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6日,“新高考 新高中 新教育”校长高峰论坛在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举行。
此次论坛,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教育局代表和校长550人参与,围绕新高考在上海、浙江两地的试点和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来自上海和浙江高考改革方面的专家、两地的试点高中、高校招生负责人,或陈述自己的做法,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下文根据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陆璟在今天论坛上的主旨发言整理。作为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研究员之一,陆璟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在上海的试点进行了解读。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哪些方面?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明确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五个方面: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
总的来说,综合素质评价要体现:体现考试所不能体现的非学术品质;体现考试所不能充分体现的学术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上海的选择:客观记录的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平台丰富学生对社会的参与、体验和了解,内化为社会责任感,这一部分会体现在个人自我介绍中。
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是对一个人的整体评价。
它是对个性化的“整体的人”进行描述、理解和解释,具体体现为学生个性的协调发展和充分体现。因此,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用了这种整体评价和分项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