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女儿威胁父母放弃二胎”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据报道称, 44岁的肖女士和丈夫努力一年之后,终于如愿怀上二胎,但13岁的女儿雯雯(化名)百般不愿意,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等相威胁。在女儿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怀孕13周的肖女士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
在对这一事件的评论中,有这样一种频繁被提及的观点:新生的孩子对女儿而言是一种威胁,父母给予自己心理上的关爱和经济上的支持可能都会被二胎分掉大半。
更有很多非独生子女站出来现身说法,他们纷纷表示自己在弟弟妹妹出生后感到被忽视、被威胁,甚至因此造成了难以恢复的心理创伤。
但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新家庭成员的加入对年长孩子的负面影响被高估了。
通过下面的一段分析,希望能让爸爸妈妈们明白,伤害大孩子们的,并非新的家庭成员,而恰恰就是你们。
孩子的毛病
反映家庭问题
孩子的表现往往反映出背后家庭的问题。
孩子的表现
家庭
自卑、懦弱
父母其中必然有一人是苛求之人
(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
喜欢暴力或奴性十足
有一个喜欢打骂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
胆小害羞
管得过多,时常责怪,包办代替
(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
不善良
父母必有一个人缺乏同情心
(暴力型家庭教育结果)
不懂是非
必有一个专制,喜欢替孩子做决定的家长。或是一个不明事理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或溺爱型家庭结果)
小心眼
缺乏宽容的家庭环境,指责是这个家庭的主基调
(干涉型家庭结果)
不上进
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或父母对自己要求过低
(干涉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懒惰
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
(干涉型家庭或溺爱型家庭)
喜欢埋怨
必然有一个负面思维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
脾气暴躁
必然有一个家长脾气不好,习惯通过发火这种不良方式与人沟通
(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
自以为是
父母溺爱的必然结局
(溺爱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不会关心人
父母宠爱过度,不让孩子表现
(溺爱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不快乐整天板着脸
夫妻不和或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
(干涉型家庭、暴力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过于敏感、多疑
家庭不包容,缺乏温暖
(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
不喜欢学习
家长不爱学习或者不认为学习有多重要
(干涉型家庭、暴力型家庭、放任型家庭或无文化型家庭)
冷酷、孤僻
必然有一个放任不管或喜欢暴力的家长
(放任型、暴力型家庭的结果)
自私
必然有一个溺爱的父母
(溺爱型家庭)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研究院)
八件事父母别做
孩子心目中的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害怕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有媒体总结了孩子最怕父母做的8件事,希望能够给家长们一些启示。
1、父母吵架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2、父母发脾气
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3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电影《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故事,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32年。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
4、父母失信、撒谎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5、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问题
有的父母嫌孩子烦,三言两语打发孩子,孩子也许还很小,但他也能感觉到爸妈的态度,父母的冷淡会让孩子以为自己不应该问问题,或者不应该问这一类问题,让他对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
如果爸妈在当时没有时间回答孩子,也应该首先肯定孩子的提问,然后向宝宝说明自己现在确实没有空,并向宝宝承诺在某个专门的时间来回答宝宝的提问。
6、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7、忽视孩子的优点
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8、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博取别人的赞叹有的家长,简直把孩子说成“豆腐渣”。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