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诊与疾病对照图 耳诊

【耳朵人体全息示意图】

耳朵的结构有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正常我们看到的是外耳部分,也加耳廓。从耳廓的形状和颜色可以反映你的身体健康状况,因为人体各组织器官在耳廓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穴位。其实早在2500年前,《黄帝内经》上就有关于“观耳”、“望耳”、“诊耳”的记载,“耳高者肾高、耳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而现代医学运用生物全息理论,对耳廓的表面结构和解剖名称所对应的人体各组织器官,以其形态和颜色来反映身体健康状况。

耳廓分前外側面和後內側面。
  
一、前外側面

1. 耳輪 為耳廓周緣向前捲曲部分。
2. 耳輪腳 為耳輪在外耳道口上緣伸入耳甲內的橫行堤狀隆起。
3. 耳輪結節 耳輪外上方稍肥厚的結節狀突起,又稱達爾文結節。
4. 耳輪尾 耳輪下端與耳垂相接的無軟骨部分。
5. 耳輪棘 在耳輪與耳輪腳交界處,因該處有軟骨突起如棘狀故名。
6. 對耳輪 耳輪前方與其相對的平行弓狀隆起。由對耳輪體部、對耳輪上角和對耳輪下腳組成。
7. 對耳輪上腳 對耳輪上端分叉之上支。
8. 對耳輪下腳 對耳輪上端分叉之下支。
9. 三角窩 對耳輪上下角之間構成的三角形淺窩。
10. 耳舟 耳輪與對耳輪之間構成的凹溝。又稱舟狀窩。
11. 耳屏 又稱耳珠,為耳廓外面前緣,外耳道口前方的瓣狀隆起。耳屏的個體差異較大,常有單峰、雙峰、三峰等型。
12. 對耳屏 耳垂上部與耳屏相對,對其輪下部彎向前方的隆起。
13. 屏間切跡 耳屏與對耳屏之間的槽狀切跡。
14. 屏上切跡 耳屏上緣與耳輪腳之間的凹陷,或叫前切跡。
15. 耳甲 為由耳屏、對耳輪下角、對耳輪、對耳屏,屏間切跡等所圍成的凹陷。耳甲被耳輪腳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耳甲艇,下部為耳甲腔。
16. 耳甲艇 又稱耳甲窩,為耳輪腳以上的耳甲部分。
17. 耳甲腔 為耳輪腳以下的耳甲部分。其底部有被耳屏遮蓋的外耳道口。
18. 輪屏切跡 對耳輪與對耳屏之間的凹陷。
19. 耳垂 指耳廓最下端,無軟骨的皮垂。
  以上,見圖8一1。

二、後內側面

1. 耳舟後隆起 耳舟背面的隆起部分。
2. 對其輪後溝 與對耳輪相對應的背面凹溝處。
3. 耳垂背面 耳垂的背面部分。
4. 耳輪尾背面 耳舟後隆起與耳垂背面之間的平坦部分。
5. 三角窩後隆起 三角窩的背面隆起處,位於對其輪後溝與耳後上溝之間。
6. 耳甲艇後隆起 耳甲艇的背面隆起處。
7. 耳後上溝 對耳輪下腳之背面,三角窩後隆起與耳甲艇後隆起之間的凹溝。
8. 耳甲腔後隆起 耳甲腔背面的隆起處。
9. 耳輪腳後溝 耳甲腔後隆起與耳甲艇後隆起之間的凹溝,於耳輪腳的背面。
10. 耳輪腳後溝上支 耳輪腳後溝分叉的上支。
11. 耳輪腳後溝下支 耳輪腳後溝分叉的下支。
12. 珠形隆起 耳輪腳後溝上下支之間的小隆起。
13. 屏間切跡後窩 耳垂背面上方、耳甲腔後隆起下方的凹窩,與屏間切跡相對的背面。
14. 對耳屏後溝 對耳輪後溝與屏間切跡後窩之間的凹溝,位於對耳屏背面。
15. 耳輪背面 即耳輪的外側面,因耳輪向前卷曲,故此面多向前方。
  歸納起來,耳廓後內側面共有:一窩、三面、四溝、五隆起。
一窩:屏間切跡後窩。
三面:耳輪背面、耳輪尾背面、耳垂背面。
四溝:對耳輪後溝、耳後上溝、耳輪腳後溝、對耳屏後溝。
五隆起:耳舟後隆起、三角窩後隆起、耳甲艇後隆起、耳甲腔後隆起、珠形隆起。以上見圖8-2

    人體內臟在耳廓對應分布是有其規律性的,它在耳廓前外側面的排列像一個在子宮內倒置的胎兒,頭部朝下,臂部及下肢朝上,胸部及軀幹在中間。即頭面部在對耳屏、耳垂;上肢分布在耳舟;軀幹分布在對耳輪;下肢及臀分布在對耳輪上腳和下腳;盆腔分布在三角窩;消化道分布在耳輪腳周圍;腹腔分布在耳甲艇;胸腔分布在耳甲腔;鼻咽部分布在耳屏;內分泌分布在屏間切跡(見圖8-3)

耳穴視診法 

  耳穴視診是通過對耳廓及耳穴區皮膚進行細微觀察,以其病理形態診斷疾病的方法。

一、視診的準備
  耳穴視診時要求診室採光充足,室溫適宜,環境安靜,並充分暴露檢查部位。診前注意不要用力擦洗耳廓,以免引起血管擴張而變色,或把陽性物擦掉。耳廓不潔時,可用棉球輕輕擦淨,同時,還要注意性別、季節、氣候的差異。必要時還可藉助放大鏡,以觀察耳廓耳穴皮膚的細微變化。

二、視診的方法
  視診時醫者兩眼平視,以一手之拇指和食指輕輕牽拉耳廓,對著光線,由上而下,由外而內的按解剖部位順序仔細觀察。當發現陽性反應物時,用中指由耳背向前頂起,將皮膚繃緊,以觀察陽性反應物的大小、形態、色澤等。如一次不易確診,可將繃緊的皮膚慢慢放鬆,再慢慢繃緊,進行反復觀察。並注意與對側耳廓對照,以鑑別陽性反應物的真偽和性質。

  視診中,如發現有隆起、結節等陽性反應物時,應以手指或探棒觸試結節的大小、硬度、移動性、邊緣是否整齊及有無壓痛等。如有血管變化,應注意血管的正常分布和異常擴張及充盈血管的走向。

三、陽性反應的主要類型
  根據我國學者的研究和我們的觀察,視診時陽性反應的主要類型為: 

1 .變色 耳穴部位呈點狀或片狀紅暈、暗紅、暗灰、蒼白或中央蒼白邊緣紅暈等,多見於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肝炎、腸炎等和肺炎、腎炎、關節炎、高血壓及一些婦科疾病。
2 .變形 常見的變形有結節狀隆起、點狀凹陷、圓圈形凹陷、條索狀隆起或凹陷、線狀交叉等。多見於肝硬變,肝腫大、膽結石、結核病、腫瘤、心臟病、胃下垂等。
3 .丘疹 有水泡樣丘疹(似雞皮疙瘩),紅色或白色丘疹,多見於婦科疾病、腸道疾病、腎炎、心肌炎、慢性氣管炎等。
4 .血管充盈 耳穴部血管過於充盈或擴張,可呈順血管走向充盈、局部充盈或成圓圈狀、條段狀等形態。多見於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壓、支氣管擴張、哮喘等。 。
5 .脫屑 多為糠皮樣皮屑,不易擦去,常見於肺區。多見於皮膚病、更年期綜合徵、便秘等。

四、陽性反應的臨床意義  
1 .有點狀或片狀紅暈、充血或邊緣紅暈的紅色丘疹,脂溢有光澤時,多為急性炎症性疾患。
2 .有白色點狀或片狀凹陷,隆起,白色丘疹,無脂溢無光澤者多為慢性器質性疾病。
3.有結節性隆起、暗灰色點狀或片狀時多見於腫瘤。
4 .有糠皮脫屑不易擦去者,多見於皮膚病、胃腸病及婦科疾病等。
5 .有條段狀、線狀、圓形或半圓形白色或暗灰色疤痕時,多見於手術或外傷後的疤痕。
  在臨床實踐中,有些健康人的耳廓上有時也可看到色素沉著、白色結節或凍傷疤痕,但壓之不痛,此乃假陽性,應注意與之鑑別。

五、常見疾病耳穴視診陽性反應舉例
(一)呼吸系統疾病
1 .急性支氣管炎常在氣管或支氣管穴區看到點狀或丘疹樣紅暈,或呈點狀白色邊緣紅暈,有光澤。
2 .慢性支氣管炎於氣管、支氣管穴常呈點狀、片狀白色、邊緣紅暈、無或有光澤。
3 .支氣管哮喘常於肺、支氣管、氣管穴區看到紅色或白色點狀丘疹,無光澤。
4 .急性肺炎兩肺區常呈點狀、片狀或丘疹樣紅暈,有的呈點狀白色的邊緣紅暈、有光澤。
5 .肺結核病於肺區常可見到大小不等的點狀灰白色鈣化點或呈索型,皮膚光亮。若呈點狀或丘疹充血、有光澤或輕擦出血者,多為活動期肺結核;若呈點片狀暗紅凹陷、基底有光澤,則可能有肺空洞。

(二)循環系統疾病
1 .先天性心臟病(如室間隔缺損、未閉動脈導管等)在心區常可見點狀凹陷,或點狀白色、邊緣紅暈等。
2 .風濕性心臟病在心區常呈點片狀白色、邊緣不清。
3 .心肌梗塞患者中有1/4的病人於心區可見充血性片狀紅潤,或微血管擴張。
4 .冠心病病人常在耳垂部出現斜行皺紋,被稱為"耳垂皺"或"耳折症",同時還可能在心區觀察到形態變化,如呈半圓形或條狀紅色、暗紅等。
5 .心肌炎在心區可有散在性點狀紅潤或丘疹紅暈。
6 .高血壓病則常在腎上腺、腦點、腦幹、皮質下等穴位觀察到點狀或片狀紅暈等。

(三)消化系統疾病
1 .食管炎在食管區常呈點片狀紅暈,邊緣不清,有光澤。
2 .急性胃炎於胃區呈點狀或片狀紅暈有光澤。
3 .慢性胃炎則呈片狀白色,部分有皮膚增厚。
4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在胃或十二指腸穴區可見點、片狀白色或線狀暗紅邊緣紅暈,少數有丘疹。
5 .胃下垂患者則在胃區外側近對耳輪處呈片狀白色增厚,邊緣不清。
6 .慢性腸炎在大小腸區有片狀或丘疹充血,並有脂溢。
7 .急性闌尾炎時在闌尾區可看到點狀或丘狀充血,少數有水皰樣紅暈。
8 .胰腺炎於胰膽區呈現皮膚紅腫及大小不等的出血點。
9 .慢性膽囊炎在胰膽區可見點狀白色、邊緣紅暈。
10 .膽結石在膽區有小結節,如小砂子顆粒狀,或呈點狀白色斑點,邊緣清楚,急性發作時邊緣紅暈。

(四)泌尿系統疾病
1.急性腎炎常見於腎穴區呈點或片狀紅暈,有光澤。
2 .慢性腎炎於腎區多呈片狀白色或圓形皺折,少數為丘疹樣白色。
3 .腎盂腎炎於腎區多呈白色丘疹或紅暈,少數呈片狀白色。
4 .腎結石於腎區呈點片狀白色,邊緣紅暈,或呈沙樣白點。
5 .急性膀胱炎於膀胱穴區則呈點片狀白色、白色丘疹或皺折、不光滑。

(五)其它疾病
1 .盆腔炎、附件炎於子宮穴區可見點片狀或丘疹樣紅暈,有油脂。
2.痛經常在子宮穴區有點片狀白色或紅暈,有的呈點狀丘疹,邊緣有紅暈、有光澤。
3 .蕁麻疹於肺區常見糠皮樣脫屑,不易擦掉。
4 .增生性脊柱炎常於相應部位呈結節狀或條索狀隆起,少數則呈點片狀白色。
5 .胃癌患者常在胃穴區呈結節狀隆起、尖硬、粗糙,邊緣不清,壓痛顯著。

六、耳廓色澤與疾病
  正常人的耳廓色澤微黃而紅潤。如果耳部發生不同的色澤改變,則提示有不同的疾病發生。  
1 .全耳色白,常見於暴受風寒,或寒邪直中。亦見於貧血病。  
2 .全耳色青而黑,常見於劇痛患者。  
3 .耳垂色青,為房事過多的表現。  
4 .耳輪焦黑、乾枯,為腎精虧極的徵象。
5 .耳朵紅腫,為少陽相火上攻,或為肝膽濕熱火毒上蒸,也可以是中耳炎或癤腫、凍瘡所致。
6 .耳背上見到紅色脈絡,並伴耳根發涼,多為麻疹先兆。
7 .耳垂經常潮紅,為多血質體質者。由於受寒耳垂變為紫紅色,就會腫脹,甚至發展為潰瘍,還容易發生痂皮,這是體內糖過剩的表現,易患糖尿病。
8 .耳垂肉厚而寬,色紅,身體肥胖者容易患腦出血。
9 .耳垂肉薄,連血管網都看得清者,見於患呼吸系統疾病和突眼性甲狀腺腫患者;耳垂肉薄呈咖啡色,見於腎臟病、糖尿病。


耳穴觸診法

    如前所述,當機體某部位或某臟腑發生病理變化時,其信息可以通過經絡達於體表──相應部位耳穴出現壓痛。利用耳穴壓痛信息了解機體狀況,是耳穴診斷的基本方法。探查壓痛點的方法一般採用觸壓法,即用耳穴探棒或火柴棒均勻點壓耳穴,找出壓痛顯著的穴位,然後根據中醫基本理論和現代醫學知識進行分析、辨證,為臨床診斷疾病提供依據。若在相應的區域出現壓痛反應,則說明相應的體內臟器有疾病發生。

  觸診法又分點壓法和劃壓法

一、點壓法
  點壓法是以探棒順序點壓耳穴,找出最痛點,這時要注意病人的表情,如皺眉、眨眼、躲閃、呼痛難忍或拒檢等。如壓痛點不突出時,可多檢查幾個點,相互比較讓患者指出最痛的點。另外也可根據患者主訴,重點點壓有關耳穴,以節約時間。點壓時各穴用力要均勻,也不可用力過重,以免造成人為痛點。另外檢查前不要擦洗,揉搓耳廓,以免出現假陽性。

二、劃壓法
  劃壓法是利用探棒壓耳廓各區,依次進行劃動,重點耳穴稍加壓力以劃出反應點的方法。

耳诊简介

(一)耳廓的生物全息规律:耳廓上所反应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分布,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1、耳垂-头面五官

2、耳甲腔-上焦-心肺

           -中焦-脾胃

3、耳甲腿-下焦-肝肾(大小肠、膀胱、胆)

4、对耳轮-脊柱

5、耳舟-上肢

6、对耳轮上脚-下肢

7、耳轮脚、三角窝-生殖泌尿

(二)看耳廓的形态

1、耳廓相应部位有一结节状隆起或见点状凹陷、圆圈形凹陷、索条样隆起及纵横交错的线条等形状,常见于肝病、胆石症、肺结核、心脏病、肿瘤等疾病。如肝硬化的患者,在耳廓肝区处多可呈现隆起和结节,边缘清楚。

2、耳廓相应部位出现高于周围皮肤的点状隆起,见有水泡样丘疹,俗称鸡蛋疙瘩,颜色可红可白,常见于急慢性气管炎、急慢性肠炎、急慢性阑尾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等疾病。

3、耳轮出现粗糙不平的棘突状结构,常见于腰椎、颈椎骨质增生等疾病。

4、耳垂上有一条自前上至后下的明显皱褶的斜线纹(可以单耳,或双耳同时发生),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

5、耳面皮肤血管充盈易见,常见于支气管扩张、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

6、耳垂肉薄呈咖啡色,常见于肾脏病和糖尿病。

7、耳廓肥厚,若身体亦属肥胖,具有脑溢血的倾向。

8、耳廓薄而透明,血管脉络清楚浮现,表示呼吸器官有问题。

9、耳廓萎缩、无力是心脏衰弱的症状。

(三)看耳廓的颜色

1、耳垂青色,为房事过多的表现。

2、耳轮焦黑、干枯,为肾精亏极的征象。

3、耳廓红肿,为少阳相火上攻,或为肝胆湿热火毒上蒸,也可以是中耳炎或疖肿、冻疮所致。

4、耳背上见到红色脉络,并伴耳根发凉,多为麻疹先兆。

5、耳垂经常潮红,为血脂稠体质者。由于受寒,耳垂变为紫红色,就会肿胀发展为溃疡,还容易生痂皮,这是体内糖过剩的表现,易患糖尿病。

6、耳廓上产生白色的糖皮样皮肤脱屑,擦之不易除去,常见于各种皮肤病。

7、用手摩搓耳廓,如果不见泛红疑为贫血。

8、耳垂如有部分呈现青色,可能罹患了风湿性关节炎。

常用耳穴

1 耳廓表面解剖
  为了便于掌握耳针穴位的部位,必须熟悉耳廓解剖名称

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册沟,又称舟状窝。

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

2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
   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又称耳穴。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耳廓好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骨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耳穴分布规律表

身 体 部 位

耳 穴 分 布 区 域

头 面 部

耳 垂 或附近

上 肢

耳 舟

下 肢

对耳轮上下脚

躯 干

对 耳 轮

胸 腔 脏 器

耳 甲 腔

腹 腔 脏 器

耳 甲 艇

盆 腔 脏 器

三 角 窝

消 化 道

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身体部位

耳穴分布

穴名

定位

主治

 

 

 

 

 

头面五官

 

 

 

 

 

 

 

耳垂5区的中央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等

 

齿1

垂1区的外下角

拔牙 牙痛

 

齿2

耳垂4区的中央

拔牙 牙痛

 

上颌

耳垂3区中央

上牙痛、下颌关节痛

 

下颌

耳垂3区上部横线之中点

下牙痛、下颌关节痛

 

面颊

耳垂5、6区交界线周围

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料、痤疮

 

内耳

耳垂6区中央稍上方

耳鸣、耳聋、中耳炎、目源性眩晕

 

扁桃体

耳垂8区中央

扁桃体炎

 

外鼻

耳屏外侧面的中央

鼻病、鼻炎、鼻疖等

 

内鼻

耳屏内侧面的下1/2处

鼻炎、上颌窦炎、感冒

 

咽喉

耳屏内侧面的上1/2处

咽喉肿痛

 

目1

屏间切迹前下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

 

目2

屏间切迹后下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

 

外耳

屏上切迹微前凹陷中

耳鸣、耳聋、眩晕

对 耳 屏

 

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前头痛、眩晕、失眠

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后头痛、失眠、昏厥、皮肤病

额穴与枕穴连线的中点

偏头痛

 

躯干

 

 

 

对耳轮

 

 

脊椎

对耳轮的耳腔缘

 

(颈椎、胸椎、腰骶椎)

(以直肠下段同水平与肩关 节同水平分界线将脊椎分为 三段,自下而上分别为 下1/3为颈椎 中1/3为胸椎 下1/3为腰骶椎)

相应部位疾病

对耳轮上,与屏上切迹同水平

胸胁痛、乳腺炎

对耳轮上,与对耳轮下脚同水平

腹空疾病、消化妇科病

 

上肢

 

 

耳舟

 

锁骨

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线处

相应部位疼痛、肩周炎

肩关节

在肩与屏轮切迹平线之间

肩周炎

与屏上切迹同水平

肩周炎

在腕穴与肩穴之间

肘痛

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

腕痛

耳舟的顶部、耳轮结节上方

手指麻木疼痛

 

下肢

 

对 耳 轮 上 脚

 

对耳轮下脚处1/2处

从骨神经痛

坐骨

对耳轮下脚内1/2处

从骨神经痛

对耳轮上脚的起始部与 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

膝痛

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

踝痛

对耳轮上脚角的外上角

足趾麻木疼痛

 

胸 腔 脏 器

 

耳 甲 腔

耳甲腔正中

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急惊风

心穴的上、下、外三面

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

气管

在口与心穴之间

咳嗽、哮喘

三焦

屏间穴的上方

便秘、浮肿

 

 

 

消化道

 

 

 

 

耳轮角周围

外耳道口的上缘和后缘

口腔炎、面瘫

食道

耳轮脚下方内2/3处

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賁门

耳轮脚下方外1/3处

恶心、呕吐、贲门痉挛

耳轮脚消失处

胃病

十二指肠

耳轮脚上方外1/3处

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痉挛、胆疾

小肠

耳轮脚上方中1/3处

消化不良、心悸

大肠

耳轮脚上方内1/3处

痢疾、腹泻、便秘

耳轮角

耳诊与疾病对照图 耳诊

阑尾

在大小肠穴之间

阑尾炎、腹泻

直肠下端

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便秘、泄泻、脱肛、痔疾

腹 腔 脏 器

 

 

 

耳 甲 艇

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 直上方

生殖、泌尿、妇科疾病 腰痛、耳鸣、失眠、眩晕

膀胱

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

膀胱疾病、尿闭、遗尿

输尿管

直上方 在膀胱与肾穴之间

输尿管结石酸痛

 

耳甲腔

胰(胆)

在肝肾穴之间 左耳为胰,右耳为胆

胰腺炎、糖尿病 胆道疾病、偏头痛

胃、十二指肠穴的后方 肝穴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

肝郁胁痛、眼病、月经不调 消化不良、胃痛胀、崩漏等

盆 腔

三角 窝

子宫(精宫)

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

女子:月经不调、带下、分腔炎

男子:遗精、阳萎

 

具有调整全身多个系统功能的穴位

穴名

部位

主治

神门

在三角窝的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

失眠、多梦、烦躁、眩晕、咳嗽、哮喘、荨麻疹、炎症。

交感(下脚端)

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失调、哮喘、急惊风、痛经等。

肾上腺(下屏尖)

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低血压、昏厥、无脉症;呼吸系疾患:感冒、咳嗽、哮喘;中暑、疟疾、乳腺炎。

脑点(缘中)

在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间的中点

遗尿、崩漏、急惊风。

皮质下(脑)

在对耳屏的内侧面

失眠、多梦、疼痛性病症、智能发育不全、哮喘、眩晕、耳鸣

内分泌(屏间)

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等

升压点

在屏间切迹下方

低血压、虚脱

降压沟

在耳廓背部,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处

高血压

上耳根

在耳根的最上缘

头痛、腹痛、哮喘

上耳背

在耳背上方的软骨隆起处

皮肤病、头痛、坐骨神经痛、腰痛

中耳背

在上耳背与下耳背之间最高处

皮肤病、背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下耳背

在耳背下方的软骨隆起处

皮肤病、背痛、咳嗽、气喘

耳迷根

在耳廓背与乳突交界处(相当于耳轮脚同水平)的耳根部

胃痛、胆道蛔虫症、腹泻、气喘、鼻塞

下耳根

耳垂与面颊相交的下缘。

头痛、牙痛、咽喉痛、哮喘

耳尖

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尖端处

发热、高血压、目赤肿痛、麦粒肿

轮1-6

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正中下缘分成五等分,共6点,自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

发热、扁桃体炎、高血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8051/875010093737.html

更多阅读

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 高清

  九天风云68 发表于:10-08-04 15:39 [只看该作者]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八卦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举世无双的国宝,《系辞》中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先天八卦之说源于宋朝,在宋朝以前,只有八卦和六十四卦。宋学者

后天八卦对应对照图+经络的作用 后天八卦对应的数字

后天八卦对应对照图经络的作用经络是藏象系统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包括经络与穴位,没有了经络,藏象也就是存在了。那么经络在藏象系统中有什么作用呢?通道作用在《黄帝内经》中,经络最明显的作用是通道,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就如同城市中的

地磁场影响人体生物磁场、健康与疾病!鬼论新解! 地磁场

地磁场影响人体生物磁场、健康与疾病!【鬼】论新解:特殊能量场、意识场、神经场与生物磁场!维持人类生命的五大要素是水、空气、阳光、食物和磁。人们对前四大要素早已熟知,但对磁和生命的关系了解甚少。人类从形成那天起就生活在地

中医望诊面相与疾病下 面部全息反映健康状况 面部全息元

中医望诊面相与疾病(下)面部全息反映健康状况摘自《相学集存》岚蒲生 编撰第四节 面相与疾病  一、面相部位对应体内脏器  面部:心在额,肾在颏,两眉中间(印堂)属肺;两眼之间(山根,即疾厄宫)属心;鼻主脾,鼻梁中上段(年上、寿上)属肝,两侧

声明:《耳诊与疾病对照图 耳诊》为网友你知道我长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