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就是多一个心眼
许多成功的人曾经贫困潦倒。他们的成功可能只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遇。他们的成功故事,最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
《每周电脑报》等多家IT报刊总负责人刘克丽,在业界有“IT第一名记”的美誉,你要是问起她成功的秘诀何在时,她会告诉你,成功从捡起地上的请柬开始。
1984年,已经34岁的刘克丽,放弃了长达10年的电脑专业的工作,随同丈夫来到《中国电子报》社。开始,报社让她打杂,一干就是三个多月。
一天,刘克丽在扫地时发现一张已踩脏了的请柬,这显然是别的记者丢弃的。“我想出去采访”,报社领导同意她去试试,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有电脑从业经验的她很快成为行业里的名记,各类世界性的IT行业记者招待会上,第一个提问的总是她,提问最新颖的也是她。名气大了,她干脆领头创办了《每周电脑报》,现在已成为报业界的一位女强人。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成功则是从捡起一份额外的业务开始的。
因为家庭贫寒,中学都没有读完的安德鲁不得不走上社会,他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匹兹堡做一份送电报的工作,由于工资很低,他渴望能成为一名接线员,但是做接线员要求懂电报业务,为此,他晚上自学电报,每天早晨提前跑到公司,在机子上练习。
有一天,公司忽然收到一份从费城发来的电报。电报异常紧急,但是当时接线员都还没有上班,于是,卡内基立刻跑去代为收了下来,并赶紧将其送到了收报人的手中。这件事之后,他被提升为接线员,薪水也增加了一倍。由于接线员的工作相对轻松,卡内基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商业知识,这为他后来走上商业道路,并成为钢铁大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有位知名企业家叫中田修。年轻时,曾流落街头,正当他第三次准备自殺的时候,他拣到了一张桑泽设计研究院的广告宣传牌。
看了设计院介绍后,他觉得干这个很有前途,于是重新振作起来,回到东京,成立了一个规模很小的设计院,取名叫“东京设计院”,专门为企业设计新颖的产品和促销方案,相当于现在的点子大王或企业咨询师。由于业务适销对路,“东京设计院”成为日本一流的设计研究院。
后来,中田修以“东京设计院”为根据地,将业务拓展到更大的范围,成立了日本“综合经营企业”集团,中田修这个寻短见的年轻人终于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知名企业集团总裁。
笔者有位文友学的是采矿专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县办煤矿工作。数年后,煤矿濒临倒闭,这位文友正准备辞别亲人去外地打工。碰巧有一天,他在一位亲戚家串门时看到一张包东西用的废报纸,上面刊登了一篇通讯,因为内容与他所在的县有关,于是他要了这张报纸,拿回家详细阅读。
这篇通讯讲的是他所在的县新任县委书记重视人才,破格提拔多名青年科技人才的故事,其中有一位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已经在深圳打工,只是向这位书记写了一份自荐,即被召回,并破格提拔为县麻鸡研究所所长。
笔者的这位文友虽然是煤炭学院毕业,却在全国各地发表各类文章上百篇,于是他也给县委书记写了一封自荐信,结果,被调到县广播电台担任编辑,三个月后又调到县委宣传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成为一名公务员。
在宣传部工作期间,他勤奋工作,阅读了大量的经济理论专著,为全国各类报刊撰写经济理论文章,成为报刊界颇具知名度的撰稿人。去年有四家新闻媒体向他发来邀请信,他选择了其中一家,成为一名专职记者,加上业余撰稿的稿费,收入颇丰。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故事的主人公们用不同的故事诠释了一个道理:成功就是你比别人多一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