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构图是指将各种素材如何组合、加工和布置于盆域内,并配以协调的几架,以获得最佳的景观艺术效果,也就是把各种景物素材融合起来的方法。盆景艺术构图的目的在于更好的表现盆景主题思想,并取得具体完美的作品形象。
盆景艺术构图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理:
统一与变化
所谓“统一”是指盆景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相同或相似之处。一件成功的盆景造型,在于能够将许多不同的构成部分取得统一,即将繁杂的变化转化为高度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在盆景创作中,不仅要有统一感,还应在形态、动势、色质、情趣以及关系等方面有所变化。
所谓“变化”则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区别和多样性的艺术表现。变化会使作品显得生动活泼,从而更具生命力。
均衡与稳定
盆景艺术作品都是由一定体量的不同素材组成的景物实体,这种实体会给人一定的体量感、重量感和质感。人们习惯上要求景物造型布局完整、和谐,在力学上要有均衡性和稳定感。盆景创作除动势造景外,一般都力求均衡。景物各部分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称为“均衡中心”,各部分景物都受这个“均衡中心”控制。任何景物一旦脱离了这个中心,整个造型都会失去均衡,也就会使人产生不稳定感或危机感。
均衡分为对称式均衡和不对称式均衡。对称式均衡构图的盆景具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组成部分一一对应布置于轴线两侧,具有整齐、严肃、庄重之感。但对称式均衡容易使整体效果较为呆板,且人工味较浓。所以打发多数情况下,盆景创作采用均衡式不对称构图,显得更为自然、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出自然美。
在盆景造型中构成均衡的常用手法有:用配件构成均衡;用盆钵与景物构成均衡;用树木姿态形成均衡;综合均衡等。
比例与尺度
盆景中的山石、植物、水体、盆钵、配件、几架等各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寸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盆景构图和造型的艺术效果。
比例是指组成盆景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所存在的长、宽、高的变化规律,也就是体形、体量和空间之间的变化规律。景物的高与宽比例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如比例为1:1时,具有端正感;为1:1.618(又称黄金比例)时具有稳健感;为1:1.732时具有轻快感;为1:2时具有俊俏感;为1:2.236时具有向上感等。正确的比例关系,就是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视觉上、经验上的审美观念。在确定景物比例时,通常采用中国画论中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大致比例。基于微观造型的特点,有时还会适度夸张。
盆景尺度是指构成景物整体或局部的大小与人体高矮、活动空间大小的度量关系,也就是人们习惯的某些特定标准。人们对景物所产生的“大”或“小”的感觉,就是尺度感。尺度类型不同,感觉效果也不一样。尺度常分三种类型,即自然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盆景作品的不同规格体现出不同的尺度效果。大型和巨型盆景采用的是夸张尺度,具有雄伟、壮观的气势;中小型盆景采用的是自然尺度,具有自然性、舒适性;微型盆景则采用的是亲切尺度,具有亲切、趣味之感。
视觉与空间
第一、视觉
盆景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规律对盆景创作十分重要。构图时常用的有视觉诱导、视觉平衡和视觉焦点。
视觉诱导就是作者通过构图设计来调动观赏者的注意力,也就是吸引观赏者的视线,使观赏者有浓厚的兴趣来观察作品所表现的一切,并能正确的理解其主题思想。在盆景中有主、宾和衬景之分,再加上景域内设置的景点,这些景物的合理组合实际上就是视觉诱导的顺序,构成符合自然情理的视觉路线。只有合理精彩的视觉构图和娴熟的技艺,才能使作品达到令人“神游”的意境。
在盆景构图中,凡是采用三个以上的物体,都有着视觉平衡的问题。视觉的平衡实际上也就是均衡与稳定。
视觉焦点是人的视觉所集中的地方。它可能是点,也可能是线或其他形状的景物。明暗、色调的对比也是表现视觉焦点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盆景中,视觉焦点一般为不定型的山石或盆景中的配件。视觉焦点常常就是构图中心,作品的其他部分都会从属于这个焦点和中心。视觉焦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两个以上称多焦点。山水盆景中的散置式布局就是多焦点。
盆景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也是一种空间艺术,所以必须以可视的形象来反映自然景观。自然界的空间是无限的,但盆景造型的空间受盆钵的制约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来表现无限的自然,就是盆景的空间艺术。
盆景艺术和中国绘画都主气韵、重意境,要求“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种“计白当黑、疏密斜正”的艺术形式也都是空间的分割和空间艺术的表现。所以,就构图的形式而言,空间分割显得十分重要。这种空间分割在艺盆景术上常用于某些盆景的博古架造型形式上。空间分割在构图上很少分割成完全相等的部分,否则势必显得呆板。
盆景中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实际上就是空间深度和视觉透视的问题。当空间升高时,深度就增加,当主体部分掩盖另一部分时,也会加强深度感。总之,物体的大小、位置和色质等皆可体现空间的深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