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张载是什么人
北宋张载,生于公元1020年,字子厚,是凤翔郿县即现在的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被后世的人称为横渠先生,尊称为张子。张载在年轻的时候喜欢跟人家讨论兵法,后来又转而学习儒家的“六经”,曾经担任过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的官职。后来他辞去官职,在关中这个地方开学授课,因此他的学派被人们称为“关学”。他与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在临潼病逝,享年五十八岁。
张载画像
关于北宋张载的名字,其实是来自我国著名的易学著作《周易·坤卦》中的“厚德载物”一句,这个名字寄托的是他的家人对他的美好期望。张载自小便十分聪明睿智,在十岁的时候跟随老师学习,就展现出了自己非同一般的品格和气魄。在加上他后来遭遇了丧父之痛,这使得他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得多。
当时因为西夏国经常侵扰北宋的边境,北宋只得向他们进贡大量物资来换得一时的和平。这对于喜好读兵书的张载影响十分大,他在二十一岁那年写了一篇《边议九条》上报给当时主持西北事务的范仲淹,向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范仲淹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大为欣喜,他立即召见了才华横溢的张载。在和他经过一番详谈之后,范仲淹劝诫他应该多读一点儒家的著作,这样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于是张载开始苦读儒学著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又看了很多道家和佛学之书,渐渐领悟了儒、道、佛之间的关联,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北宋张载的一生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和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两兄弟五人一起被称为“北宋五子”,看见人们对他的评价之高。
张载后裔有什么人
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更是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辞世已经900多年了,不过在眉县横渠附近的一个村庄,还聚集着一群张载后裔。这个眉县是张载当年讲学的地方,这群张载后裔聚集在这里其实是有任务的,他们要守护先祖的“遗产”——祖坟和祠堂。
张载后裔(左一)
张载后裔生活的地方是眉县槐芽镇西柿林村,就在西宝线的边上。这个村庄没有什么特殊的标志,也没有什么特别高大的建筑物,整个村里都是普普通通的平房。村里的商店也是稀稀拉拉的,门面很小。村子里最大的特征就是村巷两边载满了柿子树。
西柿林村村委会主任张家鹤就是张载的27世后裔,据他介绍,村子里的张载后裔大概还有500多人,主要是26世到31世。村子里与张载有关的文化符号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了。现在保留的最久的就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张子全书》的印版,加上清代乾隆年间的《横渠志》等等,大概还有450块。
不过清末时期,白莲教起义时,毁掉了好多。但是损失最大的时候,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直接将印版当柴火烧。文革时期,由于家庭成分还好,藏在屋顶上的印版并没有被发现。因此到现在保留下来的印版还有49块。除了西安这处有张载后裔聚集外,在福州闽侯、洛阳伊川、上海青浦等地,都零零散散的分布着一些张载的后裔。
解析张载与二程的关系
在我国北宋时期,一直占据思想主流位置的儒家学说迎来了自己全新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为了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以及巩固和加强皇帝的统治,出现了一种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但是其中又夹杂了道家学说和佛学思想的全新思想体系,这就是被人称为新儒学的理学。理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家学说对于人的思想的控制达到了最顶峰。而创立理学的一共有五个人,就是被后人称为“北宋五子”的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颐兄弟和张载。其中张载和二程的关系是非常不一般的。
程颐画像
说起他们的关系,我们就要来看一下他们的生平情况了。张载出生于1020年,是凤翔郿县即现今的陕西眉县横渠镇人,而程颐和程颢都是洛阳伊川即现在的河南洛阳伊川县人,其中程颢生于1032年,程颢比他要小一岁,生于1033年。从年龄上说,张载比二程大了十几岁,而且他们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但是其实张载是二程的表叔,虽然关系并不是非常紧密,但是也算是亲戚了。而说起他们三人在思想上的交流,那就要说到1057年张载赴京赶考的事情了。
在那一年,三十八岁的张载来到北宋的都城汴京参加科举考试。他和另外两位大文豪苏轼和苏辙一起考取了进士。在候诏待命的时候,受到了当时的宰相张文彦的赏识,让他在相国寺开课讲授《周易》。在这个过程中,他偶然遇到了程颐程颢两兄弟,虽然年纪比他们要大很多,他还是虚心向他们求教,这使他受益匪浅。
张载和二程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的,这不仅得益于他们的亲戚关系,也得益于对他们对学问共同的钻研和探索。
张载政治思想述论是什么
张载是北宋关学学派的创始人,字子厚,1020年出生在凤翔郿县横渠镇,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眉县。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张载尊称为张子,封先贤,世称横渠先生,在奉祀孔庙西庑中排名第38位。他的著名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现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为“横渠四句”,在历代流传。
《张载政治思想述论》
《张载政治思想概论》的作者并不是张载,而是李焦。这本书是201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在宋明新儒家学中,张载的学术独树一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后代对张载的政治思想有一些谛解。这本《张载政治思想概论》就是通过文献的研究、历史的分析和史实的结合,还有比较研究的方法,从而对张载的政治思想展开了一系列系统并且深入的剖析。研究的路径是通过挖掘张载的问题意识来展开的,并且借助于对他的理学层面的分析,揭示了张载政治思想的基础理论。在这个基础上,再对他的政治思想体系中的主要制度来进行深度的考察,并指出他在政治思想的实质核心是以民为本。这个在一定的层面上是代表了宋明新儒家的一种政治趋向,也是一种新的民本关系。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具有很大意义的政治思想,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引起了学界的注意。
张载为天地立心的思想
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张载“为天地立心”其实是他的千古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的第一句。这句名言被我国当代的哲学家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这个称号的由来应该是因为张载出生在现今的陕西眉县横渠镇,而被人称为“横渠先生”,于是便有了“横渠四句”这个称呼。这段名言反映的是张载的思想学说。
张载雕像
张载“为天地立心”,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解释是这样的:首先认为天地是没有心的,但是人却有心,因此人的心也就是天地的心。“为天地立心”的意思就是要大力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能力”,这样就可以尽快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发展规律了。这种解释看似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实并不准确。首先,“天地”指的并不一定是自然界。古人更多的是把“天、地、人”看成一个整体,因此“天地”一词指的到底是生命,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而在这句话中,“天地”指的一个是人类社会,而不是自然界。因此这里的“天地”可以理解为“天下”的意思,“为天地立心”就可以说成“为天下立心”。
然后,这句话中的“心”也和天地之心并不相同。张载曾经说过“天地之心惟是生物”,这里的“天地之心”可以理解为是天地创造万物的力量,其中更多体现的是天地的一种心意。需要注意的是,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不需要人来立。因此这句话中的“心”一定是不同于“天地之心”的另一种“心”。
张载“为天地立心”中的“心”应该指的是人的精神价值,于是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要为人类社会建立一套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道德观念的精神价值系统。
思想家张载的本体论
北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时期。而在思想方面,一直占据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学思想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被称为新儒学的“理学”思想体系。而理学的创立者就是被称为“北宋五子”的著名思想家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兄弟以及张载。其中张载是这些人中是最用于“创道”的人。他在结合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张载的本体论的主要内容。
张载雕像
首先是关于世界万物构成的理论。这个理论的主要含义是:凡事可以描述出来的事物都是确实存在的,凡事存在的东西都是有形态的,而有形态的东西则都是由气所构成的。而这个气则是物质唯一的组成形式,也就是说事物的基本组成是物。同时也强调存在的根本是物质,因此张载的这一理论从本质上来就是属于唯物主义的学说。
第二个理论是关于“气”的统一论,主要含义是:这个世界不管是无形的太虚还是有形的世间万物,都是由“气”或者叫做“元气”所组成的,而万物之间千变万化的形态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式。
第三个则是论述气的主要特点。气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的,气不会凭空产生或者消失,它是永恒存在的。气的主要特点就是聚散的区别,而这个聚散也是暂时性的,是会随时聚拢,随时散开的。
这就是张载的本体论的主要内容,从他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他思想的深邃性和准确性,跟我们今天广泛传播的辩证唯物主义在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