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是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和政治家,他本来是秦国的宰相,曾帮秦国攻打魏国,还收复了河西,所以他深得秦惠王的信任。按常理说,公孙衍应该会一直留在秦国,可是后来公孙衍离开了秦国,这是为什么呢,公孙衍离开秦国的原因是什么呢,秦国宰相公孙衍的简介是什么呢?
秦国宰相公孙衍简介
公孙衍又被人称之为犀首,出生年月不详,生于陕西华阴,是个地道的陕西人,所处时代是战国时期,其主要工作是做一个纵横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外交官,公孙衍的政治主张是合纵抗秦国,公孙衍本人也是合纵派的先驱。公孙衍自工作以来,先后在秦韩魏这三个国家工作过。
大秦帝国公孙衍扮演者
公元前333年,公孙衍来到了秦国,那时候秦惠王执政,公孙衍在朝中担任秦国最高官职,手握军政大权。之后公孙衍离开秦国来到了魏国,在魏国公孙衍遇见了同行陈轸,陈轸献计策于公孙衍,赢得了魏王的信任,把魏国的相爷拉下了台,不仅如此还赢得了燕王赵王的信任和赏识,此后公孙衍就当上了三国之相,手握军权,有着很大的权利。
说到公孙衍就不得不说到张仪,这两人是死对头,公孙衍政治主张是合纵,而张仪的政治主张是连横。公元前318年,公孙衍合纵成功,联盟其他5国攻击秦国,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从公孙衍的角度上他已经成功了,因为他已经将他的政治主张合纵发挥了作用。
公孙衍在任职秦国宰相期间,助秦破魏,拿下了河西这个重要的战略地位。此后公孙衍被魏王收买,心已经靠向魏国了给秦惠王出了一招误国之策,那时候张仪出现一招制胜,让秦惠王如梦初醒。此后,公孙衍在秦国无立足之地只能前往了魏国,在魏国担任将军一职。魏国此时已经不行了,所以公孙衍就开始了他的合纵大计,但是都没有成功,最终只能前往韩国当相国,但是结局都是合纵没有成功最终死在勾心斗角中。
公孙衍为什么离开秦国
公孙衍在秦国办事,主管军政大权,而且秦国是一个秦国,照理说能进入秦国而且手握大权怎么会轻易离开秦国转向其他国家呢?这期间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公元前333年,公孙衍任职于秦国,受到了秦惠王的信任和器重,在此期间公孙衍积极谋划,助秦攻魏,歼灭魏国数十万大军,并且收复河西这个战略要地,而且此时秦国正商鞅变法,整个秦国国力强大,魏国完全就没有抵抗之力。
公孙衍画像
魏国无力抵抗只能举投降旗,向秦国割地求和,并割让了河西重地。之后魏王派人去寻公孙衍,用重金来贿赂他,并且贿赂成功。公孙衍之后就向秦惠王提议,现在魏国会老老实实的,可以先去进宫别的国家。其实如果真为秦国考虑,应该要大举伐魏,因为魏国现在四面树敌,孤立无援,而且国力衰败,现在不攻打等他强大了就难对付了。但是公孙衍已经被收买,所以要保全魏国,出此下策是耽误了秦国的前程。
此时张仪出现,并面见了秦惠王,告诉秦惠王现在秦国的处境及下一步应该这么做。秦惠王听完以后,焕然大悟,立马重用了张仪作为自己的客卿。
公孙衍受到了排斥和排挤,丢了秦惠王的信任和在秦国的地位,无立足之地只能离开秦国,去寻找下一个栖身之地。
公孙衍本来是秦国的宰相,秦惠王非常信任他,但是由于公孙衍没有经受住诱惑被魏王收买,导致他被秦国排挤,这就是他为什么离开秦国的原因。后来公孙衍又投向了魏国,之后又去了韩国,一直过着兜兜转转的生活,直至最后因为官场里的勾心斗角而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