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餐桌上的香肠、凉皮、皮冻,竟来自臭气熏天、苍蝇遍布的黑窝点,工业明胶、工业大粒盐化身“佐料”。
辽宁营口警方近日破获系列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查获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端掉7个黑加工点。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7个黑加工点的背后,是价值近亿元的工业明胶流向全国8省数百个市县(区)镇。
在国家卫计委公布的食品添加剂“黑名单”中,工业明胶榜上有名。
其中的有毒重金属铬容易进入人体,然后沉积在血液骨骼中,很难排出体外,又具有致癌性,给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这次警方破获的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中,价值近亿元的工业明胶流向全国8省数百个市县(区)镇,由此带来的社会危害,可想而知。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有毒有害食品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国家层面也通过法律法规的修订,加大了对食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是辽宁营口警方侦破的这起案件却告诉我们另外一个让人无奈的事实:有毒有害食品,在某些区域仍然畅行无阻。
如果我们在三年前就通过监管发现了这起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今天这样的社会危害,是不是就可以避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不是就可以得到保护?
这起案件,可以带给我们两方面的启示
一是,当前的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仍旧存在漏洞和不足,下一步必须强化监管的力量,让有毒有害食品无处藏身;
二是,通过对法律的进一步修订、完善,加大食品犯罪的成本,尤其是在刑罚的问题上要加大处罚力度。
尤其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工业明胶到底流向了哪里?“8省数百个市县(区)镇”具体指什么地方?黑窝点被查处后,应该如何去追溯这些流向各地的工业明胶?
这是现在亟需考虑的问题。以黑窝点为起始,对整个工业明胶灰色产业进行一番清理,必须遵循除恶务尽的逻辑,在“食品安全大于天”的背景下,这没有什么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