血地提出了:我们要的媳妇,要性格好,身体好,能干活,漂亮不重要,好生养最重要……

  我们在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取决于我们最基础的三观:我们是牲口?还是人?

  首先,牲口和野生动物有区别。牲口没有自由,只有干活和交配的义务。野生动物有自由择偶权,而且为了择偶,很多雄性和雌性动物不惜赴汤蹈火。

  人不光有自由择偶权,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追求:情感。什么是情感?情感是一种容器,在这种容器里,你会更勇于冒险,去追求更满足你需要的一种力量。

  情感包括两种:

  1.可以脆弱:我们在这个关系里,可以不用防御,不用伪装,可以感觉到自己的一切都是可以被理解和接纳的。

  2.可以强大:我们在这个关系里,可以得到激励,可以找到方法,并在这个世界上获取更多自己想要的东西。

  牲口想要的是什么?

  1.不挨饿;2.不挨揍。

  如果让时钟倒转60年,中国到处都是挨饿、挨揍的人群。

  那是旧时代。所谓旧时代,就是鲁迅所说的: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时期,一个时期是奴隶时期,一个时期是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期。奴隶就是人形的牲口。战争、饥荒、动乱、家毁国灭的危机一直几乎延续了一个半世纪。

  张艺谋在还没有变老以前,拍过《活着》这部电影,看了这部电影,你就知道,为什么所谓“父母一代”会有那么多生存的焦虑了。

  一个人在生存层面有焦虑,她的生活就不允许出错。曾经有部电影的台词非常经典:我的人生不能允许0.01毫米的误差。

  如果我们活着的成本太高,我们就会一直努力地活着,而好好活着,像人一样活着这件事,就不会考虑太多——那都是幻想,不可能实现的。

  这个时代为什么有那么多巨婴?那么多中年妇女一样的年轻人?2

  

  

  

  

  

  

  在我做咨询的时候,我总有一种感觉,似乎我和这个时代有了隔膜。

  因为作为70后,我们那一代父母是没有那么热衷“亲子”的。很多70后一代的问题是深感父母对自己太疏离,他们忙于工作,也没有那么多爱给孩子。

  但到了80后开始,学校门前有了翘首以待的接送孩子的父母们,钢琴成为孩子们的噩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话语成为时代的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中……

  有人说,这个时代,没有“亲子问题”,而是要有“远子”问题。

  从80后开始,人的问题不是父母离自己太远,而是太近,太没有边界。

  有那么多恨铁不成钢的父母们,有那么多因为无法成为完美的父母们,有那么多害怕孩子如保温箱里的垂危孩子一样,见风就死的父母们……

  这也很简单。

  70后一代的父母,还忙着在战场上奔忙;80后的父母,开始在战后医院里疗伤。但是,好好活着是什么样,所以才会让孩子为他们“李代桃僵”。

  容器就是这么一个概念:你可能是我的容器,我也可能是你的容器,或者我们互为容器。

  孩子没有上好的幼儿园,没有小升初到好的学校,没有中考好,没有高考好,没有找到好工作,没有找到好媳妇……怎么人生就那么可悲?

  不按照这条流水线成为“成品”,为什么那么可怕?这个可怕是谁的?

  当一个孩子一次考试成绩失败,焦虑的妈妈已经想到他20岁以后的人生尽毁了。这样的焦虑有多少是现实层面的,有多少是这个妈妈幻想层面的?

  那么为什么妈妈们有这么多焦虑呢?因为一个牲口是没有时间舔伤口的,没有“特权”要求被好好爱的。

  你去问问这样的妈妈,她们小时候得到过多少父母的爱?我是说她们在自己的小时候,听说过“感情”这样的词汇吗?

  在恐惧和焦虑的时候,有人安抚吗?在无助和彷徨的时候,有人帮助吗?

  如果都没有,他们就必须过流水线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就是他们的“理想父母”而流水线以外的生活,就都是人间地狱。

  他们不能忍受“冒险”的人生,是因为他们已经经历了太多危险,而没有幸存。所以他们用一生去预防危险——当危险到来的时候,他们就只能束手就擒。

  有人问,为什么很多父母都要养巨婴呢?为什么父母不允许孩子长大呢?因为父母需要婴儿,婴儿可以成为疗愈他们的容器。那些巨婴孩子的身后,都是一个个面无人色的饥饿的父母们。

  

  

  

  

  

  他们太需要情感了,他们既不知道如何爱,也不知道如何被爱,他们当然也对男女之爱不感兴趣,因为他们最饿的不是这块,他们最渴望的是成为被父母所爱的孩子。因为他们需要活在母婴的世界里,因为除了这里,外面就是一个无情的世界。于是他们就努力把孩子留在这个世界里,当孩子离开他们的世界,他们就一无所有了。

  他们有两个选择:

成为孩子永恒的父母;

成为孩子永恒的孩子。

  前者把脆弱的恐惧投射给孩子,让孩子成为他们的容器,当他们把自己的脆弱扔给孩子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无敌了。

  

  你看看《中国式相亲》中父母哪个不红光满面?志得意满?孩子永远都需要他们操心,他们在孩子身上得到了无尽的价值感,他们一直让孩子成为婴儿,以此来照顾他们自己的婴儿。

  一个妈妈要和10岁的孩子分床睡,不到一个小时,她就偷偷潜回孩子的房间——怕孩子睡不着,这样折腾了三四次后,孩子说:“妈妈,你想和我睡吗?”

  第二天,她问孩子:“你昨天想和我睡,为什么?”孩子说:“我怕妈妈太辛苦,你这么来回看我,我也睡不着。”

  是孩子离不开妈妈吗?别开玩笑了。

  当妈妈认为是孩子离不开自己的时候,她就不用承认自己需要亲密,自己需要做孩子,自己很脆弱,她就可以红光满面地照顾“脆弱”的孩子了。

  而孩子,从小就要小心翼翼地照顾一个假装“不脆弱”的妈妈,用自己的“脆弱”讨好妈妈,让妈妈放心:你最牛逼,行了吧。

  后者正好相反,这些父母会堂而皇之地让孩子承担起做成人的角色。

  老公出轨了?让孩子给他打电话,带着孩子去和小三谈判,让孩子知道她爸爸有多不堪,妈妈多可怜——孩子,将来父母离婚了,你和谁一起生活?

  更常见的是,前半生让孩子做巨婴,等孩子长大了,自己开始做巨婴——养儿防老嘛。

  这些人生孩子的动机,就是让他们成为自己永远的疗愈性的子宫。因为他们太穷了,没有办法了解,怎么才是真正的爱自己。这样残酷的关系,当然需要修饰一下,比如用道德,用责任、譬如“我这是为你好”之类词汇……

  他们就是婴儿,一直没有真正长大的婴儿。长大的婴儿,会自己找奶吃;没长大的婴儿,就会生出个孩子,让他们给自己奶吃。这就是这个时代必须要承载的修复的责任。我们别无选择。

  这个社会上巨婴为什么这么多?他们为什么那么有吸引力?3

  

  很多文章都告诫大家:远离妈宝男,远离巨婴!但是,为什么有这么多文章告诫大家呢?

  因为1.巨婴实在太普遍;2.如果你命里就是要遇到,那也没办法。

  妈宝男,其实是有很多优势的。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和妈妈关系很好。这对命里需要妈爱的女生来说,就是致命的吸引。太男人的男人,对很多找妈型的女生来说,太硬了。

  比如,上面那个和妈妈分床睡的男孩,他懂得其实是妈妈需要和他睡,但又要打着他不能独立的名号,他非但不能说真话,还要说:这是我的需要,以此来给妈妈面子,让妈妈可以放心地满足她的依恋。

  这个孩子的内心该多细腻?他多懂女人?这么懂女人,这么长期被训练哄妈的男人,对那些很少跟妈妈亲密接触的女生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

  他们会像伺候他的妈妈一样伺候你。但是,如果是这样,他找你干嘛?

  你以为伺候妈是这么舒服的事情?你以为天天压抑自己的需要,满足他人需要是一件很爽的事儿?你以为男人活得像个老娘们一样,是一件很吸引人的事情?

  如果一个孩子这么满足他妈,那他爸在哪儿?

  他要么看不起他爸,要么害怕他爸,总之,他无法认同一个男人的形象,永远都要做他妈的妈。

  他不知道自己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妈还是孩子,自己是谁,别人又是谁。他不明白为什么他妈的痛苦比他的痛苦更重要,他能否有独立于他妈妈的选择。反正他看到了一个被他妈妈废掉的爸爸,他不能做男人,很痛苦;做一个被女人废掉的男人,很可怕。这就是为什么妈宝男,或者渣男的悖论:

如果他永远都为妈妈负责,负全责,他没有了自己;

如果他想要为自己负责,他就会被废掉,被阉掉。

  那些从小缺乏母爱的女人们,是如此需要一个妈,以至于会忘记,这样一个男人怎么会那么懂女人?怎么会那么听话?怎么会那么有母爱?

  

  然后,慢慢地她开始需要一个男人了,或者这个妈宝男开始觉醒了,就是他变渣的时刻。

  这是一个时代的现象:当一个男孩想变男人的时候,他就要出轨了。

  一个男人的觉醒,是要做一个坏男人,才能实现的;一个女人的觉醒,是要被男人伤害到底,才能实现的。

  这是一个没有麻药,没有手术室,没有医生的时代,所有的关系,都被迫以残忍的方式血淋淋的开始、演绎和结束。

  这个时代如此需要一个容器,一个拆弹专家,一个可以疗愈的地方,一个好好活的地方。

  要么你用血缘关系,不断疗愈自己;要么,你用非血缘的关系,不断疗愈自己。

  所以,如果你还带着父母去相亲,你找到的,多半不是“新娘”而是“旧娘”,如果你找的不过是一个“旧娘”,那么那个女人,不过是另一个妈的延伸,也只是一个生育机器。

  有人总结了现代婚姻里的四大不幸——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说来说去,都是一个不会爱孩子的父母和一个不能被爱的孩子的故事。

  那么什么是非血缘的关系的疗愈呢?

  宗教、心理咨询、各种团体……都是一种新的可能性,在一个可以接纳、可以得到指引的地方,你可以有机会得到不同的人生经历,而非不断重复着彼此互虐的人生。只是这样的路,非常不好走。

  它需要你有绝大的勇气、绝大的智慧,才能完成,但我可以承诺你的,就是两个字:情感。

  你可以有机会像一个人一样活着,像一个有情感的人一样生存。你可以发现,冒险,是人生的另一种意义。你,不必像猎物一样存在。你也可以像猎人一样活着。

  — 相关课程推荐—

  卢老师集十年心理成长和咨询中的体会提炼两大原则:父性原则vs母性原则。在这两大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掌握如何评估一段关系的生死,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如何发展自己的能力。也正是因为他的这方面的感悟,帮助到了很多在命运中挣扎的人们。

  扫码查看精品课程《两大原则在手,爱由你做主》

  ▼

  今天的文可有收获?

  扫码打赏作者一下吧!

  温馨小提示:本文版权属于心之助(luyuexinli)

  转载请联系小编18735752123

  — THE END —

  ▼

  精选近期高能文章,点击下方不错过

  亲爱的,我只想当你老公,不想当你妈 | 原创

  那些从绝望中走出来的人,都做了些什么?

  我来教你1000种方式对抗失恋

  婚姻中的孤独,男人你懂吗?

  你爱我?那我们谈谈钱吧!

  ▼

  阅读原文,通往真正的成长

  ↓↓↓

  阅读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c2MDQwMw==&mid=2650632965&idx=1&sn=62f7b0bbd8b2f14b45f04629ebe433b7&scene=0#wechat_redirect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7251/405935893445.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卡通 《中国卡通》故事版 中国地图卡通版

《中国卡通》故事版,今天我来为他们宣传一下。 《中国卡通》创刊于 1996年1月,是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为了抵御某些境外卡通对我国少年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而联合启动的“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5155”工程)的重点刊物。  到 2

约翰·戴维斯自传《中国通》 约翰保罗戴维斯

约翰·戴维斯自传《中国通》小约翰·P·戴维斯(John Paton Davies,Jr.)与1908年生于中国四川,1999年在美国去世。他的父亲老约翰·戴维斯(John Paton Davies,Sr.)是来自美国的、生活在四川的传教士

声明:《中国式相亲 金星 金星《中国式相亲》:为什么你以为的真男人,都变成了妈宝男?》为网友忄湮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