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春 陆游描绘了什么画面
陆游的诗作《卧春》,和他其余的诗词不一样,显得有些拖沓,并不被后世人看好。
陆游画像
《卧春》这首诗比较长,但是全篇又很难看到有所表达的东西,所以有人怀疑这首诗并不是陆游的作品。
我们都知道陆游的作品多跟家国天下有关。当权者的昏庸无能,而他的政治仕途也一直不顺,报国理想被现实的残酷所扼杀,这使得他的诗中总是有着昂扬的斗志以及对报国无门的愤恨,诗风悲凉沧桑,反过来再看这首《卧春》,单就这首作品的形式来看,除了用词拖沓重复之外,还给人一种很牵强的感觉,该作并没有咏叹什么,也不知道想要表达些什么,这样的作品,又怎么会是陆游的作品?
唐诗宋词,也就是说诗在唐朝的时候已经达到了巅峰,那么在宋朝被称为“小李白”的陆游,其作品又怎么可能会没有对仗,反而乱七八糟的呢!相反,陆游的作品对仗考究、工整,用词都是经过了反复的推敲的。另外陆游是一个高产的诗人,就他自己所说,一生所做上万首,而现存的也有九千多首,被收录在民国出版的《全宋词》等著作中,但是翻遍史册,也很难找到这篇文章。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很有可能并不是陆游的作品。
但也有人说,陆游就算之后成就颇高,但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卧春》这首诗,是他还小的时候,诗词造诣没有那么高的时候创造的、这两种说法至于哪种是真的,现在也无法考究了。
陆游读书的关键是什么
陆游是一个诗人,那么读书自然是他的首要功底,只有书读的好读的多,才能够创作出好的诗词。不是什么书都要去读一下,而是挑选一些适合自己的书籍下手,这样才能够吸收到其中的精髓。陆游在《读书》一诗中也写到了读书的用意和读书的关键。
陆游画像
陆游认为读书是必不可少的一点,因为读书可以开展我们的眼界,而他认为读书的本质是为了人民。本来想要为国家对抗金兵的陆游,上了前线,但是只有短短半年的时间他就被调离了战场,从此之后只能依靠当年打仗的服装来回忆。但是他从岗位上离任了之后,回到老家,就连维持生计的五亩田地都没有。陆游读书的初衷是为了人民,想将南宋的子民们解救出苦海,但是自己现在也是没有那个能力了。
在隐居在农村的时候,陆游虽然条件艰苦,但诗的后两句也写到了,在昏暗的油灯下视力也不如从前了,依然还是要阅读,坚持每天都要阅读两万个字左右的书籍,而这些字小的像苍蝇一样。陆游在晚年的时候过得清苦,但是他丝毫没有怨恨朝廷,只是自己慢慢地补充自己的知识,这种感人的力量足以对后世之人起到警示的作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陆游认为读书本是为了民众,这种见识就不是凡俗之人。自己在小灯之下阅读着书,这场景刻画的惟妙惟肖,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这么用功,让后人如何不学习。
陆游的山水诗介绍
陆游的故乡是越州山阴,在陆游小时候就深受自己故乡的山水风光影响,认为人间一大乐事就是欣赏世间山水风光。陆游在世时就曾游览世间多处风光景象,那么陆游笔下的山水诗又是怎样的呢?
陆游画像
陆游的山水诗中不乏朗朗上口的名作,就像《游山西村》中的山穷水尽疑无路一词是大多数人都读过的。陆游是个爱好旅游的人,他的足迹曾经踏过风光十足的江南水乡,也曾去塞外感受大风呼啸,这些都让他觉得世界广阔而辽远,就连心境也变得宽广起来了。很多人知道陆游都是拜读过他的爱国诗句,但是他不仅是一个全然为了爱国情写诗的人,也喜欢寄情于山水间,发现世间的美好。
陆游的山水诗都有着很传神的特点,就像《雨中山行至松风亭忽澄霁》中的那句烟雨千峰拥髻鬟,很生动的描写了下雨时的场景。陆游的山水诗让人感到妥帖、适合此情此景。在参军了之后陆游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看待世间的问题都变得无比的洒脱了。在没有走上仕途,参军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报效国家时,他反而选择了让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松自己的心情换个视角看到身边的问题。
在晚年陆游的山水诗才多了起来,他的诗风也从中年时的雄壮有力、挥斥方遒到了晚年的闲淡风趣。这样子的生活也让陆游自己很满意,在故乡生活着身边有着好风景,是个颐养天年的好地方。
陆游晚年是怎么样的
陆游是南宋的爱国诗人,在抗金的过程中他一心想为国家效力,但是仕途被秦侩阻挡了。因为陆游的家族是藏书大家,所以他的家庭对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战乱中出生的人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就是和平了,陆游的心也时时刻刻牵挂着国家。陆游一辈子写了很多首诗,其中不乏他晚年生活的写照,那么陆游晚年过的怎么样呢?
陆游画像
陆游年轻时曾经认为读书时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来帮助国家对抗敌人,但是后来他抵不过朝堂之上的力量,就去前线参了军。陆游的一生可以用报国无门四个字来形容,在战乱中实在找不到可以让自己报效国家的办法,最后他回到了老家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陆游晚年时在山山水水中度过的,隐居之处是乡村,山水清幽,地方僻静,可以称的上是绝佳的养老之处。陆游的思想是偏向儒家学说的,这种思想引导他晚年的诗作都有着闲适的感觉。就如《游山西村》中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风格平淡自然,极具田园诗的风味。
虽然陆游晚年是在乡村中度过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不关心国家的存亡,经历过太多次的失望导致陆游只得隐居。其实陆游晚年还是有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的,因为他从未间断过看书和写作,最后他在《示儿》中还表示心中的遗憾事是看不到国家统一,希望抗金成功之后儿女在祭祖时将这一消息传达给自己。由此可见,陆游晚年生活还是很闲适的,但他心中仍然装着天下,这让人十分敬佩。
钗头凤陆游和唐婉谱写悲诗句
《钗头凤》一共有两首,一首是陆游写的,一首是唐婉写的。看过的人没有不感到悲伤的,里面有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钗头凤》图片
两人从小两小无猜,长大后经父母双方同意结为夫妻,婚后二人的感情非常好,一起看书写字,一起谈天说地。唐婉是陆游喜欢的女子,但是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她,因为在陆母看来,儿子有了这个妻子以后,对功名利禄完全没有兴趣,于是逼陆游休了唐婉。陆游是个孝顺的儿子,在母亲和妻子之间左右为难,母亲以死相逼,陆游只能听母亲的,休了唐婉。唐婉悲伤离去,听从家人安排嫁给他人,陆游自己也按照母亲的意思,另外娶了一个女子。
多年后,陆游巧遇唐婉和她现在的丈夫,他想起之前在一起的美好岁月,心里苦闷,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唐婉给陆游送来一碗酒,陆游颤抖地接过酒,不禁流下两行泪,写下了《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诗里写明两人见面的季节是春天、唐婉的近况是人很瘦,也憔悴了,还有就是自己心里对爱人思念的痛苦。
陆游写完诗后,悲伤地离去,唐婉看到诗,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反复念叨着诗,痛哭了一场,回到家中,也写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写的是两人分别的原因是因为世情凉薄,分离之后凄凉的生活,经常流泪和总是生病,明明不开心还要装作很开心。写完这首诗后,唐婉郁郁寡欢,不久就生病过世了。
陆游筑书巢里对读书的看法如何
陆游筑书巢是选自南宋诗词大家陆游的散文集《渭南集》中的名篇,文章却是极为的简短精炼,短短的百余字,却是一言道破了太多的陆游心中的向往,同时也是给了后世人很多重要的感触与经验。
陆游像
陆游在《筑书巢》将自己的书屋比作书巢,只因为自己觉得自己看的书太多太乱,也是一种表明了自己的心志的文章,并在言语之中表露出来自己对于读书的看法和追求。
陆游筑书巢只是一个比喻性质的说法,主要还是要看着作者心性,就好像是刘禹锡自己说自己的居室是陋室一般,只是一种的看似洒脱的说法,其实心中还是有很多的心志的,只是借着这一种看似平凡脱俗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高洁与向往。但是陆游筑书巢的文中更多的是说自己的看书现象,自己的书斋就好像是一个书巢一般,什么样子的书都有,同时也是杂乱无章的,倒是更像是一个书巢了。而陆游本人在其中看书的过程就好像是书儿子筑书巢一般。
陆游筑书巢的目的在于表明自己的理想:入世,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并不是为了沾染上世俗之中的污浊,也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功名利禄。陆游的心中是把书当作了自己的朋友,自然也是无比的爱不释手的,陆游的超然独立自然也有另一种误解了,便是陆游的个人太过于清高了,或者可以用自命清高来形容,看书便是为了躲避世事纷争,与外界隔绝,但是从陆游的筑书巢可以看出显然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