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心理学
在学习心理学的道路上时常感到大众对于这个学科的理论或术语误解颇多,例如:
误区一.学心理学等于知道別人在想什么
心理学其实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心理现象(人在特定时间情境下会有哪些心理活动)、精神和行为功能(这些心理活动在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有什么样的功能和作用),它既理论有应用,通过研究人类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脑科学,发展等众多理论领域,从而应用到临床,心理咨询,教育,人类身心健康等实质生活方面。
而所谓的「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其实只是最基本的表象,对于别人心理活动的一种猜测,只是大众对于在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师中咨询师和患者互动的一种表象的解读,认为只有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才可以解决问题。然而心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需要通过严谨缜密的实验调研和数据分析来证明一个心理现象,并且找出其背后的运行机制和原理,更全面的了解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所以用一种猜测的说法概括心理学是狭窄和浅显的解读。
误区二. 性格互补的人会互相吸引
很多人都认为性格互补,性格迥异的两人会相互吸引,很多电影和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性格迥异的男女相互吸引这个主题来展开故事的。在不少调查当中发现,一半以上的大学生也认为在两性关系中,性格有差异的双方会互相吸引。
但其实许多科学研究证明,结果正好相反。在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中,性格有差异的两人并不互相吸引,反而性格相似的两人会吸引对方,而且人们喜欢和自己性格相似的人相处和外出约会。另外,不仅在第一次接触时人们会对与自己性格相似的人有好感,在长久维持婚姻和两性关系上,性格相似的两人的关系会维持得更久。比如,type A 人格(能力强,果断,时间观念强)的人就喜欢和 type A 人格的约会和相处。
误区三. 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 10%
这陈述是 Albert Einstein 的错误引用 William James 在 1908 年写的︰“我们只利用了精神和物理资源的一小部分” (from The Energies of Men, p. 12),然后在 Karl Lashley 切掉小老鼠的部分脑皮层仍然在迷宫中找食物的实验被错误验证,由大众媒体继续重复这虚假陈述。
事实上,如果百分之九十的大脑一般是没被使用的,那么对没被使用的大脑区域造成的损伤应该不会影响大脑运作。然而大脑几乎没有可以被损伤同时又不会失去功能的区域。即使是对很小一部分大脑进行很微小的损伤,都会对大脑引起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大脑的相对一小区域的损害,例如中风引起的,即可引起破坏性的生理残障。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技术,可以让人们监测大脑的活动。它们证明了就算是在睡觉,大脑也展示了着活跃度。专业常识是,我们几乎会使用大脑的每个部分,而且大部分大脑是一直保持活跃状态的。
误区四. 有证人的证词便是铁证
很多人都认为犯罪现场目击者的证词是法庭上最有力的证据,可以找到证人作证,辩护就更具有说服力,法庭也相对最倾向证人目击者提供的证据。
然而记忆其实并不是对于过去事件完全的影像记录,回忆内容会因为事件发生当下个人的压力程度,以及提问者运用的字句和问话方式,包括当时的舆论压力,而多多少少被有所修改,不符合实情。举个例子,当问题问说「你有没有在现场发现一把刀?」回答有暗示的嫌疑,很多回答者会因为惯性思维认为现场真的有一把刀,虽然很有可能没有。如果问题问说「你在现场都发现了什么?」这类问题更中立,不会让被问者直接想到刀子。
误区五. 高智商是成功的根本
很多人认为高智商是商业成功上的必须品,在哈佛 MBA 的一次调查,超过一半 MBA 学生认为智商对成功晋升有决定性因素。高智商很重要,但它不是全部,高智商并不能完全预测一个人的执行能力,合作能力和整体工作能力,高智商在工作中也不能完完全全确保一个人可以完全突出,比别人出色。
加州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85% 的商业成功取决于“人力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一个人的个性,表达交流能力,谈判能力,领导力,社交力都很重要,高智商其实反而只占了 15%。
误区六:精神分裂 vs 多重人格
很多人都认为精神分裂等于双重或者多重人格,这可能是由于有不少电影把这两者的概念拍混了。在一次调查中,就连 77% 的心理学初学者都会把这两者混淆。
实际上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是指一个人出现幻听,幻觉,妄想和胡言乱语等症状,感觉思维不属于自己,被外界控制环境,多数有迫害妄想,并经常伴随着抑郁,焦虑,自杀倾向的想法和症状,药物成瘾等。而很多人认为的多重人格其实是解离性人格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指一个人觉得有超过一个人格的存在与身体中,俗语说的感觉「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