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世界现代水利


shijie xiandai shuili
世界现代水利
present status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the world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世界现代水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要,世界上许多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水利,在整治河道、提高防洪能力、扩大灌溉面积、建设大和大水电站、 改善航运条件、 跨流域引水、防治水污染、保护水源以及结合水利工程发展旅游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达到了较高水平。
 但由于降水在地理上和时间上分布不均,人类尚无能力充分控制和调节,尚未充分掌握其规律,致使许多地区的水旱灾害仍不断发生。此外,由于工农业和城镇居民需水量不断增长,人口向都市集中,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地区,不敷使用。水体污染继续蔓延,以及管理不善,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水资源开发 依靠,地球上每年再生淡水资源的体积大体上是不变的。降水形成的多年河川量约为44.5万亿m。其中约 2/3在洪水季节直接流入海洋,河川天然基流仅约14万亿m。为保持生态平衡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原因,可利用的水资源更少。
 据估计,1950年全世界工业、农业和城镇居民用水总量约1万亿m,至1980年已增加到3.5万亿m,预计到1990年将增加到4万亿m。全世界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最大份额,约70%,其次是工业用水,约25%,其余5%为城镇用水。
 现代水资源开发强调综合利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供水、渔业和旅游业等多目标开发。开发途径主要是:①在河道上筑坝蓄水,调节径流;②建跨流域引水工程,调节水资源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均;③开发地下水。其中以第一种途径最主要。
 至1986年,全世界已建成库容1亿m以上的水库2700余座,总库容逾6.4万亿m,约占全世界陆地年平均河川径流量的14%。36年来,水库总库容约增加了10倍。库容 1亿m以上的水库约80%以上是1950年后建成的。已建和在建的100亿m以上的大水库约100座,总库容约3.5万亿m;库容500亿m以上的特大水库19座,总库容约1.7万亿m,其中6座在苏联、5座在加拿大。至1989年,世界上最大的水库为苏联1967年建成的布拉茨克水库,总库容约1694亿m。
 为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用水需要,世界上已有10多个国家进行跨流域调水。规模较大的有:①巴基斯坦的;②苏联从额尔齐斯河向奴拉河调水工程;③美国。有些国家还计划或设想建更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如苏联计划从西伯利亚向中亚细亚调水,美国设想调阿拉斯加的水经加拿大到美国本土。这些计划或因环境和社会问题,或因投资问题,在近期内很难实现。
 抽取地下水是最古老的用水方式。80年代估计全世界总用水量中约 1/5取自地下含水层。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已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面下沉和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含水层的现象。为缓解这些现象,许多国家一方面限制抽取地下水,另一方面采取向地下含水层人工回灌的技术。
 海水淡化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但耗能较多,费用约为常规供水方法的10倍。1980年全世界海水淡化总量约27亿m,小于总用水量的1/1000。其中60%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等能源丰富而又严重缺水的国家。
 人工影响天气,催雨播云,自1946年首次试验成功后,已试验数百次,在增加水库蓄水量、缓解旱情、扑灭森林火灾等方面都起过一定作用。但因影响因素很多,要有一定的气象条件,80年代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水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如下。①重视:为充分利用水资源,现代水利建设要求以流域为单元,进行。70年代以前,流域规划主要从工程技术经济方面考虑。70年代以后,流域规划除考虑工程技术经济因素外,开始重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及其长远的影响。②重视生态环境问题:60年代以前,所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源污染。随着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70年代以后,开始注意整个流域生态环境不容忽视、而且不少是不可逆转的影响。埃及建成后,其环境影响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争议。苏联为发展中亚地区的灌溉,引用阿姆河和锡尔河的大量径流,使咸海海面从50年代末的6.4万km缩减到80年代初的 4万km,水位下降10m以上。为补充咸海水量,计划从西伯利亚调水,但因可能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而迟迟不能决定。因此,对重大水利工程,需要事先作出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权衡利弊,才可决定。③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为缓解水资源匮乏现象,许多国家已重视水资源的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农业节水潜力最大。工业方面主要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城镇建筑采用节水型设备,并推广中水道,使饮用水与杂用水的管道分开。在多水季节将多余的地表水人工补给地下含水层,建造地下水库,是缓和水资源紧缺的经济合理措施。原联邦德国人工补给地下水的水量已占地下水抽取量的30%。
 防
洪 按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只能在经济开发地区减小洪灾损失。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国家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防洪工程,取得了巨大效益,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洪水损失仍有增加趋势。
 根据洪灾造成的损失由经济评价决定,随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沿岸城市的重要性不同而差别很大。经济发达国家,对特别重要的城市一般要求防200年一遇洪水;对重要城市,要求防100年一遇洪水;对农田一般只要求防10~20年一遇洪水,有的甚至只要求防3~7年一遇洪水。从规模和效益上看,最典型的是系统。
 防洪的发展趋势如下。①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70年代以前,防洪主要考虑工程措施,但仍经常发生超标准的洪水事件,造成洪灾损失。7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重视工程措施与相结合,目的是使洪灾损失尽可能减到最小。②重视:城市的资产和人口最集中,是防洪的重点地区,防洪标准也较高。③日趋完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洪水预报警报系统已运用地球卫星和遥感技术等收集和处理、传递水文情报。洪水预报和警报已成为非工程防洪措施的重要内容。
 灌溉 全世界面积1950年为9600万公顷,1985年为2.2亿公顷,增长1.2倍。35年内增加的1.14亿公顷中,8500万公顷是1950~1960年的10年内增加的。60年代以后,增长比较缓慢。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由1950年的 7%增加到1985年的16%。灌溉农田的农产品产值约占全部农产品产值的一半。
 世界上灌溉面积最多的国家为中国,其次为印度、美国、苏联和巴基斯坦。以上五个国家的总灌溉面积占全世界的65%。欧洲西部一些国家,因雨量较丰、分布较匀,灌溉设施一般较少。
 20世纪后20年,预测人口将增加47%,而耕地只能增加4%。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发展灌溉是主要措施之一。但发展灌溉将受到水资源不足,以及经济和自然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灌溉的发展趋势如下。①灌溉方法仍以地面灌溉为主:地面灌溉的面积约占全部灌溉面积的90%。面积1980年约2000万公顷,只占灌溉总面积的9%,主要分布在美国、苏联和罗马尼亚等国。②提高用水效率:全世界灌溉仅约0.37,美国大致约0.78,日本约0.6,苏联约0.5。为提高用水效率,一些国家采取衬砌渠道或改用管道输水。此外,还发展技术,如喷灌、等。③发展微灌技术:包括、微喷灌、渗灌和雾灌等。最主要的是滴灌。1982年全世界滴灌总面积约30余万公顷,其中一半以上在美国。滴灌设备费用较高,管道易被堵塞。④:由于农田排水技术不良,在一些灌溉地区发生土壤盐碱化。据估计,全世界受盐碱影响的土地达9.5亿公顷。为防止盐碱化,改良土壤,主要采取措施。近年采用波纹塑料排水管,用无沟铺管机铺设,效率较高。⑤改进、提高自动化程度:70年代以来,对作物需水量的研究较多,根据实测土壤含水量和确定灌溉制度,采用遥测系统提高灌溉自动化程度。
 水力发电 全世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 22.6亿kW,年发电量约9.8万亿kW?h。其中中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约3.78亿kW,年发电量约1.92万亿kW?h,居世界首位。
 1950年,全世界约7120万kW,约3324亿kW?h。到1986年,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已增加到5.67亿kW,水电站年发电量约2.03万亿kW?h。与1950年相比,分别增加6.96倍和5.1倍。总的水能开发程度约20.7%(按发电量计)。瑞士、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水能资源已开发90%以上。发展中国家水能资源较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1980年不到10%。水电在电力生产中的比重,以挪威最高,达99%。此外,非洲的赞比亚、加纳、乌干达和扎伊尔等发展中国家,虽然电力生产量不大,但98%以上依靠水电。预测在20世纪后15年,水电站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还可有较大增长,但发达国家除苏联外,预计常规水电站发展不会很大。
 至1987年,全世界已建和在建的装机100万kW以上的常规水电站已有100余座,其中装机150万kW以上的66座,装机400万kW的15座(6座在苏联)。1991年世界上最大的常规水电站是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设计装机容量1260万kW。已建的大型为法国1968年建成的,装机24万kW。
 为配合火电站和原子能电站的建设,满足电网调峰的需要,1950年特别是1960年以来,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很快1960年全世界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只有350万kW,到1985年,已增加到6500余万kW,增加17.6倍。大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和西欧一些国家。至1985年,装机100万kW以上的抽水蓄能电站已有 30余座,装机150万kW以上的有8座。最大的是美国,装机210万kW。
 水力发电的发展趋势如下。①积极开发水电:世界各国在电力生产的发展中,都积极发展水电。但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如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因水电开发已较充分,增长较慢,水电在电力生产中的比重都不断下降。②综合利用、梯级开发:世界上一些大河流重视多目标梯级开发,以充分利用落差,并有利于航运。典型实例有美国和加拿大的哥伦比亚河、美国田纳西河、法国罗讷河等。③扩建改建已有:由于河流上游增建大水库,更有效地调节径流,使下游各梯级电站可扩大装机。此外,为利用丰水期水量,有扩大装机容量而减小运行小时的趋势。老水电站一般设备陈旧,效率较低,60年代以来,纷纷改换新设备。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发达国家水电站较多采用集中控制、远距离调度方式。④发展大型和新型水轮机:随着大型水电站的发展,水轮机单机出力也加大。50年代,一般混流式水轮机单机容量仅10万kW。至80年代,最大已达70万kW。为适应径流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60年代以来,发展了不少新型水轮机,如贯流式(灯泡式)、可逆式水轮机等。⑤发展:在20年代中期,小水电曾提供世界电力需求的40%。但50年代后,已运行多年的大批小水电站被废弃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世界能源危机,以及大型水电站站址已大多开发,且大型水电站对环境影响大,因此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分散的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又重新受到重视。许多国家准备恢复一批已关闭的小水电站。中国至1988年已建小水电站有6万余座,总装机1179万kW,约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
 航
道和港口 水运是一种最古老的运输方式,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明显发展。世界上通航里程较长的内河航运系统主要在下列国家和地区。①美国:总长逾4万km,其中约一半的水深超过2.74m,48%在密西西比河干支流上,可与五大湖相通;②苏联:有保证航运水深的航道逾8万km,伏尔加航运系统总长6000km,上达莫斯科,下通黑海和里海;③欧洲:多瑙河-莱茵河航运系统,在80年代德国开始兴建的完成后,东至里海,西至北海,横贯欧洲大陆,航道全长约3000km,可通航3000t船队;④中国:1988年底有可通航的河道约10.9万km,其中约7万km分布在长江水系,但大部分水深和通航能力不大。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港是荷兰的,吞吐量以1973年最大,达3亿t以上。二次大战后集装箱码头发展很快。
 航道和的发展趋势如下。①渠化航道(见):为提高通航能力,改善通航条件,主要是和进行,并结合水资源的开发,建和,渠化航道。80年代,全世界已渠化的航道长约17000km以上航道水深一般要求大于2.74m。密西西比河可通过载重量逾6万t的顶推船队。②扩大港口吞吐能力:为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主要是开辟深水航道和开挖深水,发展海河联运,扩大码头装卸设备的能力,发展集装箱码头。集装箱货运量的比重日益增加。
 水土保持 由于自然条件不利、滥伐森林、过度垦殖和放牧,以及耕作制度不合理,严重。80年代初,全世界面积约达2500万km,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18.5%。总的每年侵蚀土壤约600亿t。中国、美国、苏联和印度四个国家合计土壤流失量约占全世界的一半。不少国家已成立专门机构治理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的发展趋势如下。①: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规划,综合治理。②工程措施与林草、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重视工程措施与林草、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已被证明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
 大坝工程 据登记,1950年,全世界15m以上的大约有5200座,到1986年已增加到3.6万余座,其中中国有1.88万余座,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1951~1974年,世界上大坝建设发展速度最快,此后逐渐减慢。已建大坝中,土石坝约占82%,高30m以下的低坝约占78%,高100m以上的高坝总数只占1.14%。目前有高200m以上的高坝24座。高100m以上的高坝,绝大多数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成的。
 当前世界上最高的是苏联1989年建成的,高335m;最高的是瑞士1962年建成的,高285m;最高的是苏联1980年建成的,高272m。
 大坝建设的发展趋势如下。①高土石坝和薄拱坝发展较快:1950年100m以上的高土石坝只有13座,到1986年已增加到 174座。1950年100m以上的高拱坝也只有13座,到1986年已增加到126座。高土石坝发展快的原因是:土力学的发展;大型施工机械和施工技术发展,使土石坝在施工速度和造价上可与混凝土坝竞争;土石坝对坝基条件要求较低;对筑坝用的土石料的要求放宽,可充分利用当地材料;高土石坝的抗震性能较好,在高烈度地震区建土石坝较安全;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土石坝的导流和泄洪布置比较方便;深覆盖层的防渗技术的发展,使比较可靠。高薄拱坝发展较快的原因是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原来认为不宜建拱坝的坝址可建拱坝;高强度混凝土的发展,使拱坝的容许应力可以提高;拱坝可在坝顶和坝身泄洪;计算技术的发展,使用高速电子计算机可在较短时间内比较几种设计方案,予以优化。②新坝型发展较快:30多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坝型有钢筋混凝土面板、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定向爆破法筑堆石坝、碾压混凝土坝等。③重视坝的安全:自1959年法国高66m的马尔帕塞双曲拱坝失事后,大坝的安全引起各国重视。随着许多坝的老化,大坝的安全问题也越加突出。不少国家制订了大坝安全检查的法令,加强坝体状态的观测,安装以及加强大坝管理。大坝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坝基和坝体的渗漏,坝体和坝基的抗震稳定性,以及土石坝的泄洪能力不足等。
                 吕宏基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世界现代水利"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8951/98812555158.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最著名的官府菜(图) 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图片

中国菜中,不但包含了世界著名的宫廷菜,而且还包含了一批精美的由私家烹调出名的官府菜。谭家菜流传到社会上来后,有人说:“戏界无腔不学谭,食界无口不夸谭”。时至今日,谭家菜被完好地继承了下来,并获得了新的发展。做为中国官府菜中的一个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女珍藏版 中国古代著名建筑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女(珍藏版)1、娥皇娥皇,四千多年前的舜帝二妃(娥皇、女英)中的一个,尧见舜德才兼备,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刻苦耐劳,深得人心,便将其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妻。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2、女英传

灵渠 灵渠广场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灵渠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编辑本段目录简介

世界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13层宫殿建筑,海拔高度实际为3756.507米,宫殿相对高度为115.703米。建筑全倚叠砌,蜿蜒至山顶,占地10万多平方米。布达拉宫(英文:thePotalaPalace)俗称“第二普陀山”,最初为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

声明:《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世界现代水利》为网友黑白颠倒的年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