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子过成诗 把日子过成诗 在收纳中育儿,把日子过成诗

导读:文/miss不要一个兼具秩序、美感与爱意的家我笃信一个家所呈现出来的样子,是与人的生活与内心状态互为示现;而当它作为养育场所存在时,其传达的微妙情感和价值内涵,

  文/miss不要

  一个兼具秩序、美感与爱意的家

  我笃信一个家所呈现出来的样子,是与人的生活与内心状态互为示现;而当它作为养育场所存在时,其传达的微妙情感和价值内涵,更是一点点塑造着孩子的灵魂。我认同蒙特梭利关于零至六岁的儿童是吸收性心智的看法,即这一阶段的孩子会不加选择地从环境中汲取大量信息来发展和完善自我,如同海绵吸水,水是什么色,海绵便染上什么色;尤其三岁之前的婴幼儿,与外界接触有限,大多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家于他们仿佛世界之映象。

  从这一意义上来讲,你如何照顾一个家,便是如何照顾孩子的心。

  

  我想要给厅长的,便是一个兼具秩序、美感与爱意的家:

  秩序,令她感到世界是有章可循的,进而对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也为她将来学习规则、走向外界打下基础。

  美感,是呵护她心中初萌的审美的种子,让她在感官最为敏锐的人之初,常被美好物事包围。

  爱意,则是打造这一切的基石;这种自幼习得的惜物之心,与环境建立情感联结的能力,对发展中的人格至关重要。当爱在家中各个角落、在家人间、在孩子心中自由无碍地流动,她才能够心无旁骛去感受秩序与美,并心甘情愿成为它们的守护者。

  ▲在家中随处摆一些花草,教孩子照料它们

  我的亲子收纳原则

  简化:从源头上杜绝冗余

  往日囤下的大量玩具和绘本给孩子带来了她难以选择、处理和消化的信息和负担。于是,我决定“简化”。

破损及零件不完整,完全丧失利用价值的玩具的归于“弃置箱”

  为此,我保留了一个告别仪式:请厅长对它们说“谢谢”、“再见”,而后交由我来处理。

反复玩过许久、几乎可以确定她不会再感兴趣的玩具归于“转送箱”

  对于此类玩具,我会伺机或送人或捐赠,让它们继续发挥余热;当然,也会留下她曾经尤其宠爱、有着特殊意义的少数派,供她将来念旧。

超龄玩具、超量的玩具归于“等待箱”

  对于不明就里或出于冲动提前购买的“超龄”玩具,我会待她能够驾驭时再交与她。

  “现役”的玩具,只留她“应付”得来的量在玩具架上展示;在合理组合、保证丰富性的前提下,视实际需要,如兴趣变化或能力发展,每隔一段时间,以一两件新玩具替换下旧的。

  残缺及破损的玩具

  弃置箱

  不再感兴趣的偏低龄的玩具

  转送箱

  过早购入的"超龄"玩具

  等待箱

  “现役”玩具的一部分

  替换箱

  ▲将四个箱子贴上标签,存入“玩具中转站”(储藏室)

  在简化家中玩具的同时,我也会放缓购入新玩具的频率,按需购入,避免重复提供同类玩具。这样一来,家里玩具的品类和数量都在我和厅长的“可控”的范围之内。

  这样做的好处几乎立竿见影:我不必再穷思竭虑该如何将越变越多的孩子的物品塞进有限的空间,而她也无需在过多、过剩的选择面前无所适从;因为选择有限,她反倒能够专注而深入地玩耍、阅读。

  ▲

  简化后的玩耍区

  由书柜底下两层、玩具架和游戏厨房围成,全部玩具一目了然

  ▲

  简化后的阅读美劳区

  正在使用的书和美劳用品全在这里。

  友好: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来”

  简化是首要步骤,但要让亲子收纳系统达到成功,还得让孩子学会自发维护家中整洁与秩序。

  怎样能够让孩子追求独立的欲望转化为现实中的行动力?那就是创造一个孩子自己觉得“友好”的环境,即能够让孩子感觉到安全而自在,能从中获得归属感与成就感,从而能够自发维护家中整洁与秩序的环境。于是,我着手设计了一套方便她自主管理的收纳制度。

方便她自主管理的收纳场所/工具

  首先,我将她的物品统一放置在她能够轻松够到的低处,便于她自由取用;参考蒙氏做法,添置一些儿童尺寸的家具,然后规划出她的专属活动区域,包括位于客厅的玩耍区、阅读区和美劳区。这样充分考量了孩子需求的环境布置,无时无刻不在向她传递着一种“我相信”、“你可以”的“煽动”信息。

  ▲将玩具统一置于书柜底下两层,方便她取用

  ▲订制的低矮玩具架与书柜并列

  ▲开放式绘本架与配合其尺寸的方格置物柜组成阅读区

把日子过成诗 把日子过成诗 在收纳中育儿,把日子过成诗

  ▲位于客厅的玩耍区,用大块地毯与其他区域区隔

  ▲美劳区,一部分与阅读区相连,大部分美劳用品用小推车收纳

  孩子很快明白这些是她的“地盘",供她自由使用并负责照管。她迫切想要自己作主的愿望得到尊重和满足,每日愉快地穿梭于她的“领地”之间,像只筑巢的燕子,忙忙碌碌不亦乐乎。

  但很快,我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比如,明明已采用低矮、开放的收纳,孩子仍很难拿到她想要的玩具或绘本;事先已订下规则边玩边收,她也乐意遵守,但总是不能令物品各就各位,最后只好乱塞一气……

  我反复审视新系统的每一个细部,很快便发现了原因,某些收纳部件的设置让对于两岁孩子来说依然很难,于是我做了如下的改动:

  ▲看似清爽的整体式收纳,对厅长而言难度太高。

  ▲改用浅型收纳盒,将四大盒乐高分装为八小盒,

  再用并列展示代替上下堆叠,一目了然,取放自如。

  ▲其它玩具同样使用低矮而平阔的篮子收纳,保证充足留白。

  ▲笨重的大型玩具,采用带拉手的篮子收纳,方便孩子搬动。

  ▲原有的立式收纳的方式,若排列过于紧凑,需抽出绘本才能看见封面,还回去时又有“插”放的高难度动作;排列松散的话,又有东倒西歪的问题。后使用文件收纳盒分装绘本,孩子就能够轻松拨动检视封面,不费气力将书丢进去。

设计方便她自主管理的收纳制度

  孩子难以维持收纳制度的一贯性,除了收纳系统使用起来不方便,有无可能她很难记住物品的存放位置,或者即使记得,行动起来实则无趣?怎样能够令整理成为一种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会“自己来”?

  我借鉴了蒙氏的做法,利用标签进行收纳管理。

  使用图片标签进行配对游戏,不仅是有益的收纳辅助手段(图象思维可是低龄孩子的强项),并且也是孩子热衷的处理方式。如此,利用“游戏力”推动孩子收拾,比干巴巴地请求他们“把玩具放回去”实在有效又有趣太多。

  为“理论联系实际”,我自作主张,将蒙老太太的法子作了一番发挥:

  ▲对于多数玩具而言,使用的收纳篮大同小异。只要拍下玩具照片,用证件卡制作标签,在墙面标记收纳位置就好。

  ▲针对有特定收纳工具的玩具,比如乐高(统一规格的浅型收纳盒)或大型玩具(大号篮子),则需在收纳篮上作标记,以帮助她将其正确归位。

  ▲在架子一侧贴上玩具“全家福”,让她在收拾完毕后进行对照, 可帮助孩子进行错误检视。

  ▲利用游戏帐篷给毛绒玩具们搭一个“家”,并摆放上“小床”和“小沙发”,不消提醒,她也会记得每晚要送毛茸茸的朋友们“回家”,将它们“哄睡”

  ▲建一座“停车场”(将警示胶带粘在瓷砖地面),把车子停进各自的“车位”吧

  规则:学习照顾环境和自我管理

  订立一些规则,教孩子如何使用和维护家中的收纳系统,这会令之前费心打造的良好秩序更容易保持。合理而执行得当的规则,并不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绑缚其自由天性;相反,事先立好规矩,通过正面告知的方法,叫孩子早早明白行为的界限,并且知道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凭他/她作主,这比事后毫无节制地使用权威,禁止他们做这做那,更让孩子感到自己是相对自由的,而父母是可信赖和追随的。

  分享几条我与厅长一向坚持的“家规”(很“蒙特梭利”);对于她来说,它们一点也不复杂,既好记忆也好操作,而对于我来说,更是令我得以从全职“保姆”的困境中全身而退的不二法宝。

  1.按年龄灌输给孩子边玩边收的规则

“做给她看”(爬行期及之前)

  做给孩子看的同时用尽可能简洁的语句描述你的行为:“宝宝玩好了,我们把它放回去。” 鼓励她自己爬去玩具架那边,选择她感兴趣的玩具,玩完再放回去。这阶段的她很可能置若罔闻,父母可不作“要求”。

“和她一起做”(学步前期)

  当孩子对语言还是对行为的完整和连贯性都理解得更好的时候(一岁左右),给她一些简单、清晰的指令,如“玩完要把玩具放回去”,和她共同完成。一起整理,既是春风化雨的身体力行,也是无需刻意为之的绝佳亲子活动。

  ▲教孩子边玩边收,保持整洁

“让她自己做”(学步后期)

  一岁半之后,自主意识和行动力的增强,给出的信息需要更加完整的细节和充分合理的解释:“每次选择一件或一组(有时需要搭配着玩)玩具,想玩多久玩多久,但玩完后要放回去才能拿下一件,不然这里很快会变得一团糟”;

  有时,建议和俏皮话可能比指令更容易被接受:从很早开始,我们便将“收拾玩具”这一干巴巴的行为称作“让玩具朋友们回家”。厅长对这个说法简直无从抗拒,照单全收并沿用至今。这时的收纳工作已由她主导,我只从旁观察并加以协助。

  ▲不易搬动的玩具,替孩子准备托盘或篮子等“转运”工具。

  这些做法我一直都有坚持下来,直到厅长的秩序敏感期到来。她逐渐将这种仪式感内化,不但大部分时间严于律己,甚至在儿童乐园玩,常跟在人家屁股后头恨铁不成钢地帮着收拾。边玩边收的习惯令我和她都受益匪浅,更确保家中极少出现其它有孩子的家庭常常自嘲的“震后”景象。

  2.划定玩耍区域

  为让玩耍更轻松有趣,更重要的,使善后工作更易进行,我为不同类型的玩具划出相应玩耍区域:

  厨房游戏和大部分美劳工作,适合在小桌子上进行;为此,我特意选择十分轻巧的宜家儿童桌,好随需挪来挪去。

  儿童桌椅轻巧易挪动,碰倒也不易受伤

  迷你沙发舒舒服服窝在里面读绘本吧

  需要较大场地的搭建类游戏,如城堡积木和火车轨道,在地板上玩最方便。用整张大块地毯,将玩耍区与客厅的其它区域区隔开来。

  单一和小型游戏,使用“游戏毯”(一小块或多块地垫拼接)或托盘界定玩耍范围,以免细碎零件四处散落;同时,“游戏毯”和托盘也是一种代表游戏开始或结束的简单却有效的仪式,帮助她专注和有条不紊地玩耍。

  玩沙请使用超大号“托盘”。

  想要无拘无束地涂鸦,则使用涂鸦墙。想玩颜料?用立式书写板,或者将长画纸铺在瓷砖地面上——直接画在地砖上也没关系。

  绘本在哪里读都行—地板上(有松软的蒲团和舒适的躺椅)、沙发上、帐篷里或者带上床—只要记得读完还回去便好。

  3.爱惜所有

  上面提到,进行简化工作时,我会邀请孩子一起,由她来决定玩具、绘本及其它个人物品的去留及命运。如果有非买不可的新玩具,便要送走一些老朋友。全部都想要是行不通的,所以,拥有时格外珍惜,然后,要好好道别。

  撕掉的书页,来玩“拼图”游戏,试着把它粘回去。一同将整理好的玩具存入“玩具中转站”。

  又如,定期给木头玩具打蜡。教她用软布蘸取少许木蜡油,仔细反复擦拭,瞧它们个个多精神。替毛绒玩具和娃娃洗澡。告诉她,有些可以跳进“浴盆”,舒舒服服洗个“泡泡浴”;有些只能擦洗,用柔软的海绵或干净的毛巾。轻拿轻放,玩具和书本也喜欢被温柔对待。

  ▲定期给木头玩具打蜡

错误管理

  孩子需要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与真实事物打交道,反复练习如何使用它们,方能顺利发展出独立所需的各种技能。因此,她的玩具中,包括陶瓷或玻璃等通常被认为不适宜幼儿玩耍的品类;她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如有成人在场),使用它们自由地开展游戏。这不仅使她有机会广泛接触各种天然材质,感受其多端魅力,并得以自主进行错误管理:什么情况下会损坏或打碎?她会自然而然从失败经验中汲取教训,习得这类物品的“易碎”特征,懂得需小心拿取。同时,一起修补或清理的过程,也教会她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随手收纳、界定游戏范围、定期整理和养护玩具及个人物品、进行系统而科学的错误管理;我不止将它们视作创造有序环境的方法和仪式,更愿把它作为一种专注而自律的生活方式介绍给我的孩子。不敢说这些一定会让她“受益终身”,至少,是值得尝试的。

  4留白:成长需要空间和等待

  即使你挖空心思设计了近乎完美的收纳系统,又不厌其烦拟定了一本正经的使用守则来守护战果,我还是想要告诉你一个重要的点:不要对孩子期待过高。成长这件事,有时是“随风潜入夜”的浑然天成,有时又要为人父母者付出难以想象的耐心来等待,给予恰到好处的空间去成全。就收纳这件小事,管中窥豹,我们来聊聊如何在实实在在的琐碎日常中为成长“留白”。

不要求孩子每次都做到

  总会有些时候,无论如何劝说或要求,就是不要好好收拾。也许累了烦了,也许偶尔要反抗一下“家长权威”,也许没什么特别原因,只是一阵突如其来的小情绪。眼前一片狼藉,让人好不烦躁,忍不住发脾气前,想想即使自己,不也有懒洋洋什么也不想做的时候么?试试和她谈谈条件,提供一两项“中间选择”,比如准备一个“暂存篮”,实在不想好好归位的玩具或绘本,暂且统统扔进去了事,等想收拾的时候,再一一送它们“回家”。这样的相互“妥协”,既避免了对立,给她一个情绪上的缓冲时间,不显得妈妈过于强势不近人情,也使家中免于凌乱。

  ▲暂时不想收的玩具,丢进“暂存篮”,想收时再收吧

做到六十分便好

  对于大部分玩具,分类不宜过细,不作“同类玩具须一并收纳”的严格规定,只需注意“一物一篮”,即确保同一组玩具的零部件完整即可;绘本则不作硬性分类,她只要做到将书放回架子或丢进收纳盒便好。

  ▲玩具遵循“一物一篮”的收纳原则,不作过细分类

  ▲必要时使用“杂物篮”减轻分类压力

  虽然为归类作了留白,降低了收纳标准,她只要完成“放回去”这一个动作就好,我仍会时不时和她一起对物品进行“错误检视”,示范更理想的收纳方式:将放错的玩具归位,把东倒西歪的排列整齐;绘本可以按照高矮胖瘦、读过和没读过的、主题或语言(中文和英文)来列队。诸如此类的讨论,本身也是一种有意思的学习过程,无形中加深她对事物之间关联的理解。

  ▲收纳孩子物品的家具和工具,要能够根据需要调整使用方式

保留随时调整的可能

  为孩子打造的收纳系统,一定是要能够随她成长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的。因此,我选择了体量轻巧、易于搬动的定制化家具,配合开放式收纳工具来收纳她的物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不受限制地任意变化家具的位置和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全新需求;她也能轻松将篮子或盒子搬来搬去,在不同地方使用。

  例如,收纳绘本的方格置物柜(两个一组),如绘本增多,可增加个数,需要时也可拆开来用,十分灵活。文件盒的收纳方式,除视觉上清净美观外,也便于随兴做些简单归类;最近,我们设置了“晚安书”:请她选择几本喜爱的睡前读物,收在同一个盒子内,每晚临睡前选择一本,或者干脆将整只盒子搬上床;像这样临时起意的小点子,是一板一眼的收纳方式很难实现的。

  结语

  “简化”,少即是多,引导孩子从过载的物质和信息中,选择自己真正所需,重建平静感和幸福感;

  “友好”,换位思考,示范如何保持同理心,发展体察他人需求的能力;

  “规则”,有限的自由,帮助孩子理解社会性,创造自律而专注的生活;

  “留白”,万物有时,为成长留余地,诠释不疾不徐、自如从容的养育态度。

  收纳,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教育方式;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它也是建构世界观的基础:生活由物品构成,能够善待一杯一碟的人,方能拥有心灵充实、精神自由的高质量人生。亲子收纳之“术”的背后,其实是孩子透过你的眼睛看见的世界。

  附录(部分收纳家具/工具参考)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8351/768652376284.html

更多阅读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很慢 那时候天还是蓝的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很慢这是一个朋友前几天的签名。如果把大人对时间的概念和小孩对时间的概念放在一起,同时像放电影一样放着,我想象那么大人那部就像在快进一样,小孩的那个就是慢动作了。想想上小学的时候,一天真的好漫长,

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走成风景 每一个不起舞的日子

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走成风景又教初三,还是那个楼层,还是那张办公桌,还是没完没了的字词古文诗歌……日子似乎被定格了。犹如一张发黄的老唱片,咿咿呀呀哼唱着昨天的故事。宿舍-食堂-教学楼,即使慢慢踱步,也不过几百步,路太短,自然就没有多

第15节:3.苦日子也要过甜

系列专题:《无法改变事情,可以改变心情》  3.苦日子也要过甜  我们常常守着风平浪静的日子,觉得生活缺乏激情,淡如白开水,要么抱怨房价涨的太高,汽车是买得起养不起。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自己其实是生活在“福”窝里的,因为我们衣食无忧,身

人生理想 别把人生过成速溶咖啡

别把人生过成速溶咖啡文/王秀华晚高峰时的北京实在没有什么幸福和快乐可言,一号线和十号线换乘的那一段路程,好像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天天上演着春运的戏码。还有大望路一带的几个公交总站,排队的队伍长得看不到尽头。而走在路上的人,也

声明:《把日子过成诗 把日子过成诗 在收纳中育儿,把日子过成诗》为网友半醒的活死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