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0 20:10来源:未知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不觉得啰嗦?
我之所以思考这个问题,是因为大部分我的学生们向我反映一个情况,说是跟家长经常拌嘴,说父母事太多,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曾经也觉得我的父母太唠叨,甚至我的同学至今仍然觉得父母太啰嗦。
我们来模拟一个场景
学校放学了,孩子从学校出来,上了家长的车,然后家长问道,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
学生答,挺好。
家长有些不高兴,心里想:“我问你这么一句话你就跟我说俩字?”于是又问道,今天老师讲什么了?学生说,就讲那些呗。(现在,学生的心理是,还能讲啥?讲课呗。)家长有些不满,觉得自己被不重视,又问道,那你在学校学啥了?学生一般会不耐烦的答道:没学啥。(但是他的心理想的是:我在学校学的就是老师讲的呗,净问些没用的。)
这时候家长就不高兴了,我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送你来上学你学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情况迅速升温演变为拌嘴或争吵。更糟糕的是,回到家里,可能又会来这么一遍。 我为什么如此熟悉这个套路?因为我上学的时候经历其实差不多。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的表情。
这种情况很常见,家长的初衷是好的,表现的是一种关怀,但是往往得不到一个认真的回应。孩子厌倦这种“唠叨”,又由于对方是父母,就有了这种敷衍的回答。家长们的追问进而更加反感这种敷衍,于是这种关怀就变坏了。
几天前我听到一段话,颇有感悟,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错不在孩子,而是在于问话者。这样也就回到了文章开始的一句话:
如何让孩子不觉得啰嗦?
其实,问题的本身无外乎处于两种原因,原因一是在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这种关怀变得廉价;原因二就是当家长询问的时候,孩子的第一反应是“你关心我的学习,而不是我”。
所以,这使得家长关怀的问话要有一些的目的性,不要随意的发问,以下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今天有什么好事发生?
这个问题乍一看好像跟之前的没什么区别,但是关键字在 好事两字上,目的在于让家长可以监控孩子的价值观,真正的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内心天平,知道在孩子眼里什么事情叫好事,什么不叫好事。并且可以引导孩子看到更积极的方向。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这个问题是让孩子树立自己的信心,对于孩子的优秀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在有些不足的方面加以改进。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一下,夸奖要真诚,更要具体,表扬孩子的努力和实施,而不夸奖他的聪明和人格。“你真聪明!”“好孩子!”“你真棒!”这样的话应该换成:“你这么做很勇敢!”“你能答对卷子说明最近很努力,要保持!” 3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最关系到孩子成长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经常的让孩子自己去做总结,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点滴积累的习惯,慢慢的由一个“学生”向一个学习型人才的转变,通过这个习惯的养成,孩子就会自主的去积累。这里有一句老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说的就是这个过程。4我们可以帮助你什么?这个问题的第一个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你要怎么走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你一定要学会求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无道理。这个问题的第二个目的是:“孩子,无论你在哪。你的父母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我们会为你加油,为你感到骄傲的!”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高质量高效率的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让以后在社会上有一个立足之地。获得好人生不是能强求来的,亦是不能通过父母的铺路来完成的。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多元化的人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