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却也是最费心思、需要多方考虑的一个大难题。有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上个好学校而搞得心力交瘁的。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让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才能让人放心?看看这个老师讲述的故事,或许你能从中获得答案。
作为一个新上任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年少轻狂、无知无畏的我,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立规矩,讲规矩,让孩子们服从规矩,成为了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如何让孩子们不厌烦规矩、自觉接受规矩,并且让他们在规矩的圈囿中又不失活泼、大方,“方”与“圆”的苦恼自然成为了我第二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让“国学经典教育”不至于刻板守旧,不至于浮华功利,能规范孩子的言行,让“仁义礼智信”真真切切铭刻进孩子的心灵,也一直困扰着我。
开学第二周,教科室石主任告诉我,报名赴益阳观摩学习“国学经典示范学校”。我暗自庆幸,这个机会也许能给我解决问题的一些答案与信心。9月11日,我们踏上了“寻经问访”之路。下长常高速,到国道,转乡道,山湾边上,一所富有现代气息又有浓厚文化意味的学校赫然矗立在眼前——“华德博才经典学校”。以下是观摩学习纪实:
一、入校初印象
图1:“华德博才经典学校”大门
图2、3:入校门文化墙
一张门,一座圣人塑像,一堵墙,几盆绿草,给人的感觉却是质朴素雅,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正气。
图4:城市中学的两位优秀校长倾听一所农村小学校长讲述成功办学、特色办学的经验,我瞬间明白了“俯身倾耳以请”的含义。
图5:教科室办公室大门上的对联——“为师之道”。
二、由伍校长亲自“领衔”的特色手语课间操剪影
(1)五分钟内列队完成
(2)开场《诗经》吟诵,欢迎来访嘉宾:呦呦鹿鸣……
(3)全体学生“揖深圆”,行礼欢迎我们。端起相机,“咔嚓一下”,我又赶紧放下,回礼。
(4)学生领诵经典
(5)烈日下的孩子,这么小就学会了坚持。
(6)随便一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色经典诵读节目,震撼人心。
(7)刚入校二周的“蒙生”在生活老师的陪伴下,习惯养成已经初具“雏形”。
图8:眼前这位领操“伊人”老师竟然是“校长办公室主任”。
图9:小手齐举,那是希望。
图10:双掌合一,气定乾坤。
图11:上苍恩赐,德泽天下。
图12:用心,问心,德馨。
图13:稚嫩的脸庞上又不解,但写满了“服从”与“德顺”。
图14:“让”成为间操结束的风景线。
图15:没有老师的引领,高年级的孩子依旧自觉如常。
图16:老师的身影,也许“航灯”此刻已经照亮。
图17:小辫甩甩,正步走起!
三、走进课堂
图18:读书为了什么?每间教室后墙都有答案:“读圣贤书,立君子品”。
图19:回教室2分钟的小男孩已经开始了课前的预习。
图20:一年级是“立本”之时,多么精妙!
图21:表扬也需问“出处”,有图才有真相。
图22: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立的汉语礼仪名称,摆脱阿拉伯数字的束缚,还有“目标”与“寄语”,高效。
图23:“乐学”成了校训的第一个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典不可强推,而需在孩子们的快乐认同中渗透。
图24:再次见到“揖深圆”是在课堂上,受孩子们这样一拜,老师们授业怎敢含糊?老师说“请坐!”,孩子们不着急坐下,响彻教室每个角落的“谢坐”——再次震撼了我!
图25:孩子们的真诚与虔诚,让在场的观摩老师们也都“立端正”。
图26:这是伍校长走进的第三间教室。课堂上她依旧是“孩子王”,是孩子心目当中“圣贤师者”最贴切的象征。
图27:经典诵读借助手语、传统音乐,孩子们陶醉其中,热力无限。
图28:“我发愿……努力成为圣贤之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图29:才从省城长沙慕名转学而来的孩子,伍校长对他的进步大加赞赏,这一次的握手,一定让孩子终身难忘。
图30:课前准备整齐划一。
图31:校园很朴素,孩子的作品内容很童稚,但装裱却奢华且细心。
图32:戴上书生帽,踏上七彩虹桥,太阳微笑,云儿飘飘:孩子美好心灵的真实写照。
图33:经世致用,化学、地理、农学、医学、军事,孩子们在这都能找到圣贤榜样。
图34:只言片语见出仁义、智慧已然植入心灵。
图35:如何才能让孩子们为了自己,真诚地做回眼保健操?我找到了答案。
图36:方读此,勿慕彼。
图37:眼神如此澄澈,你读到了那颗纯净而真诚的心吗?
图38:三年级学生,圈点勾画的批注方法已经如此娴熟:身为语文老师,汗颜。
图39:给9岁的孩子们讲《孟子》,论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图40:诵读是感知经典最磅礴的力量!
图41:读书法:心到,眼到,口到,再加上手到!
图42:端庄的听课坐姿。
图43:聆听,思考。
图44:大方得体的交流。
四、饮食生活
图1:下课了,拿好教室后墙的饭盆,列队向“食堂”前进。
图2:老师们轮流值班给孩子们盛饭,粒米之食,师生共同感受:来之不易。
图3:低年级的小朋友也在食堂门口候着。也许他们的第一课就是学会“有序”和“等待”。
图4:食不言,饭不语。
图5:学校食堂:信,礼。
图6:学校礼堂
图7:踮着脚,也不能浪费洗碗的水!
图8:后院角落的一条泥路,尽头还是那六个字:一切为了孩子。
图9:那位踮脚洗碗的孩子得到了“高个”同学的帮助。
图10:十多年的教学楼,历尽沧桑,此刻我看来,一砖一瓦都是文化的沉淀。
后记:
伍校长在介绍学校时,绝口不提学校获得了哪些荣誉,而是对“回访毕业生”过程中的感人瞬间津津乐道。也许,最让她作为校长而倍感骄傲的,不是学校的名气,也不是那些升学的数字,而是孩子们能将在校期间接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德行根植于心,文明礼仪、定力向上的愿望更加强烈,然后传播到更多更广的校园。就如她的宏大愿景——“埋下一颗种子,用国学智慧塑造孩子的品行,全球化地提升文化素养!”
看着师生们对先哲圣人的虔诚景仰,对礼仪规范的严苛执守,对国学经典的热情挚爱,对学问智慧的潜心渴求,离开校园,我和所有的观摩团成员自觉凝成一团,留下了这张合影。也许就如文化背景墙上的那句话,暗下决心:为了培养千千万万贤德的孩子!
方寸幼苗如约伸出枝蔓,蓓蕾花儿定当迎着朝阳尽情绽放!
终于,我长舒一口气,坚定地告诉自己:我找到了答案!