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教育,制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天天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他们的头脑发胀,却很少使用他们的双手。
旧学校是不鼓励运用双手的,结果是真正地挫伤了学生们大脑的发展。像这种不正常的训练学生的方法,学生得到的只能是头脑里贮藏一些未经消化的、不理解和不真实的知识而已。旧学校的方法是不可能让学生真正地得到实际知识的。这一类型的人,看起来有一个大的头,但是不能够准确地去思考和认识客观世界。所以,虽然他们有机会进学校,结果只得到一个大的头和一双小的手。
而另一方面,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担负繁重的劳作,却不能受学校教育。但是,他们要为办学校缴付税款,而他们和他们的子女劳动之余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被剥夺了。
生活教育运动的目的,在于使这两种陌生的人恢复正常的生活。我们要唤醒只用脑子的学者也用他们的双手去劳作;同时要唤醒广大人民群众去运用他们的脑,学会思索。使学者和农民们结合,便会产生令人惊奇的事迹。学者们和农民们同时重新发现有些他们早已忘却的事情。学者们见到农民们辛勤劳动创造的果实时,不得不惊讶地喊道:“我们不是也有一双手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劳动呢?”同样,农民们也重新发现他们的智慧:“我们有头脑,真的,我们有头脑,让我们去思索。”
真正的教育确实应该帮助造就手脑都会用的人。我们需要的一种教育,是造就脑子指挥双手、双手锻炼脑子的手脑健全的人。
——手脑相长
中国求学,往往不在服务,在出风头。
新教育和老教育不同之点,是老教育坐而听,不能起而行,新教育却是有行动的。
我们应该即知即传。我们今日所知的事,今日即传给别人,我传你,你传他,大家教来教去。学生今日学的,今晚就可教给别人。
——新中国的新教育
我们要从生活的斗争里钻出真理来。我们钻进去越深,越觉得生活的变化便是教育的变化。
书和书中的知识都是著书人从行动中得来的。
课堂里既不许生活进去,又收不下广大的大众,又不许人动一动,又只许人向后退不许人向前进,那末,我们只好承认社会是我们惟一的学校了。
——生活教育之特质
得到真理的人便负有传授真理的义务。不肯教人的人不配受教育。
我们主张教师要与学生大众共休戚,决不可袖手旁观。
教育没有独立的生命,它是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唯有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的教育,才算是我们的教育。
领导的人总想由上而下。但是纯粹由上而下的教育,只能造成被动的群众。
我们应当打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中间的隔板,使他们可以对流而互相教育。若把教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专门培养领导者,另一部分专门培养被领导者,结果必定是教领导的人脱离群众的要求。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二)](http://img.aihuau.com/images/e/79069/2217060405225515667805.jpg)
高谈阔论不能救国。
新大学……要培养和大众共同做事的人才。如果它也免不了要培养领导人才的话,它是要培养愿意接受大众领导而又能领导大众的人才。说得正确些,它是要培养大众做大事。
还有一种时髦大学,好像是我所说的新大学,而实在是和我所说的正相反。它们的作风,一动手就是圈它几千亩地皮,花它几百万块钱,盖它几座皇宫式的学院。
我参观了璐珈山武汉大学之后有人问我作何感想。我说如果我有这笔款,我用款的步骤是有一些不同。
第一步,这笔款用来开办大众大学,足够培养五百万大众帮助收复东北;
第二步,东北收回之后,假如还有这样多的款子,我想用来发展一些适合国民经济的工业;
第三步,工业稍有发展,又积下这么多的款子,我还不能建造皇宫的学府,是必须盖些大众住宅,使无家可归的人可以进来避避风、躲躲雨;
第四步,等到一切穷苦无告的人都可以安居乐业了,那时大众一定要勉强我盖几座皇宫式的学府,我大概是可以马马虎虎的答应了。
大众是长进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的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大众快赶上你了!你快要落伍了!
“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所提出来的警告。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让真理赤裸裸的出来和大众见面。不要给他穿上天使的衣服,也不要给他戴上魔鬼的假面具。
你不可以为着饭碗、为着美人、为着生命,而把“真理”监禁起来或者把他枪毙掉。教师只能说真话。说假话便是骗子,怎么能做教师呢?
说假话的人太多了。教师要有勇气站起来驳假话。
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末,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
不但为着学生而且为着你自己,你也得跟你的学生学。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你必须教你的学生把真理公开给大众。你得教你的学生拿着真理的火把指点大众前进。
教师不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便不成为教师。
在势不两立的局面下还能叫学生接受你的指导吗?
先生学生虽是打成一片,如果他们联合行动的目标与大众所希望的不符,还只是小众的勾结,将为时代所不容。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