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二)

中国的传统教育,制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天天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他们的头脑发胀,却很少使用他们的双手。

旧学校是不鼓励运用双手的,结果是真正地挫伤了学生们大脑的发展。像这种不正常的训练学生的方法,学生得到的只能是头脑里贮藏一些未经消化的、不理解和不真实的知识而已。旧学校的方法是不可能让学生真正地得到实际知识的。这一类型的人,看起来有一个大的头,但是不能够准确地去思考和认识客观世界。所以,虽然他们有机会进学校,结果只得到一个大的头和一双小的手。

而另一方面,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担负繁重的劳作,却不能受学校教育。但是,他们要为办学校缴付税款,而他们和他们的子女劳动之余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被剥夺了。

生活教育运动的目的,在于使这两种陌生的人恢复正常的生活。我们要唤醒只用脑子的学者也用他们的双手去劳作;同时要唤醒广大人民群众去运用他们的脑,学会思索。使学者和农民们结合,便会产生令人惊奇的事迹。学者们和农民们同时重新发现有些他们早已忘却的事情。学者们见到农民们辛勤劳动创造的果实时,不得不惊讶地喊道:“我们不是也有一双手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劳动呢?”同样,农民们也重新发现他们的智慧:“我们有头脑,真的,我们有头脑,让我们去思索。”

真正的教育确实应该帮助造就手脑都会用的人。我们需要的一种教育,是造就脑子指挥双手、双手锻炼脑子的手脑健全的人。

——手脑相长

 

中国求学,往往不在服务,在出风头。

新教育和老教育不同之点,是老教育坐而听,不能起而行,新教育却是有行动的。

我们应该即知即传。我们今日所知的事,今日即传给别人,我传你,你传他,大家教来教去。学生今日学的,今晚就可教给别人。

——新中国的新教育

我们要从生活的斗争里钻出真理来。我们钻进去越深,越觉得生活的变化便是教育的变化。

书和书中的知识都是著书人从行动中得来的。

课堂里既不许生活进去,又收不下广大的大众,又不许人动一动,又只许人向后退不许人向前进,那末,我们只好承认社会是我们惟一的学校了。

——生活教育之特质

得到真理的人便负有传授真理的义务。不肯教人的人不配受教育。

我们主张教师要与学生大众共休戚,决不可袖手旁观。

教育没有独立的生命,它是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唯有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的教育,才算是我们的教育。

领导的人总想由上而下。但是纯粹由上而下的教育,只能造成被动的群众。

我们应当打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中间的隔板,使他们可以对流而互相教育。若把教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专门培养领导者,另一部分专门培养被领导者,结果必定是教领导的人脱离群众的要求。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二)

高谈阔论不能救国。 

新大学……要培养和大众共同做事的人才。如果它也免不了要培养领导人才的话,它是要培养愿意接受大众领导而又能领导大众的人才。说得正确些,它是要培养大众做大事。

还有一种时髦大学,好像是我所说的新大学,而实在是和我所说的正相反。它们的作风,一动手就是圈它几千亩地皮,花它几百万块钱,盖它几座皇宫式的学院。

我参观了璐珈山武汉大学之后有人问我作何感想。我说如果我有这笔款,我用款的步骤是有一些不同。

第一步,这笔款用来开办大众大学,足够培养五百万大众帮助收复东北;

第二步,东北收回之后,假如还有这样多的款子,我想用来发展一些适合国民经济的工业;

第三步,工业稍有发展,又积下这么多的款子,我还不能建造皇宫的学府,是必须盖些大众住宅,使无家可归的人可以进来避避风、躲躲雨;

第四步,等到一切穷苦无告的人都可以安居乐业了,那时大众一定要勉强我盖几座皇宫式的学府,我大概是可以马马虎虎的答应了。

大众是长进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的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大众快赶上你了!你快要落伍了!

“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所提出来的警告。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让真理赤裸裸的出来和大众见面。不要给他穿上天使的衣服,也不要给他戴上魔鬼的假面具。

你不可以为着饭碗、为着美人、为着生命,而把“真理”监禁起来或者把他枪毙掉。教师只能说真话。说假话便是骗子,怎么能做教师呢?

说假话的人太多了。教师要有勇气站起来驳假话。

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末,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

不但为着学生而且为着你自己,你也得跟你的学生学。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你必须教你的学生把真理公开给大众。你得教你的学生拿着真理的火把指点大众前进。

教师不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便不成为教师。

在势不两立的局面下还能叫学生接受你的指导吗?

先生学生虽是打成一片,如果他们联合行动的目标与大众所希望的不符,还只是小众的勾结,将为时代所不容。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8051/623235093996.html

更多阅读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图)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图)孔子,儒家思想创始人,中华民族文化大成者。----诸葛长青翻开中华历史,品味历史文化,我们总是深深感动。走进曲阜,走进儒家思想,我们感叹孔子等先辈的无私奉献。诸葛长青认为,作为中国人,作为教育者

程颢的教育思想803 游月陂 程颢

第803篇: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研究·程颢的教育思想逍遥行者2011年4月15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化自然是源远流长。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学一直是主流,也就是儒家思想。所谓儒家思想,即是指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延续

浅谈张雪门关于见习实习的教育思想

浅谈张雪门关于见习实习的教育思想文章摘要:张雪门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将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学前教育这片神圣的事业上,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有对于教育目的的划分与思考、幼儿园行为课程的研究,而最有影响意义的思想莫过于对于幼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第三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采编:张晶 出处: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科所 发布日期:2011-10-25 阅读次数 345第三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按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行简陋的课桌,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桌的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

王充的教育思想784 王充的思想

第784篇: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研究·王充的教育思想逍遥行者2011年4月7日王充(公元2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浙江上虞),原魏郡元城人(今河北大名)。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卒年不详,据史料分析,他的卒年应在公元97—105年之间。王

声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二)》为网友何以感受虚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