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形式(1)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式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

  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行为反应本身。

  2.态度不同于能力。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二)态度的结构

  1.认知成分;

  2.情感成分;

  3.行为成分。

  二、品德的实质

  第一,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个体以外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内在需要的过程。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形式(1)

  第二,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个体偶然的表现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是品德形成的标志。

  第三,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即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三、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三种:(1)直觉的道德情感;(2)想象的道德情感;(3)伦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行为

  第二节 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批判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他律阶段

  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自律阶段

  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对应。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三、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万尼斯在继承和批判柯尔柏格道德认知理论、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发展的实践活动理论。强调青少年期的社会参与经验对其道德发展的持久影响,认为社会参与活动是构成青少年公民同一性、政治和道德同一性发展的基础,而对个性和社会的尊重是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道德教育的使命就是让个体通过社会参与活动培养起尊重品质。

  (一)社会参与经验

  (1)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可以促使青少年联系他人反思自身,从而改善道德观念和行为。

  (2)参与社会服务的经验可若干年后自愿参与社会的行为。

  (3)另一些社会参与经验,包括参加学校管理和社会政治运动,还可能提高成年期(10—30年后)参与政治活动和各种社会团体的可能性。

  (二)道德同一性

  道德同一性包含两层含义:l.自我认同。2.寻求超越性意义。

  (三)对人性的尊重

  道德同一性具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对他人的尊重,二是对社会的尊重。

  第三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根据有关研究与理论,可以将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自我意识增强;

  3.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8351/611295524998.html

更多阅读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新)2009年06月27日 星期六 19:05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你认为对的在表中打“√”,反之打“×”)(10%)1、1914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大纲》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1)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一、教师的角色与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教师要充当的主要角色有以下几个:  1.知识的传播者;  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榜样和模范公民;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概述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测评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中,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搜集教学信息,描述、分析和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些活动被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1)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  所谓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外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一般来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主要是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

声明:《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形式(1)》为网友帆布校服拽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