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金瓶梅》的小说人物立传,会不会违背正能量?
我说不会。相反,正是由于某些人利用《金瓶梅》在不断地发送着“负能量”,才使我萌生替《金瓶梅》的小说人物立传的念头。
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率先发行了武松与潘金莲偷情的《金瓶梅》三级片,此后这股风慢慢刮到香港、内地,致不少文艺人纷纷效仿、拾其余唾。现在,这样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且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高,其宗旨无非就是往潘金莲、西门庆的脸上贴金,往武松脸上抹黑。一些地方政府、一些民间人士也不甘寂寞,相继出现了争抢西门庆故里、寻找西门庆后人的荒唐行为。现在“寻找西门庆”、“爱上潘金莲”已成为时尚,毁三观的“武松杀嫂”雕塑也公开展出了。甚至还有人准备成立“西门庆精神研究会”、有人想生产“金莲牌白凌带”,有人想开辟“西门庆潘金莲爱情之旅”。拿肉麻当有趣,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更可悲的是,这股风现在竟刮到了学术界,据说有些学者也开始潜心“研究”起武松与潘金莲的爱情问题来了,真令人啼笑皆非。
前些时候我看到这样一篇类似论文的文章,作者说《金瓶梅》中的武松一开始就看上了潘金莲,还以《水浒》中武松调戏孙二娘为证,结论是,真实的武松不会是个好人。我看了很好笑,但事后想想并不好笑,难道他真的不知道两本小说的区别吗?难道他真的不知道小说与历史的区别吗?显然不是!
《金瓶梅》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没有这个能力去论证,但那是一部小说总没有歧义吧!
既然是小说,它的人物就是小说人物,不是历史人物,这与《水浒》一样。而作为小说人物,尽管《金瓶梅》与《水浒》有多个人物重合,但毕竟《金瓶梅》是《金瓶梅》、《水浒》是《水浒》。
所以,我为《金瓶梅》的小说人物立传,目的只有一个——还《金瓶梅》这部小说和小说人物的本来面貌。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