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软饮料
所谓软饮料,就是指酒精含量低于0.5%的天然的或人工配制的饮料,又被称为清凉饮料、无醇饮料。它们的主要原料有:饮用水或矿泉水,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的抽提液,果汁、蔬菜汁等。有的还含酸味剂、香精、香料、食用色素、稳定剂和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软饮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碳酸饮料类;果汁(浆)及果汁饮料类;蔬菜汁饮料;含乳饮料类;植物蛋白饮料;瓶装饮用水饮料;茶饮料;特殊用(aIhUaU.COm)途饮料等。
软饮料与硬饮料的区别
而炎热的夏季正值当下,冰镇冷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我们常喝的饮料有、矿泉水、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奶茶、凉茶饮品、运动饮料、维生素饮料等等,这些饮料为我们的夏日增添了无限清凉。以上这些饮料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软饮料和硬饮料。软饮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点熟悉的,而硬饮料就有点小陌生,那么软饮料和应饮料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首先,软饮料包括有碳酸饮料类(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低热量型及其他型,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二氧化碳的饮料)、果汁(浆)及果汁饮料类、含乳饮料类、蔬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瓶装饮用水饮料、茶饮料(茶饮料、果汁茶饮料、果味茶饮料和其他茶饮料)、固体饮料、特殊用途饮料。
其次,软饮料主要是以矿泉水或者饮用水、果汁、蔬菜汁或者一些植物花、叶、根茎的提取液作为主原料的,这类的饮料都是属于软饮料范畴的。而硬饮料则是与软饮料刚好相反的,软饮料的酒精含量是低于0.5%的,而硬饮料是指含有酒精的饮料,比如白酒、鸡尾酒、朗姆酒、特基拉、啤酒、伏特加、白兰地、餐前开胃酒、各式特饮、葡萄酒等。
软饮料的危害
危机一:防腐剂苯甲酸钠+维生素C=可致癌物苯
2006年初,英国食品标准局网站发布信息称,软饮料中含有的防腐剂苯甲酸钠与维生素C发生化学反应后,可能产生致癌物质苯。转换一下,就是下面这个等式:防腐剂苯甲酸钠+维生素C=可致癌物苯
软饮料中“苯污染”的问题早在1991年就被提及。当时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曾在其内部备忘录中称:“如果软饮料中同时含有维生素C和苯甲酸钠,那么两者可能相互作用并生成苯。”但当时这一结果在美国并未对外公开。
到了2006年,旧账重翻。美国纽约的一个独立实验室又重新调查软饮料中的“苯污染”问题,并把相关结果交给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当时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饮料日报》透露,不少软饮料中所含苯的含量超过饮用水中规定的苯含量标准。之后,英国食品标准局也开始展开调查,检测结果显示,软饮料苯含量为8ppb(浓度单位,1ppb即十亿分之一),是英国饮用水苯含量标准的8倍。
微生物指标是涉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的产品,消费者食用后,会引起腹泻等肠道疾病。
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增加食品的色泽,违规使用甜味剂代替白砂糖,造成甜蜜素和糖精钠超标。甜蜜素是甜味剂的一种,相比于白糖,甜蜜素的价格要便宜近10倍,但甜度却是白糖的40——50倍。很显然,使用甜蜜素可以为生产商节约大量成本,这也是驱使不法商人违规的原动力。过量使用甜味剂虽然增加了口感,但因为其不易代谢,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而过量的柠檬黄、日落素等着色剂以及防腐剂对人体的肝脏、肾脏功能有极大的危害。
主要成分不达标的产品无疑是不合格产品,轻者欺骗了消费者的感情和口袋里的银子,重者同样有害健康。例如有些果汁饮料中没有果汁,只有水和食品添加剂,消费者花了果汁的钱却喝着廉价且有害的色素水。
这个问题在正规企业中也非常普遍,主要表现在:1.未标明产品属性和类型;2.仅在大包装上标示生产日期,而在最小销售包装上未标示生产日期;3.在产品中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甜味剂而未在标签中明示。企业之所以这么做,要么是生产企业经营者主观上不重视,要么是怕被消费者知道后不购买,要么是基于企业的自身利益,有意隐瞒产品的真实信息,误导消费者。
危机六:假饮料
假饮料主要是销售者与造假者合谋而成的。一些摊点将假冒的知名品牌的饮料,如假“鲜橙多”、假“冰红茶”等与真正的品牌饮料放在一起出售,由于假饮料的包装、文字、图案和色彩等与正品饮料极为相似,消费者根本辨别不出真伪。大多数假冒饮料生产厂家都是没有任何生产设备的手工作坊。整个饮料的加工过程,从灌装、压盖到贴标签、装箱,均未经过任何消毒工序,仅仅是简单地将香精与色素、水和甜味素勾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