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态度
一位妈妈在留言中说,感觉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陷入怪圈,对孩子的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这位妈妈放弃了她所有的时间,晚上陪着孩子做作业,周末陪着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但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大幅提高,还有下滑的趋势,而且她的话在孩子那里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她不明白,为什么在孩子身上付出那么多,自己的孩子却不如人家那些看似不大管的孩子优秀。
很多父母有这样的焦虑,自己给孩子提供了那么好的条件,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的回报与自己的付出差距越来越大。
这个问题仔细想想就不难理解,因为我们对孩子期望太高,给孩子的压力太大,更多注重压力的传递,却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内在支持。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那些看似不太管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不太高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反而更优秀。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父母本身层次比较高,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低,在宽松的环境和父母的影响下,反而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宋代的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流传下来的虽然仅有七十多首,却与那些留有上千首诗词的男性词人拥有同等的声望。
李清照的巨大成就,与她年少时的家庭环境有着割舍不开的关系。
在古代,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不需要有知识,只要恪守礼教,顺从丈夫,三从四德就可以了。
在李清照的少年时代,她没有被养成这样的女儿。
她的父亲李格非出身进士,饱读诗书,被苏轼赏识,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曾做过太学正、太学博士等与教育有关的职务。
她的母亲王氏,出身名门,祖父曾是宋仁宗朝的科举状元,母亲本身就很善于写文章。
父母并没有像别的父母一样,要求她大门不出、二门不入,专心在家作女红,学礼仪,而是没事就教她读书作诗写文章,天好的时候还允许她出去游玩,喝喝酒。
李清照有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就写了游玩喝酒的经历。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李清照,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随着经历的不断丰富,她的词的内容也不断的变换,最终成为文学史上有名的女词人。
要说教子成功的典范,就不能不提梁启超。
他一生生了九个儿女,其中三个院士,其他的子女也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不俗的成就。
梁启超本身就有很多的头衔,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等等,在很多领域有着骄人的成绩。
这样一个人物,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却是一位慈父、朋友、导师,他对孩子们有要求,希望他们成才,但又没有对他们有严格的限制。
他光给孩子写过的信就有300多封,在信中,他对孩子没有严厉的话语,也有没什么硬性的规定,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他表示高兴,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他则成了情感疏导师进行开导。
孩子要选择专业,他只给建议,最后做决定的还是孩子。
例如他曾经建议自己的二女儿梁思庄学习他认为在国内有前途的生物学,但他发现女儿对文学更有兴趣,就同意她转文学,后来孩子又迷上了图书馆学,这些都是女儿自己做的决定。
孩子们出国留学,他希望孩子能做出一番成绩。但当孩子感觉压力大时,他则告诉他们,咱求的是学问,不是文凭,不用着急,只要自觉努力就好了,不用用力过猛。
关于他教子成功的秘诀,他曾经说过“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我又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这种遗传和教训,不会因环境的困苦或舒适而堕落的”。
他有这个自信,有他这样一位父亲,他的孩子们总不会做的太差。
曾经与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咱这些人,将来教出来的孩子总不会太差,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紧。”
我问她缘何有这样的自信。
她说,我们都受过正规的教育,一直没有放弃过努力和学习,对生活和工作依然抱有一定的热情,什么时候都没有放弃过自己,这样的精神状态孩子能够感受到。
如果对孩子要求太多,反而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我们只是把自己的焦虑传达到孩子身上,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其实,只要我们做好自己,孩子总不会太差,她这样说。
对如何教育孩子,没有人敢说自己的教育方式适合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恐怕没有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的了。
作为父母,需要做的是站在孩子旁边,看着孩子成长,适当的给他建议和指导,而不是用鞭子赶着或用绳子牵着孩子走。
父母的层次越高,对孩子的限制越少;
对孩子限制越少,孩子的天性越能发挥。
孩子是个什么样,不是父母说了算,而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不辣的妈:职场妈妈,书评作者,每天一万步践行者,写温情的、理性的文字。公众号:不辣的妈(buladema)
关于养儿育儿奶粉辅食尿裤童装搭配等的一切都在这里了,千万宝妈的育儿小助手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